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灵峰宗论·示元白》
蕅益大师 著
第十一集(一)
佛陀乃至历代祖师,都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圣教住世就是世间明灯。所以三宝者,苦海之舟航、暗夜之明灯、火宅之甘露。
佛陀的涅槃堂,在印度拘尸那罗,现在叫库西纳卡(Kushinagar),这里我去朝圣过五次。当时我们搭着衣,默默地坐在涅槃堂里,从早上到中午,看着一批一批的朝圣者来来往往,听着他们念各种语言的经典。慢慢地我越来越感觉到,躺在面前的那一尊佛陀的圣像,真的只是表法。佛陀真的还在人间,在每一个朝圣者的心中,而且教化了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众生。
我看过一篇文章,里边有一位师父去朝圣涅槃堂,当他站在佛陀面前读《佛遗教经》(佛陀涅槃前的咐嘱)的时候,热泪盈眶。佛陀涅槃的时候,考虑的是圣教怎么住世、怎么传承、怎么结集…就这样一位一位交代着,让佛法在人间相续不断。
这位师父也感受到了,所以他说:“此时此刻我真的感受到,这个世间上所有的善知识都是佛陀的化身。”接着又说:“而且善知识的恩德要超过佛,我以前没感受,但是在涅槃堂,我感受到了。”相隔两千多年,他来到佛陀涅槃的地方,佛陀涅槃的场景历历在目……
离涅槃堂不到一千米的地方,有一个塔,里面有一尊一千五百年的佛像,佛陀就是在那里跟阿难尊者说:“我口渴,你去找点喝的水。”阿难尊者跑到一个池塘边上,看到浑浊的水面上飘满了落叶,于是空着手回来了,佛陀说:“你怎么没有拿到水啊?”他说:“佛陀,这个水很浑浊。”佛陀说:“你现在要完成的,就是把这个水取回来。”他又拿着钵跑回去了。
当他坐在池塘边,等着水静下来的时候,阿难的心也静下来了。这个时候他不仅取到了干净的水,也感受到了佛陀的密意,就是要让阿难去体验这个水慢慢澄清下来的过程。所以阿难尊者满怀着这种觉悟,捧着水走向佛陀,佛陀喝下了这个水。
前行不远处就是娑罗树林,在这双树林下,有的记载是四棵树,佛陀让阿难铺卧具,最后在这里涅槃。
这次讲课,主要针对的还是出家修道的人,所以偏重点不一样,力度也不一样。学习了蕅益大师的这篇文章,有了这个纲领,我们平时就会去思惟修。
所以我们要防护好自己,大家聚在一起,要把身口意都清净、净化下来。听法的时候,既是闻思,也是修,也像禅定一样。在禅堂里如果坐一支香,我们的身口意能调得很好,能有轻安,那还不错,但是也有很多是昏沉、散乱的。
像每天开始讲课前,都给大家一种情境,今天带大家到拘尸那罗——佛陀涅槃的地方,通过佛陀的涅槃,佛陀对未来的授记,对未来众生的护念,我们知道了为什么佛法能延续到今天。
我们这些追随着佛陀的佛子们,佛陀能超越时空的障碍,非常明晰地照见我们众生的所思所想。
所以我们在一起学习佛法的时候,共同蒙佛光加被,这个当下实际上也是念佛,也是禅定,也是戒律,所以禅、净、密、律在这一堂课中都体现出来了。
大家这样子共修,我们一个僧团从见地上就会越来越统一。大家来到寺院之后,很多人还是凭着自己的想法,活在自己的阴影里。通过师父讲课,通过师父对三宝的理解、对修行的理解,你会慢慢地了知一些,这个光也会照到你的生命里。
佛陀很慈悲,处处表法,只是我们粗心,不往心里去。我们的行、住、坐、卧,都有威仪,这都是有内涵的,是可以显发功德的。
行为的准则,这是小乘戒律;再到更细的,心灵的准则,这是大乘戒律;再到更深的见地的准则,就是三昧耶。我们要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提高。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