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
五
法
。
即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
将这五个方面调整到有利于修行进道的状态
对于禅定的修习至关重要
净慧法师生平简介
净慧法师开示
在天台讲止观的书上,讲到修习禅定必须具备二十五个条件,叫做二十五种方便。就是说有这些条件和方法,才算真正具备修习禅定的因缘。这些方便共分五大类,每一类是五件事,所以就是五五二十五件事,二十五种方便。首先是具五缘,具足五种因缘条件;第二,诃五欲;第三,弃五盖;第四,调五法;第五,行五法。
第四,调五法
所谓调五法,又名调五事。所谓调五事,即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将这五个方面调整到有利于修行进道的状态,对于禅定的修习至关重要。
调
饮
食
调饮食。至少要注意四个方面。修定前进食不宜过饱,因为吃得太饱,“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因此,吃饱了饭不要马上就打坐,如果勉强为之,不但不会有好的效果,反而会导致疾病。在修禅定的时候,不宜吃得太饱,七成饱,最多八成饱就可以;吃得太饱了,坐不住,气急身满,百脉不调,血脉不调和,坐不安、念不安,心念不能安静。
其次,肚子太饿也不宜打坐,修止观的教材上讲“若食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虑不固”。简单地说,肚子饿了就没有精神;没有精神,就会心念虚悬,安定不下来。
第三,修定期间不食秽浊之物。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就会令人心念昏迷。那么,不干净的食物、秽浊的食物指的是哪些食物呢?比如说鸡鸭鱼肉之类的食物。那么,是不是说吃荤的人就不能打坐呢?也不一定。荤食者如果要打坐修禅,最少要在饭后一小时再去坐才可以。当然,这个秽浊之物,还包括一些不卫生、不健康、变了质的东西。
第四,若食不宜身之物,则易动宿疾,四大违戾。一个有宿疾的人,就不能吃和宿疾有冲突的食物,否则会引起旧病复发。有的人对某种食物过敏,也要注意,在打坐之前,不能吃对自己身体有过敏反应的食物,比如说有的年老的人,有肠胃病,有高血压,有糖尿病,那么你自己就要注意,你有什么病,就要避免吃那些对身体有刺激的食物。在调饮食方面要注意这四点。
调
睡
眠
调睡眠。本来修行要求精进,以少睡眠作为精进的条件之一,但是完全不睡眠,想要坐得安稳、坐得好,那也不可能,所以要调。调到什么程度呢?不可太放纵,也不可太节制,要适度,保持精力旺盛,打坐时不会昏沉,不会打瞌睡,这样对于修定会有利。
止观教材上讲,睡眠是无明之法。睡眠令人神智昏昧,难以觉悟。在无明当中,觉照提不起来,所以说睡眠是障道的大因缘。但是,如果完全不睡眠,那又会心神恍惚,没有精神,不利于修行;如果睡得太多,不但是浪费了时间,也会令心不宁静,善根沉没。
所以,在调睡眠这件事上,要时刻心念无常,调伏睡眠,令“神气清白,念心明净”。如果我们能够落实这八个字,那就说明睡眠调整到了最佳的状态,“神气清白,念心明净,栖心圣境,三昧现前”。
调
身
调身。正式打坐的时候,关于调身有九个步骤 :
1. 对座位的要求
我们走到座位上来,首先就要把位置整理好,垫子铺好,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不要妨碍他人。自己坐在这里,身体很安稳。身体安稳了,精神状态才会随之安稳下来。
所以“初至绳床,即须先安坐处,每令安稳,久久无妨”。开始坐的时候,让座位高低合适,垫子不软不硬,坐下来身体很平稳,身体安稳了,打坐才不会疲劳。如果座位不适当,坐久了身体会很辛苦。这是第一点。
这一点,在共修的过程中往往显得很重要。当然,回到家里去以后,如果还想坚持坐禅,也要注意。在家里,不妨选择空气流通、很安静、没有噪音的地方,或者选择噪音比较小的时间段来打坐。
打坐的座位,也可以像我们现在一样,把毯子铺在地板上,就在地板上打坐。下面的垫子必须有一定的厚度,坐在那里才不会辛苦。然后后面也要有一个座垫,使臀部能够高出大腿一寸半到两寸左右,这样坐下去,腰板才能自然挺直,否则前后一样高,坐下去腰板挺不直,会坐得很辛苦。
