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报恩月,怎样才能报答今生及累世父母之深恩?

2022-08-09 00:45: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图片
图片


另一方面,我们很难想象,那些再也见不到的,你想念的人,你有多想念他们,他们就有多想念你。根据佛教的经验,我们已故的亲人从恶趣解脱出来,他们首先表达的不是自己有多苦,而是非常关切自己子孙的现状,首先他们会问“我的孩子现在怎么样?”


在相关论述里记载,人死了之后最大的悲哀,就是当你离开身体,看见你的家人扶着你的身体哭的时候,你会觉得“我在这里,那不是我”。但是无论你怎么嘶吼,他们听不到你的声音,看不到你的人,那是很痛苦的,马上自己就悲从中来晕厥过去。晕死醒来种种的情景又会悲伤,家里人对你的思念,都会成为自己成倍的悲伤,叠加在自己身心世界,一次一次因为悲伤而晕死过去。一个中阴身,也就是我们讲的“鬼”,离开人身之后的每一次的晕厥,都是因为悲伤。轮回的路上,无常的车轮会碾压一切,当爱面对别离的时候,那种锥心之痛,难以言表,这叫 “爱别离苦”。


图片
图片


作为一个世间的人,你只能成为一个旁观者,没有办法参与到父母的生活中去,哪怕再思念他们,也于事无补。但如果你是学佛的人,我们在佛法里获得了吉祥,这吉祥的力量就可以借助我们的心灵无量光、无量寿而超越时空,帮到他们,无论他们是在六道轮回中的哪一道,你修行的功德都可以精准地追溯到他。


那除了这一生的爸爸妈妈,你想帮助生生世世爸爸妈妈呢?也要借助佛法超越时空的这个特质,要通过自己身口意积累的功德,念大乘经典、发菩提心的功德,乃至有了智慧之后,去认知诸佛甚深的果地的功德。


你认知得越深,你的生命就越能够链接。如果你的口袋里只有十块钱,那你只有十块钱的能力。你有了一万块,就有一万块的能力。也就是说你只有出离心的功德的时候,你只能凭借这个功德去拯救你的父母。如果你的心里有了菩提心的功德,那无边无际的如母有情你都能帮到。


如果你能通达,能解释一点点佛的功德好了,因为佛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那你沾任何一点点边,都等于无量无边。这个时候你就不是一个无助的旁观者,不是一个简单的吃瓜客了。


当我们带着修行的光芒,去看我们的祖先的时候,就会超越所有过去、现在、未来,把这种正能量送到他们面前,如如意宝一般,令饥者得食,渴者有饮,无衣者得其衣,怖畏者离怖畏。


图片
图片



第一部是《佛说盂兰盆经》,本经之当机大目犍连,最初发心“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故,出家修行,蒙佛指导,始得六通,为如来十大弟子中之“神通第一”者。见其亡母,堕饿鬼中,自救不能,便驰还白佛,请求救济之方。


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却救不了母亲的“倒悬之苦”。


目犍连尊者虽然已经具有五眼六通,但是祂的神通就像我们这个时代的科技一样,并不是万能的。祂还是要仰仗众德,众德是什么?其实,众德就是佛德。


图片

目犍连尊者救拔母亲出离饿鬼道图


佛的德是依缘起而生的,佛是百千亿化身,一切菩萨所显现的事业都是佛德的显现。所以当你供养贤圣僧,乃至供养凡夫僧,却不知不觉融入一种其德汪洋的大海,其实这源于佛的威德力。


当妈妈的痛苦与“其德汪洋”结缘之后,这个“德”就能把祂妈妈饿鬼的“业”化掉。不仅对已故的亲人有这样的作用,在世的父母也会因此增寿增福。


也就是说跟“其德汪洋”要有缘,什么缘呢?很简单,供养僧众斋饭就行了,“盂兰盆供”就是佛陀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的方法。尊者由“爱其亲以及人之亲”故,即为现前道俗弟子、及后世人等请佛留此盂兰盆救济法门。


图片


还有一部是《地藏经》,在佛教中,《地藏经》是流传甚广的一部经典,是佛陀为报母恩,在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而成的一部经典。经中讲述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如何救度母亲的感人故事。


地藏王菩萨是孝行的典范,其在因地时曾两次示现女身,即婆罗门女和光目女,为救亡母,而发广大誓愿,要度尽一切罪苦作恶众生。以此因缘,古德称《地藏经》为佛门孝经。


 佛陀临涅槃前,愍念许多众生尚未悟道,沉浮于苦海,而无依止,特将吾等阎浮提众生,殷勤咐嘱给地藏王菩萨,“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以来众生,悉使解脱,遇佛授记”,颇有托孤之意。地藏王菩萨受此重托,而发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七月我们能感应到的众生,一定是过去父母

图片

佛门高僧与母亲的感人故事

图片

甘露醍醐 | 农历七月,为什么一定要诵这部经?

图片

请地藏菩萨改变噩梦

图片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图片

道宣律师问天人,人间做何功德为最大?

图片

为报父母深恩,这部短小精悍的佛经不可不读

图片

海青、缦衣,加持力特别大

图片

如何彰显事业功德?

图片

那一夜,他降伏魔众,为众生找到了解脱之道

图片

修行不要急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农历七月孝亲报恩月特辑】供佛斋僧超拔历代祖先、历生父母
· 珍惜当下
· 极乐世界,为什么叫“极乐”?
· 【茶香慧日寺】如何得到传承
· 因果报应,真实不虚 ||《地藏菩萨传》(第32回)
· 真正的“加持”从哪里来?
· 微信公众平台
· 入定于慈心等持中 | 弥勒菩萨传(二)
· 所有开悟的祖师大德都有这个境界
· 今日立秋 | 一叶落知天下秋
· 修行改变命运
· 立秋〡在每一个更迭的时令,呵护好常住真心
· 在每一个当下,完成生命的进化
· 【农历七月孝亲报恩月特辑】地藏月里重复做的这些事,有必要吗?
· 菩提之道也有捷径可走 | 弥勒菩萨传(一)
· 做人也是需要积累福䘵寿的资粮
·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善心善念能够转化一切
· 没有福报,想修行是不容易的
· 一说到佛教故事,丰富的中华文明就扑面而来
· 老祖先留下来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