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我们的人生到底什么是有价值的?迷失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觉悟的人生才有价值,因为迷失是有漏的,觉悟是无漏的。
觉悟从哪里来?从听闻正法里来。迷失呢?从我见、人见、众生见、自我陶醉里来。我们这个虚假的外壳如果不剥掉,不审视自己,就不会发现生命里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我们觉悟了,有了正觉,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都会发生奇妙的转变。这样的生命,就是一场收获,一场供养,一种法喜禅悦。不仅自己法喜禅悦,还可以供养祖先,光宗耀祖,甚至也有了祝福天下的能力。
一个迷失的人,深陷在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中,深陷在分别意识里,这样的生命是被消费的状态,是有漏的状态,处处执着,处处沦陷,所以就变成了生死苦海。
孙中山《国民应以人格救国》:“古人所谓天人一体,依进化的道理推测起来,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成,既成人形,当从人形更进化而入于神圣。是故欲造成人格,必当消灭兽性,发生神性,那么才算是人类进步到了极点。”
孙中山先生在这篇文章里说,人不仅要有人格,还要有神格,只有提升人格进入神格,生命才是进步了。那怎么样从人格的完美进入神格进而实现从生死苦海登上涅槃彼岸呢?他说了教育的重要性。
这就是给教育的神圣性定位了,教育就是去除一个人负面的信息,完善他的人格,升华到神格,也就是让每一个人从普通的生命变成非凡的生命。如果把一个人的道德体系、人格体系弱化了,只看重他唯物的层面,认为他只是一个生物学的人、动物性的人,那是对一个人的矮化。所以,孙中山提出这个理论之后,就抉择出什么是符合于正能量的教育了。
孟母三迁,就是为了让孟子向更好的人学习,这样一来,他自己也能成为更好的人。作为人,我们如果只追求衣食住行,满足于这种最低的社会保障,我们是逃不掉生老病死这个生命的自然现象的。如果我们想在此生几十年就完成人的进化,学佛就是最快的方法。
当我们开发了佛性,有了觉悟,我们的生命自然就会被正觉化腐朽为神奇。从生物学意义来说,我们这个身体是大虫聚,没有多大价值的。但是当我们提升了人格,有了道德,有了学问,甚至有了“神性”,那还了得呀!
甚至说哪怕修行人圆寂了,大家朝拜他的灵塔、舍利,都是吉祥的。因为他已经从普通人升华到觉悟的人,他的生命已经超越了生老病死。这时候,所有跟他有关系的都带着这种特质和功德,都会启迪我们的生命,帮助我们的生命进入良好的轨迹。
从一个生物学的人进入道德层面的人,然后进入“神圣”的人,这就完成了一个人自我生命的“进化”。什么叫修行?就是自我生命的“进化”,不要在几百万年、几千万年里完成,而是当下的身口意就要这样去完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