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报应”的科学依据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丁肇中先生,现在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叫做“暗物质”。什么是“暗物质”?丁肇中教授给出了相应解释:宇宙中90%的物质是看不见的,因为看不见,所以称之为“暗物质”。用佛法来说“暗物质”就是一种“中阴”。“暗物质”正在穿越着我们的空间,我们却不知道。就像把一张纸旋过来,让蚂蚁去爬,它永远爬不到尽头,它看到的永远是二维,对人来说是三维的,但蚂蚁不知道,它认识到的只有二维。同样的,我们人在三维空间里,对于同时存在的五维六维及更高的维度也不知不见。我们永远轮回在三维的空间里,跟蚂蚁一模一样。我们现在就穿梭在“暗物质”里,这个“暗物质”是宇宙的真相,我们却不知道。
从量子纠缠的角度来理解,我们现在的这个物质的身体跟“业力的我”,用科学语境说叫“暗物质的我”,他们之间是有量子纠缠的关系的。我们身口意所造的业会映射、投射在我们的色身(物质的身体)上,这就构成了有关因果报应最基本的科学理论。所以起心动念伤害别人时,不一定害得到别人,但是这个害人之心一定会投射到“暗物质的我”的身上;而出于慈悲心、同理心帮助别人时,即使别人的境遇没有很大的改观,但这种乐于助人的宝贵的心念,会投射在“暗物质的我”的身上,会形成自己命运的基因,这就是量子纠缠的理论。
找回本来面目
我们修行修的就是这个,要找回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其实这可以理解成是“暗物质的我”。如果我们能放下万缘,从感官世界里出来,无眼耳鼻舌身意;从四大里出来,无地水火风空;再照见五蕴皆空,无色声香味触法,无色受想行识;那我们就达到佛所说的无量光无量寿了。
哪一天我们找到本来面目了,“啪”一下子就会“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我们所有的四大,我们福禄寿所支撑的业报,当场就会崩塌掉。然后我们的生命会通天通地,放大光明,与佛同体。所有开悟的祖师大德都是这样的境界。有这个本事的人即遵循“道”的规律的人叫“明德”,所以佛菩萨头上有光,身上的能量是巨大的,光脚踩在石头上可以留下脚印,走路是悬浮的!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叫“无量光无量寿”。我们如果生到极乐世界,每个人都会放出光来,每个人的寿命将是无量无边的,这就是“道”的人格化。
佛法里讨论“有”和“无”,什么叫“无”?“无”是方法论。一味执着于“有”往往是牢狱,明白“无”,了悟“无”,是越狱成功。能从“有”里跳出来,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我们念的无量光无量寿就是这样的。佛菩萨非常直接地把这个真理讲出来了。
遵佛教导 践行佛法
佛法是具有可重复性的,是可以被实践的,佛法本身就是科学。对于我们来说,皈依是第一步,要先成为佛弟子,然后再用法去实践,并且还要有僧人带领我们。僧团会为我们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有了这么强大的内外部环境,我们才能在这种人类最高级的文明里不断进步。就像小孩子弹琴要有陪练,学习绘画要有团队,我们学任何一种技艺,都要有组织、有同伴,这样才能运转起来。学习佛法也是这样的,要有组织、有平台。
佛是超时空的,我们不能用狭隘的历史观去看待祂。我们在时间、空间上有障碍,但佛是没有障碍的。科学现在有了时空隧道的理论,对于佛教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一句“阿弥陀佛”具足一切,时间空间的障碍就都解决了,这不需要借助外在的物理机器,这是每个人心的本质。
有时候一谈到“心”我们就迷茫,“心”在哪里?要去悟,悟了之后还要修功德。心灵里面有房子吗?这座寺院本来没有的,后来先从我们的心灵里面勾画出来,然后经过众多人的共同努力,最终呈现出来了。心灵的空间和质感是可以修出来的,只要我们尊重自己的精神世界,尊重自己的佛性,努力地戒恶修善,老老实实地按照佛陀教导的去做,一定会有收获的一天。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