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禅定的基本要求①——具五缘

2022-09-30 06:35:00 发布: 人气:10
图片




 



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静处

息诸缘务、有善知识



图片



净慧法师生平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净慧长老,俗姓黄,1933年古历8月27日出生于湖北新洲,圆寂于2013年4月20日6点26分。享年81岁,僧腊67载,戒腊63年。


净慧长老接法于近代大德虚云长老,以中兴佛教为己任,实践人生佛教思想,为后世留下珍贵的禅法智慧。


长老一岁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1951年,赴广东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于虚云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


1953年,虚老迁江西云居,修复真如禅寺,长老奉虚老之命,留任云门寺监院,时年20岁。


1955年,长老因病前往云居,仍任虚老侍者,并协助当年冬天的云居传戒法会。长老朝夕亲承虚老之耳提面命,获益良多,深得虚老器重。长老承虚老之殷勤付嘱,亦以一身兼承禅宗法脉,为禅宗五家七宗之嗣法传人。


1956年,中国佛学院成立,长老即被虚老送去深造,从本科一直读到研究生,成为中国佛学院首批研究生。


1979年初,长老重返北京,参与中国佛教协会相关政策落实、教制建设、寺院恢复等工作。


1981年《法音》杂志创刊,长老担任主编,直到2002年,他先后当选佛协理事、中佛协常务理事、中佛协副会长。


1988年,长老应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局之邀请,负责筹备组建河北省佛教协会,并当选为会长,同时主持柏林禅寺的重建工作。


1989年,创办国内首家以弘扬禅宗文化为主旨的刊物——《禅》。


1993年,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净慧法师开示



在天台讲止观的书上,讲到修习禅定必须具备二十五个条件,叫做二十五种方便。就是说有这些条件和方法,才算真正具备修习禅定的因缘。


这些方便共分五大类,每一类是五件事,所以就是五五二十五件事,二十五种方便。首先是具五缘,具足五种因缘条件;第二,诃五欲;第三,弃五盖;第四,调五法;第五,行五法。


图片

第一,具五缘

图片


01

要持戒清净




所谓持戒清净,比如说我们在家众,就要修五戒十善,出家众从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都要守持清净,才能没有障缘,进入修行的状态。这是具五缘的第一缘。


02

要衣食具足



要修禅定首先要有衣服穿,特别是冬天,如果衣服穿不暖和,受寒受冻,身体就吃不消,身体吃不消,你就无法修习禅定;当然还要有饭吃,所以要衣食具足。所谓衣食具足,是说我们的饮食有正当的来源,不是邪命而来,这是讲的食。衣服不求其华丽,但求其温暖,保证身体不会受冻。就是说在保证温饱的前提下,才可以修习禅定。


03

要闲居静处



因为在嘈杂的地方,初修禅定的人无法进入境界。所以,在家庭修行也要选择一个清净的环境,或者选择一个清净的时间。


清净的环境,指修行的场所,不是在客厅,而是在卧室,不在临着公路的地方,车水马龙,噪音大,不利于修定。清净的时间,比如一早一晚,家里没有人说话,比较清闲安静。不作诸务,远离愦闹,心中无事就闲,环境无闹就静,身心闲静方可修道,这是讲的修习禅定的要求。



图片



当然,也有人讲“忙中净土闹中禅”,那是指修行到一定的程度,行也禅,坐也禅,忙也禅,闲也禅,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功夫有一定基础的人才可以做得到,闲忙静闹都可以修,都对修道没有障碍。



04

要息诸缘务




就是说在修定期间,在集中修行期间,一切有为事业都应停止,朋友之间暂不交往,不学习其他的经书文字,专心致志修习禅定。当然,这是指每一个修行人在一年当中的某段时间,或者一个月的某几天,集中时间进行强化训练。比如说,一年打几个七,或者一个月有一个禅三或者禅五,在这期间,不做一切有为事业,停止人际交往,不学习、不阅读经书,专心修习禅定。



05

要有善知识




善知识有三种。一是外护善知识,比如说我们在一个禅三当中,外护善知识帮助我们解决衣食方面的问题,照顾生活起居。


二是同行善知识,比如我们在寺院里打禅七、打净七,有三十人或五十人,这都是同行的善知识。在家庭里,如果一家人或者老年人志同道合,在三天五天当中,集中时间修行,由子女帮助照顾生活,那既有同行的善知识,又有外护的善知识。


三是教授善知识,就是说在修行中,有教授的善知识可以随时指导方法,鉴别修行的方法是错还是对,遇到了问题可以有人帮助解决,这就是教授善知识。


具五缘,就是要具备这五个方面的条件。




图片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如何与历代禅师同一鼻孔出气?


感恩天地万物,这些都来之不易


这就是《心经》里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相关文章
· 成长解脱 信仰为舟航
· 圆瑛法师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发菩提心的第二因缘
· 我们一丝一毫的进步,都是佛陀的愿力加被
· 世出世间的表率
· 佛源长老 | 若在笔杆子上寻到佛法来,那是笑话!
· 朝圣的见地很重要
· 蕅益大师:真念佛
· 一位吃素81年的老人的故事……
· “地藏”的特殊含义||《地藏菩萨传》(第38回)
· 让每一天都掷地有声,留下功德的足迹
· 两代祖师的“解与缚”〡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圆寂纪念日
· 文殊菩萨传 | 我为法来,不为食来
· 这样,就能了欲!——竹窗随笔(莲池大师)
· 秋收季,你的生命之果成熟了吗?
· 金声玉振
· “只问见地,不问行履”是什么意思?
· 【茶香慧日寺】这样态度学功德就会增上
· 圆瑛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讲义》连载(十)|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的苦乐比较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25-1)
· 现在是离解脱最近的时候,出离心生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