2. 跏趺坐
第二步的要求,是讲两只脚怎么安放。这两只脚,可以单跏趺坐,可以双跏趺坐。所谓单跏趺,就是右腿在下,左腿在上;或者左腿在下,右腿在上。这叫单跏趺。
双跏趺一步到位很困难,要逐步地来。毕竟我们没有练过,韧带很紧,一坐下去之后,两只腿这样交叉,血液流通受到阻碍,会感觉到疼痛麻木。如果出现疼痛麻木的现象,千万不要紧张,不要觉得会出现什么对身体不利的影响。如果方法对头,对身体是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的。
坐多长时间呢?开始练的时候,我建议至少每一坐不要少于十五分钟。如果少于十五分钟,就没有什么效果。在十五分钟的基础上,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训练,就能达到每一坐能够坐上四十五分钟,乃至一个小时。即使是坐得很纯熟了,腿子也不疼,意念也能守一不移,一坐也不要超过两小时。超过了两小时,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我们一般的要求,是每一坐以一个小时为准。坐了一个小时以后,再慢慢地把腿放下来,如果疼痛,就把腿揉一揉,搓一搓,然后行走。
或者单跏趺,或者双跏趺。万一单跏趺也不行,散盘也可以,又叫交脚坐。我们大部分是年轻人,都有希望练成单跏趺和双跏趺,不要满足于散盘。因为这不仅仅是信仰问题,这是身心修养最好的方法,是我们锻炼身体最好的方法。
3. 解宽衣带
如果穿着很紧的衣服,裤腰带很紧,衣服很紧,那就对打坐不利。必须解宽衣带,身体不要有勒的感觉, 整个身心不要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要让气血流通,不要有人为的障碍。
4. 安置两手
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结成定印。小指头外侧贴近腹部,大拇指轻轻相拄,两肩放松,胳膊弯曲环成半圆形,结印的手不要架起来,让它轻轻搁放在腿上。这样身心就能安祥自在。
初学打坐,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如果这些要求不到位,姿势不舒服,就没有任何效果。一定要让一切的要求都做到位,有一个规范的姿势。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叫禅定印;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叫弥陀印。我建议大家在坐禅的时候结禅定印,与修定更容易相应。
5. 身体的姿势
身体的姿势刚才也讲到了一些。坐好以后,两肩放松放平,两手结印轻放在腿上,腰板自然挺直,不要故意地挺,也不要含腰塌背。自然挺直以后,体腔内各器官才能自然悬挂,不受挤压。血液流通才会正常,呼吸才会顺畅。特别是不要佝着腰。佝着腰,呼吸就很难调好。
身体方面还有一些其他的要求。坐下来以后,为了使气血调和,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我们这样向前倾斜,转动身躯,先从左边到右边,三次;再从右边到左边,三次。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头不要动,只是胯骨动。
活动完了以后,我们安静地坐下来。让整个坐姿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后边一定要垫高一些,身体稍微向前倾斜一点,然后肉团心正好在中间,一条垂直线这么下来。
所谓等边三角形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两腿盘好后的宽度,和肩膀到大腿膝盖的宽度,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也就是说,并不要求你把腿盘得很拢很窄,大体上有从肩膀到膝盖这样的宽度就可以了,这样就基本上成为一个等边三角形。这样重心就刚好在中间,坐下来以后就会很安定。
