2025年3月20日
农历二月廿一
春分日
恭迎大行普贤菩萨圣诞
普贤菩萨,
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一,
具足无量大行、弘深誓愿,
被尊为“大行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象征理德、行德,
与象征智德、证德的文殊菩萨相对,
两者同为毗卢遮那佛的两大胁侍,
并称为“华严三圣”。
名号由来
Samantabhadra
《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记载:
在久远的过去,有个叫删提岚的世界,佛为宝藏如来。有一转轮圣王叫无诤念,他的第八个儿子叫泯图。
泯图太子曾在宝藏如来座下发大誓愿:以超胜余诸菩萨的广大愿行及庄严三昧,在浊恶世界度化众生,圆成佛道。
宝藏如来大加赞叹,以此因缘,为其改名“普贤”,并授记其将在未来北方的知水善净功德世界成佛,号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经典记述
世尊,我今所愿,要当于是不净世界修菩萨道;复当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令其严净如青香光明无垢世界;亦当教化无量菩萨,令心清净,无有垢秽,皆趣大乘,悉使充满我之世界,然后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愿我修行菩萨道时,要当胜于余诸菩萨。世尊,我已于七岁之中,端坐思惟诸佛、菩萨清净功德,及种种庄严佛土功德,是时即得悉见种种庄严三昧等万一千菩萨三昧增进修行。
—— 《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
“普贤”二字有着怎样的深意呢?
普贤菩萨的“普”代表周遍法界,“贤”代表具足诸佛普萨的圣德。
《大日经疏》云: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
唐·圭峰宗密大师释义:从体性上,“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从圣贤位上,“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从自身德上,“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
驻锡道场
Samantabhadra
中国四大名山中,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在《大方广佛华严经·诸菩萨住处品》中,佛陀授记,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贤胜(普贤),与其眷属三千人,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印光大师《重修峨眉山志序》载:《华严经》记载,善财童子伫立妙高峰上,观此山如满月,大放光明,因此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道场,最早的记录为晋·隆安三年(399年),慧持法师从庐山入蜀,在此修建普贤寺,供奉普贤菩萨。
十方普贤菩萨金像位于峨眉山金顶,于2006年落成,通高48米,重达600多吨,建筑面积1000㎡,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贤菩萨像。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是佛法最精华的部分
Samantabhadra
《普贤行愿品》是净土五经之一。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十大愿王是佛法最精华的部分,是修行的窍诀,叫“不思议解脱境界”。修《普贤行愿品》的人,去极乐世界就像踏上大桥、乘上轮船那样稳妥。
《大方广佛华严经》里,文殊菩萨教化善财童子开了根本智后,让他去参学善知识,直到第五十三位才遇到普贤菩萨。善财童子请求菩萨解说“佛功德海一滴之相”,普贤菩萨说,若想成就如来的功德门,则应修习十种广大行愿。
这十大愿,既是成就普贤菩萨的修行方法,又含摄一切诸佛菩萨的大愿,被称为“普贤愿海”。
经典中说:“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当我们修习普贤十大愿时,虽然还行在因地,但因为一点一滴的功德都融入于普贤菩萨无量无边的功德果海,就会圆满普贤菩萨的所有功德。
《普贤行愿品》诠释的就是一个人从凡夫到成佛,从有漏到无漏,直至生命最圆满状态的一本经。从初发心到成佛的五十三个阶位,普贤菩萨用这十点就概括了。
《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的核心内容,而普贤菩萨十大行愿又是《普贤行愿品》的精华所在。十大行愿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为归宿,所有修普贤行的人,最终都能蒙普贤菩萨加被,现生“保送”到极乐世界。所以,尤其念佛求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对普贤菩萨、对《普贤行愿品》的修法,都非常重视。
长按上图
进入“佛日清凉宝”小程序
获取《普贤行愿品》讲记合集
菩萨的大白象
Samantabhadra
普贤菩萨的坐骑为六牙白象。实际上,六牙白象是代表普贤菩萨的体性,代表宇宙的金刚体性、大乘本基。金刚是白色的,是六度万行具足的。所以,我们不要认为白象跟普贤菩萨是“二”,这个象跟普贤菩萨是同体的,跟十方诸佛也是同体的。
每一个佛弟子的三皈体、戒体、定的体、智慧体,都是这个大象的身体,甚至都是它的光明。所以普贤菩萨的圣山叫“大光明山”,山顶叫“大光明顶”。
我们不要以为这个象是不是畜生道的呀?不是,它实际上指宇宙里的法性体。普贤菩萨以周遍的法性体为坐骑、为身、为行处,所以可以“周遍法界”。
普贤菩萨的“普”代表周遍法界,“贤”代表具足诸佛普萨的圣德。普贤菩萨指的就是这个金刚体性。有了这个体性,才能往生净土。这既是方法也是原理。这个金刚体性如果懂了,学佛就学到家了。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不单单是愿的王,也是“桥”的王、“航船”的王,运载众生,就像菩萨座下的白象一样,脚踏实地,稳重无碍,如香象渡河。这个象也叫“泰象”,不仅是学佛求解脱的人要向它祈祷,甚至对于一个时代来说,当它一出现,就国泰民安了。
▲大白象|我们与普贤菩萨的链接
一切业障在普贤菩萨
的光明下皆无可覆藏
Samantabhadra
我们在忏悔时,普贤菩萨就是我们的忏主。《华严经》说,众生无量劫来所造的罪业如果有形体,尽虚空都不能纳受。但再厚重的罪业,只要向普贤菩萨忏悔,得普贤菩萨的光明照耀,就都可以消除。
普贤菩萨的光明,实则是一切诸佛金刚体性的光明。它比太阳光亮百千万亿倍,不管我们在哪里,哪怕在树下、在山洞里,普贤菩萨的光明都能照到我们。乃至宇宙里一切四生六道、有情无情,都在普贤菩萨的光明的身体之中。如果能领悟这个,依照这样的对境来忏悔,那就无业不能忏。
同时,我们也要在菩提心的基础上,用这个忏悔的方法去造福一切众生,尤其是被我们害过的众生。以前因我们的贪瞋痴使它们深受痛苦,现在要以我们的正知正觉来使它们离苦得乐。它们得救了,我们的命运自然也就转变了;我们的智慧也将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沐春光,日日增长。
值此殊胜吉日,望大众广行诸善,
愿一切有情福慧双增,
消灾免难,吉祥如意!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