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北半球,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春风,而南半球此时却是秋风扫落叶。同样在一个地球上,感受是不一样的;就是同在北半球,纬度不同,感觉也是不同的。
昨天刮一阵风,吹来沙尘,然后普降一场雨,今天看山上的花都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梨花雨”……如果不细心地去观察每一天的变化,真的不知道世界发生过什么。越修行,我们就越敏感。
刚才看到出家师父在撒种子,这是按照节气来的。种地的人对大自然很了解,什么节气该干什么,都是有规律的;再加上自己的感受、经验,知道什么时候开垦土地,什么时候可以播种。
不要小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他们和天地之道更相应。农耕家庭,略略懂一点诗书,淳淳朴朴、勤勤恳恳,没有太大的智慧通达于大道,但是老实巴交,暗合于天地之道,往往家里会出大人物。还有就是古代读书的人家,几代读圣贤书,家里就开始出圣贤。
大人物有能力,但是参与了社会之后,又会背负很大的世间业力,所以不仅“富”不过三代,就是“出人才”也很难过三代。古代即使做皇帝,也要通晓儒释道文化,维护着大道,才会有功德。所以中国上古时期三皇五帝每一位都是道的承载者。
祖祖辈辈在皇天后土积福德,给后代子孙用。这个子孙如果不通达大道,可以飞黄腾达一下,但是压不住,自己这一代都很少能善终。不仅祖祖辈辈的福报都耗散掉,自己还要九世为牛来偿还。
朱元璋建立明朝,中华大地上传统文化复苏。朱元璋强大的力量源泉之一是他出生的地方,这个地方的地利被他用在自己身上,转变了天地时空的次序。但是对这个地方来说,好像一块地种过人参后,就种不了其它的植物了,人参把地里的营养全部吸收掉了。
我小时候跟爸爸下放到安徽凤阳,就听到人们说,“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是江淮丘陵地带,非常有灵气的,四季分明,出了朱元璋这么个大人物,“十年倒有九年荒”不足为奇。
同样的,如果一个家族出了一个位高权重的,享了这个家族的福报,再出第二个就很难。除非他在任上忍辱负重、积德行善。赚钱也是如此,不然“富不过三代。”
不过有的家族传承一种文化,出了一个人才,马上休养生息,过百年又出一代人才,所以叫“百年树人”——这个家族百年出一个能影响社会的人才,然后子孙潜伏着,默默地做普通人,在天地间参悟、长养,然后再培养出一位人才,为社会做贡献。就像长人参的地一样,长过人参之后要休养生息,然后再种第二茬。
中华文化就是这样,普及了之后,天下百姓就此起彼伏,交替着为社会服务,为众生服务。为国为民要有无我的献身精神,有才华还要有高尚的品格,有福德资粮,有好的助缘。
我们普通人以为,一个人能晋升到高位仅仅是个职位而已,实际上他人生的修养、道德,就像冰山一样,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角,下面有庞大的体积支撑着,它才能浮出海面,露出那一点。
中国人往往有这个道德精神,“苟利天下生死以,岂为祸福趋避之”,为了国家和社会,可以不顾自己的祸福,甚至不惜子孙的福祉,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圣贤精神。这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个国家、民族有希望,就是因为一批一批这样的人,愿意把自己的身口意、自己的福禄寿、家族的福禄寿倒贴给每一个时代。
我们修行积累资粮也是这样,如果消耗福报,就连累祖先;如果积累福报,就能光宗耀祖。消耗福报,祖先还得荫庇你,死了还要保佑你;如果我们自己就是个修行者,那我们的福德就可以光宗耀祖。不要说祖先在棺材里,他投胎到哪里,都可以精准地追到他。
有经典就曾讲这个道理,一户人家一直做善事去回向,有一次问佛陀,要一直回向吗?要每年都超度他吗?佛陀回答,虽然他投胎了,但是如果没有人再回向他的话,他做人的福德就很少,受用也会很贫乏;如果有子孙还在给他修德回向,无论做人或者天人,受用还是很广大的。
祖上有德,可以荫庇子孙;子孙有德,就能光宗耀祖,子孙没德,就会辱没宗亲,老祖先都会被连累。我们慢慢了解之后,就会知道为什么佛教是人类、社会、国家的福祉,为什么出家人是人天的福田,为什么三宝是国家的福祉?因为个人要修福、民族要修福、国家要修福、整个人类都要修福。
三宝是永恒的福祉,僧宝是人天永远的福田。修行人天天忙不是为自己求安乐,是愿众生得离苦啊,这就是僧宝。
修行人讲“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能够与圣贤文化相应,体解天地大道,自然就会无私地奉献。无私奉献是道的状态,光明的状态。修行既不是为了得到世间的认可,也不是为了世间的名利,这是佛弟子的特质决定的。
—— 三参法师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