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自古被民间称为“鬼月”,
然而,在佛教里,
七月却是祈福修善的
吉祥月、报恩月、孝亲月。
对每一个佛教徒来说,
这个月,充满欢喜和温情,
因为佛菩萨为我们示现和证明了,
运用佛法,
可以救度超拔我们过去累世的父母。
01
佛菩萨孝亲报恩的示现
大势至菩萨头顶父母遗骨修行
农历七月十三,大势至菩萨圣诞。
菩萨听佛教导说:父母恩深重难报,必须自己修行办道,令父母度脱三界,这样才能报答父母恩。于是菩萨将已经去世父母的遗骨,用瓶子盛起来,顶在头上修行办道,时时提醒自己勿忘父母恩德,将自己修行办道的功德,时时回向父母,祈求三宝加被父母能够得道,超出三界。
由于大势至菩萨勇猛精进,每天为父母回向,因此瓶子内父母的遗骨起了变化,随着大势至菩萨证得菩萨果位,父母的遗骨也变成一片光明。
目犍连尊者救拔母亲出离饿鬼道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佛陀弟子目犍连尊者证果得到神通之后,用天眼观察自已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极大苦,心生悲痛,就以神通力用自己的钵盛食物给母亲吃,但是所有的食物刚到母亲口边就化成炭火。尊者见后,悲痛欲绝。救母不成,于是尊者请求佛陀开示救度母亲的方法。
佛陀告诉尊者,因为尊者的母亲生前罪业深重,才会感召这种苦报。非他一人可以解救,只有仰仗供养十方僧众的功德,才能使母亲获得解脱。
佛陀告诉尊者,在七月十五这天,若为七世父母及现世在厄难中的父母,用百味美食供养自恣僧,以此功德,过去世父母、六亲眷属的三途之苦,应时就得到解脱;在世的父母,能得到福乐百年的果报。
尊者依照佛陀教示去供养,母亲因为他供养的功德,最终脱离饿鬼道,超生天道,这就是盂兰盆节日的由来。
地藏王菩萨累世救度母亲
农历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萨圣诞。
在佛教中,《地藏菩萨本愿经》被称为“佛门孝经”。因为这部经是佛陀为报母恩,在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而成的一部经典。经中讲述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如何救度母亲的感人故事。
我们从经典的回溯中,回看菩萨在过去世几度救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于久远劫以来不断发愿救度一切罪苦众生的悲愿。
经典中记载: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号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地藏菩萨那时为婆罗门女,其母悦帝利讥毁三宝,修习邪道,死后堕入地狱受苦。婆罗门女卖掉家宅财产,广求香华,于佛塔寺,大兴供养。以至诚恭敬,摒息杂念,一心称念佛号。其母承女功德,离狱生天。
地藏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为孝女,名曰光目。其母生前喜食鱼子,犯杀生罪极重。光目女知母死后必堕恶道,请阿罗汉入定观察,果然其母在地狱中,受大苦难。阿罗汉令光目女一心念清净莲花目如来,恭敬供养,以诚孝的力量,光目得见如来,终救拔母亲离地狱苦。
《地藏经》中,介绍了种种如何令亲人眷属脱离苦难的方法。地藏菩萨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深弘誓愿,为我们树立了如何尽孝的最好榜样。
02
这个七月 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供僧
僧宝具有五种净德:发心离俗、毁坏形好、永割亲爱、委弃躯命、志求大乘。
佛陀在《盂兰盆经》中讲到,若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足,身心安乐。
读诵《地藏经》
农历七月诵念《地藏经》,是为自己在生父母或过世的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累劫冤亲债主超拔的最佳时期。
在《地藏经》中,佛告虚空藏菩萨,若见地藏菩萨形像以及听闻到此经、供养乃至读诵,可得二十八种利益:
一者,天龙护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丰足;六者,疾疫不临;七者,离水火灾;八者,无盗贼厄;九者,人见钦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转男身;十二者,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从;十八者,眷属欢乐;十九者,诸横消灭;二十者,业道永除;二十一者,去处尽通;二十二者,夜梦安乐;二十三者,先亡离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诸圣赞叹;二十六者,聪明利根;二十七者,饶慈愍心;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持咒
农历七月,每日念诵“报父母恩咒”四十九遍,可报父母恩,在世父母延寿,去世及累世父母超拔,如一日未诵,次日可补诵。
报父母恩咒:南无密栗多 哆婆曳娑诃 。
供灯
《佛说施灯功德经》中说:“彼施灯者所得福聚无量无边,不可算数,唯有如来乃能了知”。
虔诚供灯所得的福德无量无边,以点灯的殊胜功德回向在生父母、过世的父母、累劫冤亲债主,可为其遣除无明黑暗,照亮其解脱之路。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十月三年,怀胎乳哺,
推乾去湿,吐甘咽苦,
无始以来父母养育之恩,情深似海。
值此殊胜孝亲、报恩月,普劝大众,
发菩提心,勤行善法,
广修供养,讽诵经典,
报答累世父母恩德,
救度亡故父母及六亲眷属,
为在世的父母及六亲眷祈福消灾。
愿生者平安康乐,福慧增长,
亡者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四恩三有诸含识,三途八难苦众生。
俱蒙悔过洗瑕疵,尽出轮回生净土。
古文殊寺积极展开自查和寺院规范管理工作
信仰的温度
“荣耀众德”,让人性之光温暖彼此
佛教修行的目的
佛弟子的根本学处
高僧故事〡他是一朝国师,与梁皇谈前世今生,观往测来,赌微如显
修行不要急
希望我不要给佛教抹黑
佛的三十二相,每一相都是福
慈悲之语〡读诵此咒,可消除罪业,往生极乐净土
珍惜有暇的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