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月律师圆寂日|听倓虚法师讲他为什么能临终脱化,来去自如?

2023-02-12 06:09: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日常一行一动

举心动念无不合于佛法

无不是修行



图片



今天是农历正月二十二,明代高僧宝华见月律师圆寂纪念日。


读体律师(1601-1679年),号见月,世称见月律师,是明末清初复兴律宗的巨匠。


明末清初时,有见月律师,传三昧老人衣钵,继主千华(即宝华山),专事宏律。三昧老人,从行门入手,一生持律谨严!临终时,前三天预知时至,鸣楗槌,集众方丈,取紫衣戒本,当众将华山法席,传见月律师。


三天以后,(据《一梦漫言》为闰六月初四),又集众方丈,取净水沐浴,谓众云:“吾水干即去,汝等莫作去来想,不可讣闻诸方,凡世俗礼仪,总宜捐却,三日后即葬寺之龙山。”遂命大众念佛,水干,跏趺微笑而逝。


滇南楚雄人,中年出家。先为道人,广行善事,修菩萨行。后遇机缘,又罢道为僧。出家后,即开始行脚。自滇南至北方,又从北方至江南等地。跋山涉水,步行两万几千里地,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后人想想,都会毛发俱竖!


那时候没有火车轮船,无论到任何地方去,都要步行,不像现在的行脚人,在陆上有火车,过江过海有轮船,或坐飞机,隔几千几万里地,三天两宿到了,一点辛苦也受不着。


关于读经方面,现在人也比古人方便多了。过去的一些大德祖师,想看某部经典,大多都是自己抄写。见月律师到北方时,在路上,曾抄一部法华知音。



图片




图片

在他的《一梦漫言》里说:


度夏经秋,于十月初到湖广武冈州,宿止水庵。主僧异卉极有道念,询问余等,知从滇远来,留住过冬。一日请余入房吃茶,见案上有《法华知音》一部。在滇时,闻师赞此解,落影于怀。欲借抄写,奈无纸笔。彼弟号中立,好学,识余所欲,一切成就。是年冬,每日大雪,加之屋空,朔风贯入。余唯一衲,就单缩颈抄写,虽手指冻皴,笔墨凝滞,亦未少停。彼师兄弟,见余坚志勤学,倍增怜敬!赠以棉袄,余愧受服。自有生来,于此始着棉衣。


每见近人读经,或折卷,或倒置,种种亵渎,一点恭敬心都没有。岂不知后人所读经论,都是古德以血汗换来(试读《法显法师传》、《玄奘法师传》等,可知法流东土之不易)。近代印刷术昌明,各种经本流通甚方便,因此把人养成一种轻慢习惯。这样读经不但不能获福,反而招罪!试从上面一段文里看,古人读经是多么不易!对于爱惜经典,是多么诚恳!




见月律师自出家后,即开始行脚。崇祯十年,依三昧老和尚受戒。以后几十年功夫,主持宝华山,专宏律藏。晚年修过两次般舟三昧。对律藏方面,撰有《毗尼止持会集》、《毗尼作持读释》、《大乘玄义》、《黑白布萨》、《传戒正范及僧行规则》等。


他老一生,无论说话做事,都非常有刚骨,到处都是唯法是亲,丝毫不徇人情。自出家后,无日不在艰苦卓绝中精进修持,他老的一言一行,无一处不可与后世作模范。康熙十三年,宝华山在清廷护持下,一切规矩法则都上轨道,在宏律方面亦有相当成绩。 



图片



那年他已七十三岁,因受两序大众请求,述说其一生行脚事迹,以勉将来,见月律师乃按其一生经历事迹,撰出上下两卷的一部《一梦漫言》。这部书,经弘一律师看过,曾欢喜踊跃,叹为希有,执卷环读,殆废寝忘食。感发之深,至于含泪流涕者数十次。


后来,弘老把这部书,又略为料简,附以眉注,并考舆图,别录行脚图表一纸。望后来人,披文析义,无有疑滞。又按《一梦漫言》及别传,撰成“见月律师年谱摭要”一卷,附在《一梦漫言》后面,这部书在湛山寺印经处,有印的单行本,浏览起来很方便。


过去我对《一梦漫言》,也很阅过几遍,觉得百读不厌!而且在每一次读的时候,使我惭愧万分!含泪欲涕(说时流泪)。觉得在操行方面,后人实在不如古人。如果后来人看了这部书不受感动的,那是他没有道心。如果道心具足的话,他一定感同身受,自己惭愧的难过!大家有功夫时,可以把这部书常翻开来看看,很能砥砺自己的道心,祛除自己的习气。里面不但意思好,文字也好,质朴流畅,一点矫揉造作没有。


其中有应注意的一点,就是见月律师,他虽已成为中兴律宗的一代祖师,可是在他的叙述中,并没只字提到过,他自己怎样享受,怎样露脸。完全是说自己为法,怎样受罪,怎样吃苦,怎样受委曲忍耐。同时,他也并没提出什么理论法子来叫人如何行持,完全是以身作则。可是,他在字里行间,已暗示后人,要想做出世大业,须在种种艰苦生活中挣扎,在种种拂逆的环境里奋力。 



图片



“俗言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出家人为了生脱死,为主持正法,令佛法久住于世、利益众生,并不是为享受而来,也不是为露脸而来。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绝不能肩荷如来家业!没有斩钉截铁的毅力,绝不能成就出世道果。


见月律师世寿七十八岁,临入灭时,在前七天,把事情都安排好,话也嘱咐好,届时端然趺坐,安详而逝,无粘无滞,来去自如。大家请想:在他的《一梦漫言》里,并没提出什么具体的修行法子来,也没谈玄说妙,为什么在他临终脱化时,却那样的来去自如呢?


告诉大家,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因为他老平素能刻苦,有“行力”!自出家到圆寂,无论为公为私,从不知躲懒偷安为什么!日常一行一动,举心动念,无不合于佛法,无不是修行。



图片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这样的人生多美好呀!这需要本钱吗?


发起这样的心,受菩萨戒的前提就具足了


这,是最深情的隐瞒




相关文章
· 发菩提心,从这里开始
· 星云大师:业力与愿力
· 禅堂里的微妙法门
· 如此观察自己的修行
· 我们都有被度的基因
· 月亮王子平静受死
· 培养正觉的学问
· 如何获得身心灵的健康成长
· 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异同|蕅益大师圆寂纪念日
·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 《童蒙止观》〡修止观要先外具五缘之持戒(上)
· 这是一个入门级的窍门
· 痛快法门:怎样“即为降魔”,如何“是名念佛”
· 禅堂里用功久了心会呈现什么状态
· 兽王代怀孕母兽赴死
· 佛教普及的意义
· 【妙法堂记要】为什么要珍惜现前的三宝
· 受菩萨戒之日,也是每一位戒子“法身慧命”的生日
· 情人节将至,为您倾情献礼——由五百世情缘引发的一部佛经
· 修行不要走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