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特辑〡喜迎佳节,佛佑吉祥

2022-10-01 00:18: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 中华复兴 】


今天,迎来一年一度的国庆假期。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让我们不由地要追溯起这个假日背后所特有的意义。

自古以来,人们把祖国比喻为母亲,家乡的黄土割不断游子的思念,出门再远也要回家,飘流在外,最终也要回到生于斯、养于斯的祖国。唐代高僧玄奘大师西行求法留学印度17年之久,赢得了崇高的荣誉,但他仍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最后还是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国佛教协会章程中,也将“爱国爱教”明文写进了会章。因为爱国爱教,符合佛教的教义教理,符合佛陀以言传身教为弟子们所作出的示范。同时,爱国爱教也是每一个佛教徒修学佛法、弘法利生,继承佛教事业的重要保证。
















图片


图片
图片


释迦牟尼佛出生的迦毗罗卫城是印度一个小国,时常面临着大国的威胁。释迦牟尼佛虽然出家修行,但时刻不忘祖国,多次用自己的行动来拯救国家。

据《增一阿含经》记载:一日,琉璃王发兵攻打迦毗罗卫城,佛陀便在军队必经的大路上,结跏趺坐在一棵枯树下,任由烈日暴晒。琉璃王看到佛陀后,下车向前问讯:“尊敬的世尊,有许多枝叶繁茂的树,您为什么偏要坐在这棵不能荫蔽的枯树下呢?”佛陀答道:“亲族之荫,故胜外人。”

意思是说,祖国和亲族的荫蔽,胜过所有的荫护,你现在要消灭我的国族,我不是成了一个没有荫蔽的人了吗?我坐在树下享受那短暂虚幻的荫凉,又如何能止息我内心失去国族的哀痛呢?琉璃王听后,深受感动,立即退军。 

图片


根据史料记载,佛陀经常游化五印各国,积极倡导和平,教化当时各国国王,努力熄灭战争。在《阿含经》中,佛陀曾经专门开示过“七不退法”,以此作为富国利民的见地和慈慧观照。

《中阿含经》中,“以欲为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子兄弟亲族展转共诤。……以欲为本故,王王共诤,民民共诤,国国共诤。彼因共相诤故,以种种器杖转向加害:或以手叉,或以石掷,或以杖打刀斫。” 

欲望是造成家庭、社会、国际间争斗的重要原因,所以释迦牟尼认为,只要人类的欲望得不到扼制,内心得不到净化,世界就没有真正的和平。当时的波斯匿王、阿阇世王、频婆娑罗王、优填王等,无形中受到释迦牟尼人格与道德的感化,在政治上出现和平安宁的景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陀在各种经典中教导弟子,“不作国贼,拥护国王,不漏国税,不犯国制”,要作一个遵纪守法的爱国公民。 今天,让我们从诸部经典中一起来领受佛教的爱国情怀。




图片

《梵网经》中说:“佛子不得为利养恶心故,通国使命、军阵合会,兴师相伐、杀无量众生。而菩萨不得入军中往来,况故作国贼。”

意思是说,作为佛教徒不得为了名闻利养,有通敌叛国、卖国的行为,不可以做伤害国家社会的事情。




图片

《优婆塞戒经》中说:“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商估贩卖,不输官税,盗弃去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




图片

《优婆塞戒经》中说:“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犯国制,是优婆塞得失意罪。”

已受戒的在家佛弟子,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如果犯了国家的制度或法规,不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还要承受触犯相应的戒律之罪。遵守世间的法律是受持佛教戒律的内容之一。


图片



图片

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佛陀为波斯匿王等印度十六国王详细讲说了护国的方法,如“我为汝等说护国法,一切国土若欲乱时,有诸灾难贼来破坏,汝等诸王应当受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严饰道场置百佛像、百菩萨像、百师子座、请百法师解说此经。于诸座前然种种灯,烧种种香,散诸杂花,广大供养衣服卧具,饮食汤药房舍床座一切供事。每日二时讲读此经,若王大臣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受读诵、如法修行、灾难即灭。”

