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智慧,信心才会深广

2022-10-01 21:3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佛教修行的圣者们总是用他们特殊的方法来教化弟子。


像唐朝的邓隐峰禅师,他就问徒弟们:“你们见过坐着走的吗?”弟子们说:“见过。”他再问:“你们见过站着走的吗?”“也见过。”“你们见过倒立着走的吗?”“这没见过。”“今天就让你们见一下。”唐朝修行成就的人还是很多的,坐脱立亡的都有,邓隐峰禅师就是倒立着圆寂的。圆寂之后依然倒立着,谁也推不动,像生了根一样。更为很神奇的是,他身上穿的袈裟还贴着身体,不会掉下来。禅宗里还有荡秋千走的,两个手往树枝上一抓一吊,就走了,金山活佛是在淋浴头下喷着淋浴走的。


唐朝还有一位永嘉大师,我们只知道永嘉大师修得好,名气也大,实际上他妹妹也是出家人,修得特别好,成就也很高。她生前有两个寺庙,她在其中一个寺院往生后,另一个寺院也要她,结果他妹妹的棺材就飞到了那个寺院。佛陀圆寂时金棺自举,高七多罗树,绕城七匝。永嘉大师的妹妹的成就就是如此之高。



时世尊大悲普覆。令诸世间得平等福。于娑罗林。即自举棺。升虚空中。高七多罗树。徐徐乘空。从拘尸城四门。展转出入。经于七匝。


——《大般涅槃经后分》




佛教需要信仰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法的不可思议,我们怎么想象?我们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最好佛给我们做保镖,菩萨给我们开路。佛法有时候真的很神奇,不要说唐朝没办法理解,一千多年过去了,现在还是没办法理解。所以,科学解释不了的,只有用佛法的系统来理解,只要信了佛法,就会信这些现象,所以佛教需要信仰。



图片


FORIQINGLIANG


图片



我们学佛,对佛的理论要敬仰,要好好去悟,同时也要生起信心,精进地去实践。我们看那些大修行者,那么自在,平凡又慈祥得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位长者,谁看到都高兴,那我们怎么令他们高兴呢?为什么《地藏经》里说买玩具要供养佛菩萨?我们拿自己喜欢的东西供养佛菩萨,佛菩萨也会欢喜。


能让佛菩萨、修行人开心,众生就开心。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化身——寒山、拾得就讲过,“令寒山、拾得欢喜的话,天下就得欢喜”。如果令圣者忧愁,这是非常不吉祥的。所以不论是我们的新衣服,还是喜欢的玩具,买来了先供佛也很好的。





智慧的启迪

图片
图片

     FORIQINGLIANG


佛教里最甚深的教法,都在这些老修行人身上,这些圣者一走,对佛法都是极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忏悔业障,既要忏悔自己的业障,也要替这个时代忏悔众生的业障。

 

一位教法的持有者从人间消失了,我们有信心的人,还能追踪着他,不仅用凡夫的情感去忆念,还要带着佛法的法性去忆念,照样可以得到超越时空的加持,所以对佛法产生信心也要有智慧的。有了智慧,信心才会深广,这个信心当下就是不生不灭,是可以了生脱死的。




图片


FORIQINGIANG



图片



在佛法的世界里,有种种智慧的启迪,这些大善知识用生命所证得的佛法,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来。我们学佛了,沾着佛光、祖师大德的光、大善知识的光,有时候能够现量见到佛法种种难以解释的现象,扩大了我们的见闻,也深刻了思考,同时我们自己也要能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佛教的普世价值

图片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

修善得乐报,修恶得苦报。


社会上也有人说,当物质越来越发达、精神世界越来越贫瘠的时候,就会更加地显发出佛教的价值,所以每一个佛陀的道场,在人类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依然是不可取代的。令我们对佛法、对世界,充满了希望,充满了自信。


所以,复兴中华文明能够平衡发达的现代科技,化解科技危机。什么是科技危机?科技自身没有什么危机不危机的,但是科技越发达,越期待人类文明的提升。我们珍爱生命、珍爱地球,就会让生命得到关怀,让地球得到呵护。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修善得乐报,修恶得苦报,一定不会错的,这个宇宙定律不会变的。这跟有没有佛教没有关系,佛教只是告诉了我们这个规律的真相。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喜迎国庆】盛世华诞 报国恩 祈民安
· 国庆节特辑〡喜迎佳节,佛佑吉祥
· 佛陀成道的圣地,为什么不是人间天堂?
· 庆祝华诞 | 佛弟子不忘国土恩
· 修习禅定的基本要求①——具五缘
· 成长解脱 信仰为舟航
· 圆瑛法师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发菩提心的第二因缘
· 我们一丝一毫的进步,都是佛陀的愿力加被
· 世出世间的表率
· 佛源长老 | 若在笔杆子上寻到佛法来,那是笑话!
· 朝圣的见地很重要
· 蕅益大师:真念佛
· 一位吃素81年的老人的故事……
· “地藏”的特殊含义||《地藏菩萨传》(第38回)
· 让每一天都掷地有声,留下功德的足迹
· 两代祖师的“解与缚”〡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圆寂纪念日
· 文殊菩萨传 | 我为法来,不为食来
· 这样,就能了欲!——竹窗随笔(莲池大师)
· 秋收季,你的生命之果成熟了吗?
· 金声玉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