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在我们的生命里,你放在什么位置上,你是顶在头上呢?还是踩在脚下呢?为了维护我们自己的信仰,我们要有这种不妥协于我们自身生命里面负面的烦恼的决心。所以要多念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所尊;皈依法竟,宁舍生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竟,宁舍生命,终不皈依邪魔外道。宁舍生命啊,要这样能够念念不忘,你能够保持这个状态,这说明是三宝慈悯故,要有这个感恩心。《地藏经》里地藏菩萨都这么大的菩萨了,祂要一口又一口就说我是承佛威力。何况我们还薄地凡夫,若认为自己善根挺大,那就说明我们实际上就愚昧嘛。有时保持正知正念都很难的。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请教玄奘大师:“我想供僧,但听说许多僧人无有修行,应当如何?”大师开示说:“昆山有玉,但是混杂泥沙;丽水产金,岂能没有瓦砾?土木雕成的罗汉,敬奉就能培福;铜铁铸成的佛像,毁坏则会造罪;泥龙虽不能降雨,但祈雨必须祈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但修福必须恭敬凡僧。”玄奘大师说:“我从早到晚都是靠佛的力量加被着我呀!"经典里说,王子虽小却不可轻视,他以后要做皇帝的;沙弥虽小也不可轻视,因为他修行以后会成为大和尚,成佛比我们快,他是人天福田。唐太宗听后恍然大悟:“我从今以后,即使见到小沙弥也应如同见佛一般。”从此以后再也不观出家人的过失。
口头说恭敬三宝有时候还是很虚的,恭敬现前僧宝却是很实的,现前僧宝都不能恭敬的话,你怎么恭敬三宝啊?所以这个实际上不好修的。虚的好修啊,恭敬三宝,我是三宝弟子,你对现前的僧,你能有恭敬吗?这个才是最真实的,最能够反映你的恭敬心的,这恭敬心是要修的,这而且不好修。恭敬心是多么宝贵的一种修行状态啊,不是轻易就能生起这种功德的。所以嘴上要多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多念,念到能强化到内心里,在现实中再去修,这一个修会不得了了嘛。
我们叫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宁舍身命不皈依天魔外道,宁舍身命,这里面是有发誓的。这个信仰为什么有它的神圣性,是因为信仰有时候是超越我们的肉体生命的,我们要决定孰轻孰重。是信仰决定生命的方向,还是我们肉体的欲望决定了我们的方向,这是一种拔河,各位要慎思量!
——传喜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