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具缘第一
1、持戒清净
2、衣食具足
3、闲居静处
4、息诸缘务
5、近善知识
1、持戒清净 (上)
白话文:
如果你要发心修行,想要来修止观,首先要具足五种外缘。
第一,持戒清净。正如经中所说:以持戒清净作为基础,才能够生起种种的禅定和灭苦的智慧。所以,出家的比丘应该持戒清净。但关于持戒有三种不同的行人。
白话文:
第一种行人。在不曾皈依三宝之前,没有造作过五逆重罪,后来遇到了善知识,听从教导受持三皈五戒,成为了佛弟子。如果能得以出家,受沙弥十戒,然后又受了具足戒,成为了比丘、比丘尼。此种行人从受戒以来,能够清净地护持自己的戒行,从来没有毁犯过戒律,就可以称作是上品的持戒人。应当知道,这样的人修行止观,一定可以证悟佛法,就好像洁净的衣服布料,很容易被染色。
白话文:
第二种行人。这种行人受了戒以后,虽然没有犯过重戒,但是对于细小的戒律,多有毁损。为了修习止观,当下能够如法地忏悔自己曾经毁犯戒律的过失,也可以称作是持戒清净,能够引发禅定智慧。就好像衣服的布料上曾经有污垢和油腻,如果能够浣洗干净,也还是可以染色的。
白话文:
第三种行人。这种行人在受戒以后,不能够坚定的护持自己的心念,各种轻戒和重戒都有所毁犯。依照小乘的教理,如果犯了四重罪,便没有忏悔的法门;但依照大乘的教理,这样的重罪,也可以忏悔清净。所以经中说:于佛法中有两种勇健之人,第一种就是任何恶业都不造作的人,第二种就是造作了恶业但能够忏悔的人。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