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也是需要积累福䘵寿的资粮

2022-08-06 21:30:00 发布: 人气:4



FORIQINGLIANG


图片




安  

· Settle Down ·



我们现在正在安居,从佛陀开始,佛教就有这样的雨季安居制度,而且三千年来传承不断。只要我们在这个仪式中,就会跟佛陀连成一体,就会跟贤圣僧团连成一体。



01

佛法

生命的皈依处



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儒释道为什么能相互包容、相互增上?因为儒释道是具有共同性的,都在阐述天、地、人的关系,也能理顺天、地、人的次序。


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就是因果——过去的我、今天的我和未来的我,我们的传统文化就能把这些完美地贯穿起来,能解释内在身口意的“我”跟命运的“我”之间的关系。




FORIQINGLIANG



图片
图片



现在的科学还没有办法证明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也没有办法证明我们的身口意和命运的关系,更没有办法确立人和天地的关系。因为科学还属于工具层面,就像喝茶一样,有茶叶、茶器,虽然茶器很重要,是茶文化里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也只是器的层面。泡茶的时候,三点头、烫杯子等等整个流程,这是茶艺的过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形而上的要高于它们,就是道的层面了。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达到道的层面,但科学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器的层面,最多跟艺有一点接轨,更高的就没有办法描述了。我们不能指望这一门学问就把人类所有的困惑都解释了,所以科学不能成为生命皈依、生命安止之处。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不一样了,尤其是佛法,有可能我们终其一生也不懂,却是我们生命的皈依处。



02

狭隘的感官

是看不到真理的



我们来到五台山了,文殊菩萨在哪里?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因为菩萨本身就超越了我们狭隘的感官,在这一点上科学也承认的。


两千多年前,古雅典的科学先驱们就认识到人的感官是狭隘的,不可能靠感官来探知宇宙真相,要凭借逻辑推理,乃至工具,才能突破感官的狭隘去探知更多的宇宙真相,这就是科学发展最主要的动机。




FORIQINGLIANG



图片
图片



所以,我们不能指望用感官的眼睛看到真理、看到文殊菩萨。如果这样认为,方法论就错掉了。那要靠什么呢?要靠智慧的眼睛。智慧的眼睛还没打开怎么办?就要培福报,慢慢地,心才能沉淀下来,才会有一种超越。因为我们依靠感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思考,已经形成习惯了,所以要突破自己,去建立和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生命除了肉体的层面,我们还有精神的层面。甚至我们做人,还要靠积攒的那一点能做人的福禄寿的资粮来养着,当这些资粮没有的时候,心脏就停止工作了。


所以我们才要修行,要修福、修慧。佛,就是福、慧都圆满的人。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可以修福,也可以修慧。我们追随佛,做祂的弟子,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03


只要我们努力地尊重我们的精神世界
尊重我们的佛性,戒恶修善,
老老实实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做,
总会有收获的一天。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FORIQINGLIANG




相关文章
·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善心善念能够转化一切
· 没有福报,想修行是不容易的
· 一说到佛教故事,丰富的中华文明就扑面而来
· 老祖先留下来的窍门
· 普贤行愿 | 普贤行愿品(五)
· 记住一点点佛法,这一辈子就不会空过
· 【绍云长老】:如何入道(一)
· 鲜香入味,吃不腻的家常菜青椒土豆片
· 这样我们就会永远生活在幸福中
· 首座法语|贤空法师:坚定地相信因果
· 从福城,到觉城
· 《清凉山志》文殊菩萨显应篇(二)
· 【农历七月孝亲报恩月】超度祖先,最最关键的方法是?
· 难胜难越的威德力 | 普贤菩萨传(四)
· 六祖大师的第一个弟子
· 微信公众平台
· 你是否也把烦恼当成了宝贝?
· 这八个字,做到的,终生受益
· 高僧故事 | 五台山“佛门鲁班”妙峰禅师
· 大乘法师的生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