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观看视频
文殊菩萨传三
《你的懊恼依何而住呢?》
经典描述这些钵盂从他方世界飞来的时候,八功德水净化之后,龙女把钵取来供养安放在每个菩萨面前,这一切阿阇世王是不一定能看到的。但是吃好了之后,这些钵又飞起来住在虚空中,阿阇世王就看到了,所以他觉得很奇怪。他就问文殊菩萨:“这些钵依何而住?”文殊菩萨说:“你的懊恼依何而住?”这个很重要,文殊菩萨从这里开始说法了。
所以,佛法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讲,情非情境都是佛法。用语言来讲说,只是佛法的一部分,会让他当下的心得到一种现前的解脱。
阿阇世王得到了智慧的加持,非常感动,为了感恩文殊菩萨,要把皇宫里最名贵的布料供养给文殊菩萨,当他生起了这个供养之心的时候,忽然之间文殊菩萨不见了,消失了。只听到有声音告诉他,供养给你所见到的身体吧。当他要供养谁的时候,谁就不见了,最后只剩下他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只听到“供养给你见到的身体吧”的声音,这块布往自己身上一搭,自己也不见了。
这是非常微妙的,真的是“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他不仅仅“心”灭了,连身体都不在了。本来我们这个身体是业报身,连业报身都不存在了,还有受报者吗?这太奇妙了。不仅仅懊恼的念头没有住处,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就连这个业报身也是相似的存在,刹那刹那迁流的存在,是“扫描”出来的存在,按下任何一个暂停键,“我”就不存在了。
所以,阿罗汉知道了分段生死灭之后,可以感受到每一刹那多少变异生死的这种痛苦,但我们是感受不到的。我们没有办法感受到灯光频率的闪烁,没有办法感受到我们的色受想行识都是“扫描”出来的,都是刹那刹那生灭的。
我们凡夫是没办法去体验这些的,我们的线条很粗的,这个业报身完全是假的,但是我们却哭也哭得真实,碰壁也碰得真实,没有弹性,没有般若的空性。
一切诸法本 因缘生无主
若能解此者 则得真实道
经典里所描述的这些都是真实的,佛陀的经典不是文学创作,诸佛菩萨的智慧、威德、事业都是真实不虚的,三宝是真实不虚的,所以可以成为我们生命的依怙。
我们凡夫的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乃至当中的分别识,都不是真实的,都是脆弱的、变灭的、有漏的,甚至是染污的,因为它的无常性,所以也充满了苦性,都不可做依靠。我们的正报依报,就是依靠这个苦空无常的业报体,自以为是“我”。
在“一切诸受是苦”的当中,此身是无论如何也清净不了的,还觉得“我”挺好看、挺干净,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在一切诸法当中是“无我”的,但是好像“我”什么都能计划,“我”什么都能控制一样,忘掉了连“我”都属于有漏诸法当中的一个最大的漏。
众生就这样颠倒,而且这种颠倒见非常坚固。所以文殊菩萨所开显的这种忏悔法,就是让你发生频道的穿越,让你去体悟了不可得的,让你的觉性智慧和自己的业力不要绑架在一起,让它们分道扬镳。
你有一个不染污、无所住的体性,就是让你生起懊恼的那个本性,它本来就是不染污的,是无所来、无所去、无所住的特质。包括懊恼的这个业报,跟自己的智慧的体性也不是一体的,所以不要把它们纠缠在一起,如果认为它就是“我”,“我”就是它,那就埋没了自己光明的佛性。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