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脑的人还能像正常人一样活着,意识与业力如何影响前世今生?

2022-05-26 00:03: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对意识的证悟



《生死轮回》我们已经看了两集,

第一集是讲濒死的经验,

第二集是讲催眠后的前世记忆,

其中有的人是无须催眠,完全自主讲述。


第一集所讲的濒死经验,表述了人在心脏停跳、呼吸停止、大脑不再工作的情况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死亡”后,他内在的境界却并没有结束。生命现象依然在继续,甚至已经从三维四维的空间超越而出,进入了对境界的全方位感受。我们临命终时容易解脱,讲的正是这个关键的时刻。


这证明了什么?证明人死的时候,真正的主体并没有死亡。作为载体的色身衰竭了,但是真正的主人,也就是意识,是不死的。


意识没有死去,意识也没有再生,它只是在新一轮的生命里找到了一个新的载体。

图片



第二集对前世的记忆,从催眠或是自主的回忆中,都表明前世的某些事件,不仅能够影响他下一世的肉身,也能影响他的情绪、情感、性格,甚至也会造成他得某一种疾病。


这代表什么?虽说意识不死,但是意识跟肉体和合成一体的时候,也就是肉身部分和精神部分合在一起所造作的身口意的业是会传递的,这就是我们佛教说的: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

 

这“万般皆不去”是指什么?指物质世界,你这个肉身的色法,以及你拥有的财富、名誉、地位,都带不走,一切悉皆散灭。而你一辈子所造的善恶业,一辈子所做的因果,将会跟着意识传到后世。

图片


图片

今天看的第三集,主要就讲意识现象。什么是意识?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意识是大脑产生的吗?按照唯物的世界观,意识就是大脑的产物。

 

但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片子里也讲了,现在全人类最大的困惑:


第一,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是由什么力量推动的?

第二,意识来源于什么?

 

这两个困惑,一个是探索宇宙真相,一个是探索生命根源,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就像佛陀四十年讲法,其中二十二年都在讲中观的见,讲般若空性、般若见。


那什么是般若中观的正见呢?就是远离四边八戏:

有、无、即有即无、非有非无为四边,

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为八戏。

 

这整个第三集都在讲意识到底是什么,这也是对前面两集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每个人都有意识,意识真的是大脑的产物吗?如果没有大脑又会怎样?像这片子里讲到的几个例子,有的人脑子里面是没有皮质层的,直接就是脊椎液,也就是水脑。从理论上讲,这种人是没有脑活动,没有记忆,更谈不上智商的,但实际上并不是,他跟正常人一样生活着。甚至也有大脑切掉一半的,却并没有妨碍他的生命体征,也不影响他的智商。


图片
图片


片子里有一个结论,说物只能产生物,而意识是非物质状态,大脑只是帮助我们体验意识,而不是产生意识。一个细胞,经过分裂再分裂形成一个全新的人,然后,人的喜怒哀乐,人的色受想行识,这些真正的主人,是意识。

 

我们学佛就很容易理解,既然是“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业将会形成他的前程,他的世界,他的正报依报。所以佛陀在《入胎经》里就讲到入胎者在母体内会住“三十八七日”,初七日长什么,第二七日长什么……在这个生长过程中,业风怎么运动,长的是黑是白,是胖是瘦,是丑是美,完全取决于他以前的业力。这是很奇特的,现代的科学家,尤其脑科学家及神经系统科学家都已经触碰到这个点了。



图片


前面也讲到了,这一集讲的意识,有点像佛陀讲的中观见、般若见。你了达般若了,就能“波罗蜜”了,就能到彼岸,就可得解脱。六波罗蜜中的忍辱、精进、布施、禅定,这前五度只不过是克服我们生生世世的我执习气,如果没有般若智慧的指导,前五度如盲,是盲目的。 所以学佛的核心还是般若智慧。讲到跟这集相应,就是对意识的证悟——意识非青黄赤白,非眼耳鼻舌身意,非色声香味触法,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扫描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


图片

相关文章
· 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心灵力量可以抉择命运
· 佛弟子努力,正法就能久住
· 佛陀可以超时空地照见我们的所思所想
· 从顾影自怜的“我”中走出来
· 略谈蒙山施食
· 蕅益大师:切莫把五欲尘劳枉自迷
· 守口如瓶,三门关起来好修行
· 生活管理和修行时的,绝佳状态
· (明)宝华山见月律师《一梦漫言》(一)
· 祖师的善巧智慧
· 防蚊有妙招
· 把自己困在这个编造的游戏里,冤枉吗?
· 星云大师:善德之语
· 转对境为道用
· 从此,苦海可出,圣贤可成。
· 印光大师:人有实德,天必有奇报
· 如何才能光宗耀祖?
· 一朝春尽,红颜老
· 三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 修行人,这个缺点一定要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