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的见地很重要

2022-09-29 21:3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礼佛功德殊胜行

图片


瞻礼佛陀圣地的功德,很多经典里都有,《法华经》里佛陀说,法师所履之处即应起塔,各种时空的众生只要到这个塔,忆念这位法师曾经来过这里,都能得到无量的功德。

《法华经·随喜功德品》

若见此法师,成就如是德,应以天华散,天衣覆其身,头面接足礼,生心如佛想。又应作是念,不久诣道场,得无漏无为,广利诸人天。其所住止处,经行若坐卧,乃至说一偈,是中应起塔,庄严令妙好,种种以供养。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


图片


弘法利生的大乘行者都具有这样的功德,那更何况佛陀呢?所以佛陀出生的蓝毗尼园、成道的菩提迦耶、弘法的鹿野苑和涅槃的拘尸那罗,被视为最根本的四圣地。《大般涅槃经》记载,佛陀授记阿难,佛涅槃后,如有发心之人,能前往这四处朝圣,所获功德不可称计,所生之处,常在人天,受乐果报,无有穷尽。

《大般涅槃经》

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我灭后,能故发心,往我四处,所获功德不可称计。所生之处,常在人天,受乐果报,无有穷尽。何等为四,

一者如来为菩萨时,在迦比罗斾兜国蓝毗尼园所生之处;

二者于摩竭提国,我初坐于菩提树下,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处;

三者波罗柰国鹿野苑中仙人所住转法轮处;

四者鸠尸那国力士生地熙连河侧娑罗林中双树之间般涅槃处。


图片


范围再扩大一点,还有八大圣地:佛陀一生住的时间最久的祇树给孤独园;从忉利天返回人间的僧伽施;佛为化度处王舍城,包括灵鹫山、竹林精舍;佛思念寿量处毗舍离。

《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

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我今称扬八大灵塔名号。汝等谛听。当为汝说。何等为八。

所谓第一迦毗罗城龙弥儞园是佛生处。

第二摩伽陀国泥连河边菩提树下佛证道果处。第三迦尸国波罗柰城转大法轮处。

第四舍卫国只陀园现大神通处。

第五曲女城从忉利天下降处。

第六王舍城声闻分别佛为化度处。

第七广严城灵塔思念寿量处。

第八拘尸那城娑罗林内大双树间入涅盘处。如是八大灵塔。



图片
图片

佛陀一生所经历的这些圣迹,

我们弟子们去忆念、去重走、

去睹物思人的时候,

再读佛陀的经典都如身临其境一般,

“如是我闻”

一下子就超越时空,与佛同在。


图片


菩提迦耶被称为“金刚座”,贤劫千佛在那里成佛。金刚座更深意义的,我理解了好多年。为什么说地球都毁灭了金刚座不灭?中阴身能穿过各种地水火风,为什么穿不过母胎和金刚座?


在佛教里,五台山又称为第二金刚座。金刚座是一个地点吗?《法华经》说“诸法空为座”,照见诸法空相的般若智慧,才是如来的坐处。悟了处处金刚座,不悟,处处都会堕落。


所以,佛陀一生重点解释“般若波罗蜜多”,这般若空性的智慧才是佛陀的金刚座。但是又很奇特,哪怕你没有理解到这个甚深的含义,只要内心对金刚座有一份虔诚的信仰、清净的信心,这个威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图片


大菩提寺正觉塔也叫“见解脱”,我们忆念也是可以得解脱的。如果又能够带着“诸法空为座”的智慧去忆念,以般若空性去忆念,那就超越了外相,更深入如来之体,就能与如来之见相应。如来化现人间,坐菩提道场,再加上我们的信心、我们的见地,这是不可思议的加持。


当然,并不能认为菩提迦耶是凡俗之处,它是佛陀成道的缘起之地,而且在八大圣地里,唯一贤劫千佛不变的就是菩提迦耶。其它地方都会变,下一尊弥勒佛来人间的时候,不是在蓝毗尼园出生的,但成道还是在菩提迦耶,只不过现在是菩提树,以后是龙华树。


世俗显现上菩提迦耶这个地方,如果我们带着佛弟子的特质、带着佛法的智慧再去忆念的时候,那每一种忆念就是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威德力了。所以见地很重要,你是去朝圣的,你就看到殊胜的;是旅游的,可能看到的就是烦恼。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蕅益大师:真念佛
· 一位吃素81年的老人的故事……
· “地藏”的特殊含义||《地藏菩萨传》(第38回)
· 让每一天都掷地有声,留下功德的足迹
· 两代祖师的“解与缚”〡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圆寂纪念日
· 文殊菩萨传 | 我为法来,不为食来
· 这样,就能了欲!——竹窗随笔(莲池大师)
· 秋收季,你的生命之果成熟了吗?
· 金声玉振
· “只问见地,不问行履”是什么意思?
· 【茶香慧日寺】这样态度学功德就会增上
· 圆瑛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讲义》连载(十)|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的苦乐比较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25-1)
· 现在是离解脱最近的时候,出离心生起了吗?
· 圆瑛法师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为何要发菩提心
· 念佛、念法、念僧,佛弟子每天都不要忘记
· 禅在哪里?
· 把外在的美印在心里
· 烦恼和逆境,是检验功夫的试金石
· 《一梦漫言》| 游庐山礼东林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