这些方法很有用。这些方法,几乎是所有的宗教都在使用的方法,也是所有练功的人都在使用的方法。这套方法没有宗教性,没有信仰的要求。如果有个别的朋友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我想你也不必以排斥的心理来拒绝这个方法,可以以一种融入的态度,来接受这种身心训练的传统方法。
6. 头颈平正
我们出家人有一句行话,叫“头靠衣领”。我们现在穿的文化衫没有领子,没办法靠到衣领,那么将头摆正就可以了。然后两耳与肩垂直,鼻子和肚脐相对,也就是头不能偏斜,两肩要齐平。“鼻与脐相对,不偏不斜,不低不昂,平面正住。”
7. 吐出浊气
这些姿势都到位以后,就开口吐出腹内的浊气,让腹内的浊气从丹田慢慢呼出来,三次就可以了。呼气的时候不要头向左右,以免影响他人。把腹部的浊气呼出来,有利于呼吸的调整,有利于气血的通畅。
8. 舌顶上腭
合上嘴,不要张开。呼吸的时候,用鼻孔呼吸,嘴自然合上,让舌尖轻轻顶住上腭,不要使劲。舌尖顶住上腭,口腔自然就有津液产生。津液产生以后,自然会流向喉部,打坐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口渴。
如果产生了津液,千万不要吐出来,可以把它咽下,那都是营养。经常吐唾沫的人,身体不会好。当然痰要吐出来,津液不要吐。有些人喜欢吐口水,那样不好,那样就会变得面黄肌瘦。
9. 微闭双眼
最后一个要求是自然合上两眼,以刚好遮断外边的光线为度,也不要把眼睛闭得死死的。当然也要灵活掌握。当我们精力旺盛的时候,不妨眼睛合上,让它断光, 这样更容易使心念专一。如果昏沉来了,就把眼睛稍微睁开一点。
以上就是打坐调整身体的一些步骤。这个方法,各派的要求大体上一致。刚才讲的,是隋朝智者大师总结出来的,一共分为九个步骤。
调
息
调息。调息才是修习禅定最关键的部分。所谓息,就是呼吸,一呼一吸,是为一息。
息有四种状态,即息有四相。息的四相就是风、喘、气、息。呼吸出入有声,是为风相;呼吸出入无声,但是结滞不通,呼吸不顺畅,是为喘相;呼吸出入无声也无结,但是出入不细,很粗,是为气相。这三种状态都是息的不调之相。息不调而坐,则病患易生,心识难定。如要调治,需用三个方法:
一、下着安心。二、放松身体各个部分。放松的状态是什么呢?就像出生不久的小孩,全身柔软如棉,全身软绵绵的, 没有一点僵硬的感觉。三、观想气遍毛孔,出入通行无碍, 这样就可以使气息慢慢调到息相。气息调好了,修习禅定就不会产生疾病,容易进入禅定。
何谓息调相呢?就要使呼吸不声、不结、不粗。有声音就是风相;有结滞就是喘相;出入气粗就是气相;“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这就是息的相状。息从鼻孔出来进去,是绵绵的,很软、很细、很松,绵绵,一点间隔都没有,出入很顺畅,“出入绵绵,若存若亡”。实际上就是若有若无,心神安稳,没有瞌睡,又没有妄想,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这就是息的状态。
总的来说,“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则定”。息的状态,就是不涩不滑,常令平和。久参的人,心神愉悦,安安稳稳,出入息无声。气息微微,若存若亡,身心健康,其效果就不是吃十全大补丸所能比拟。所以说,调息不仅是修习禅定的关键,对促进身体健康,抵御疲劳,精神焕发,也有极大的作用。
调
心
调心。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然后是调心。所谓调心,就是“调伏乱想,不令越逸,不浮不沉,不宽不急,四相相合,谓之调心”。
“不浮不沉,不宽不急”这叫四相。不浮,心神安适,一心系念所修法门,没有杂念、妄想 ;不沉,心念清明,端身正意,没有昏沉;不宽,心志专一,忆念分明;不急,身心轻安,气息调柔, 宽放其心,不求速效,水到渠成。不沉不浮,不急不宽,是调心的要点。这四方面都恰到好处,就容易入定,使身心健康有益无损,那就是调心的要求。
调五事当中,以调身、调息为要务,又以调心为目的。也可以说调五事就是为了调心。心调好了,才能进入禅定状态,因此调五事就是为进入禅定打基础。
月明天心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关注美味分享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