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止观》〡修止观要先外具五缘之持戒(上)

2023-02-11 00: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一篇 具缘第一

1、持戒清净

2、衣食具足

3、闲居静处

4、息诸缘务

5、近善知识



1、持戒清净 (上)


夫发心起行,欲修止观者,要先外具五缘:


第一、持戒清净。如经中说:“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应持戒清净。然有三种行人持戒不同。



白话文:

如果你要发心修行,想要来修止观,首先要具足五种外缘。


第一,持戒清净。正如经中所说:以持戒清净作为基础,才能够生起种种的禅定和灭苦的智慧。所以,出家的比丘应该持戒清净。但关于持戒有三种不同的行人。




一者、若人未作佛弟子时,不造五逆;后遇良师,教受三归五戒,为佛弟子。若得出家,受沙弥十戒,次受具足戒,作比丘、比丘尼。从受戒来,清净护持,无所毁犯;是名上品持戒人也。当知是人修行止观,必证佛法;犹如净衣,易受染色。



白话文:

第一种行人。在不曾皈依三宝之前,没有造作过五逆重罪,后来遇到了善知识,听从教导受持三皈五戒,成为了佛弟子。如果能得以出家,受沙弥十戒,然后又受了具足戒,成为了比丘、比丘尼。此种行人从受戒以来,能够清净地护持自己的戒行,从来没有毁犯过戒律,就可以称作是上品的持戒人。应当知道,这样的人修行止观,一定可以证悟佛法,就好像洁净的衣服布料,很容易被染色。



二者、若人受得戒已,虽不犯重,于诸轻戒,多所毁损。为修定故,即能如法忏悔,亦名持戒清净,能生定慧。如衣曾有垢腻,若能浣净,染亦可着。



白话文:

第二种行人。这种行人受了戒以后,虽然没有犯过重戒,但是对于细小的戒律,多有毁损。为了修习止观,当下能够如法地忏悔自己曾经毁犯戒律的过失,也可以称作是持戒清净,能够引发禅定智慧。就好像衣服的布料上曾经有污垢和油腻,如果能够浣洗干净,也还是可以染色的。



三者、若人受得戒已,不能坚心护持,轻重诸戒多所毁犯。依小乘教门,即无忏悔四重之法;若依大乘教门,犹可灭除。故经云:“佛法有二种健人:一者、不作诸恶,二者、作已能悔。”



白话文:

第三种行人。这种行人在受戒以后,不能够坚定的护持自己的心念,各种轻戒和重戒都有所毁犯。依照小乘的教理,如果犯了四重罪,便没有忏悔的法门;但依照大乘的教理,这样的重罪,也可以忏悔清净。所以经中说:于佛法中有两种勇健之人,第一种就是任何恶业都不造作的人,第二种就是造作了恶业但能够忏悔的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童蒙止观》〡修学止观的十个要点

《童蒙止观》〡智者大师为家兄转运改命而说此书

福城小和尚3D原创表情包发布啦~

他传奇的一生,早被预言〡六祖惠能大师出家纪念日

贤空法师:同参道友也是我们的护法

受完菩萨戒之后,还要做这些事

躲在菩提心的壳子里

护法帝释天尊诞辰〡他巡行人间 辅翼有德 为众生除苦赐福

《显扬圣教论》发菩提心仪式

新年的每一天,在晨钟暮鼓、五堂功课里渐渐开启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兽王代怀孕母兽赴死
· 佛教普及的意义
· 【妙法堂记要】为什么要珍惜现前的三宝
· 受菩萨戒之日,也是每一位戒子“法身慧命”的生日
· 情人节将至,为您倾情献礼——由五百世情缘引发的一部佛经
· 修行不要走错路
· 我们每天处于“漏”的状态自己却不知道
· 为什么要持戒?
· 善愿恶誓
· “舍”的智慧
· 【妙法堂记要】佛教普及的意义
· 人生这四个“第一”,谁能做到谁收获颇丰
· 当一个个的去掉错误概念后,般若空性智慧就会现前
· 小小的一个念头却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 《童蒙止观》〡修学止观的十个要点
· 这五花大绑,要由你亲自解开
· 珍爱当下的修行生活
· 谈谈修行中闭关和住山等话题
· 象王恭敬出家相
· 天上现出的莲花和人间的清净道场,哪个更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