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止观》〡修止观要先外具五缘之持戒(下)

2023-02-13 00:00: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一篇 具缘第一

1、持戒清净

2、衣食具足

3、闲居静处

4、息诸缘务

5、近善知识

 

1、持戒清净 (下)



夫欲忏悔者,须具十法,助成其忏:一者、明信因果;二者、生重怖畏;三者、深起惭愧;四者、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五者、发露先罪;六者、断相续心;七者、起护法心;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九者、常念十方诸佛;十者、观罪性无生。



白话文:

想要忏悔罪业,必须具足十种修行来成就忏悔。第一、明信“善有乐报,恶有苦报”的因果道理;第二、对造恶所会引起的苦报,生起强大的怖畏;第三、对自己造作的恶业,深深地感到惭愧;第四、寻求灭除罪业的方法,在大乘经论中,明示了种种法门,应当如法修行;第五、坦白地揭露自己的罪过;第六、断除继续造恶的心;第七、生起守护佛法的心;第八、发起广度众生的大誓愿;第九、常念十方诸佛;第十、观照罪业的本性,是如幻不实的。



若能成就如此十法,庄严道场,洗浣清净,着净洁衣,烧香散花,于三宝前,如法修行,一七、三七日,或一月、三月,乃至经年,专心忏悔所犯重罪,取灭方止。



白话文:

出现怎样的情况,才可以知道重罪灭除了呢?如果行持者像上述那样,以至诚的心忏悔罪业时,感受到自己的身心轻快便利,得到了祥瑞的梦境;或者看到了灵异的瑞相;或者感受到善心真正开始发起;或者在禅坐中感受到身体如同白云、影子一般轻安,得近行定,并慢慢的得到了四禅八定的境界;或者豁然贯通,生起了解悟之心,能善知、善识诸法的名相,听闻佛法的经论,就能够解悟其中的意理,因而法喜充满,自然心无忧悔。出现以上种种的因缘,就是破戒障道的罪业已得清净的显相。



从是已后,坚持禁戒,亦名尸罗清净,可修禅定,犹如破坏垢腻之衣,若能补治浣洗清净,犹可染著。



白话文:

从此(通过上述如法忏悔,罪业得以清净)以后,能够严持禁戒,就叫做持戒清净,可以修习禅定了。就好像被破损或沾染了污垢的衣服,如果能够缝补浣洗干净,依然是可以染色的。



若人犯重禁已,恐障禅定,虽不依诸经修诸行法,但生重惭愧,于三宝前,发露先罪,断相续心,端身常坐,观罪性空,念十方佛。若出禅时,即须至心烧香礼拜,忏悔诵戒,及诵大乘经典,障道重罪,自当渐渐消灭。因此尸罗清净,禅定开发。



白话文:

如果有人犯了重戒,对犯戒的恶果,生起忧虑惧怕之心,而障碍自己无法修行禅定。虽然无法依据经论中所开示的方法来修行种种禅定之法门,但是,倘若能够生起大惭愧心,在三宝面前如实揭露自己所犯的罪业,断除犯戒的相续之心,坚持端身坐禅,谛观罪业的本性无我,忆念十方诸佛。出禅下座以后,则需要诚心地烧香、礼拜、忏悔、诵戒、持诵大乘经典。这些障碍修道的重罪,自然就会渐渐地消灭,因此而戒行(恢复)清净,禅定就能生起。



故《妙胜定经》云:“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欲求除灭,若除禅定,余无能灭。”是人应当在空闲处,摄心常坐,及诵大乘经,一切重罪悉皆消灭。诸禅三昧自然现前。



白话文:

所以《妙胜定经》说:如果有人犯了重罪,生起恐怖忧惧之心,想要除灭罪障,除了勤修禅定以外,没有别的方法可以灭除。此人应当常常在空闲寂静之处,收摄心念,禅修静坐,持诵大乘经典,一切重罪都会消灭,各种禅定境界,自然就会发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童蒙止观》〡修学止观的十个要点

《童蒙止观》〡修止观要先外具五缘之持戒(上)

《童蒙止观》〡智者大师为家兄转运改命而说此书

躲在菩提心的壳子里

平凡人的宝贵

贤空法师:同参道友也是我们的护法

最大的本事

受完菩萨戒之后,还要做这些事

新年的每一天,在晨钟暮鼓、五堂功课里渐渐开启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光音比丘宣说空性法门
· 一点一滴的修行都是功不唐捐的
· 对佛敞开信心之门
· 见月律师圆寂日|听倓虚法师讲他为什么能临终脱化,来去自如?
· 发菩提心,从这里开始
· 星云大师:业力与愿力
· 禅堂里的微妙法门
· 如此观察自己的修行
· 我们都有被度的基因
· 月亮王子平静受死
· 培养正觉的学问
· 如何获得身心灵的健康成长
· 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异同|蕅益大师圆寂纪念日
·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 《童蒙止观》〡修止观要先外具五缘之持戒(上)
· 这是一个入门级的窍门
· 痛快法门:怎样“即为降魔”,如何“是名念佛”
· 禅堂里用功久了心会呈现什么状态
· 兽王代怀孕母兽赴死
· 佛教普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