意思是,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所有佛教徒,有责任有义务以举行法会、读诵经典、讲经说法、设斋供养等方式,参与护国救难运动,所谓“护国”就是守护、爱护、护卫国家的意思,佛教的护国体现的就是爱国主义思想。




图片

在佛弟子非常熟悉的“回向偈”中,有一句“上报四重恩”,表达的是知恩报恩,出自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佛陀说在世出世间中有四种恩德,需要我们去报答。这四恩就是:“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

因为所有人都在平等的蒙受这四种恩德,所以就应该知恩报恩,报答父母、师长、国家、三宝的恩德,是我们的责任。其中的报“国王恩”,又译作“国家恩”、“国土恩”,就是要求佛弟子不仅要爱教,而且要爱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受到佛陀思想的影响,历代的高僧大德,没有一位不是爱国爱教的。古来有法显大师、玄奘大师等不惜生命,为法忘躯,万里求法。正是因为他们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爱国主义精神,佛法才得以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中国的文化也因此得以丰富和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到处都有出家人保家卫国,舍命捐躯的身影。1936年,全国处于抗战救亡紧急关头,虚云老和尚提议大众每日礼忏两小时,为前线官兵祈福消灾;全体大众减省晚食,节积余粮,献助国家赈济灾民。1941年,广州曲江县严重缺粮,饥民甚众。老和尚乃将诸方善信供养的果资20多万元,悉数交与政府以作赈济灾民之用。

1939年,圆瑛大师因积极响应抗日,被日本宪兵逮捕投进监狱,狱中受尽日军的严刑拷打、残酷折磨,但坚贞不屈,始终保持了爱国僧侣的崇高气节与民族大义。新中国被选为首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1953年,临终之前留下遗嘱:“愿我全国佛教徒同心同德,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致力于和平事业,应思利民护国、饶益有情,乃成佛之基,众善之首。”

图片


弘一法师提出了“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主张,自己处于生死边际,还不忘救济难民。法师付嘱寺院腾出禅房、寮房,并把别人赠送的一副贵重眼镜卖了换作粮食,救济灾民。

抗战全面爆发时,悟公上人转赴浙江宁海广仁寺任副寺,兼宁海县僧众救护团分队长,带领僧众深入前线,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救死扶伤、护送难民。上人先后担任或兼任过二十几座寺院的方丈或名誉方丈,重建、修复古刹数十处,建刹安僧不遗余力,一生为法忘躯,功德巍巍,堪称爱国爱教之典范。

佛教爱国之心,可算无所不至。对国言忠,对亲言孝,对子言慈,对友言信,守五戒,行十善,修六度万行,一代代的佛子们在对信仰的坚守中,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积极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寺院国庆假期通知

为配合当地疫情防控,国庆期间寺院不安排大型法会、佛事活动,请各地信众暂缓来寺计划,尽量在家念佛自修,多为国家祈福,功德回向世界和平、疫情早息,同祈二十大圆满召开。


文殊寺管理委员会

2022年9月23日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喜迎国庆|爱国,佛教从来都是认真的

甘露醍醐 | 爱国爱教,是在佛教氛围中自然而然实现的

两位大师的绝世家国情缘

假期时光|十部经典影片,让您足不出户遍览大千

文殊菩萨传 | 为什么文殊菩萨说,“我是贪欲的殊妙”?

功不唐捐

如何彰显事业功德?

改变这里,就改变了生命的福䘵寿

可能这样,你离佛法会更近一点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佛陀成道的圣地,为什么不是人间天堂?
· 庆祝华诞 | 佛弟子不忘国土恩
· 修习禅定的基本要求①——具五缘
· 成长解脱 信仰为舟航
· 圆瑛法师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 ——发菩提心的第二因缘
· 我们一丝一毫的进步,都是佛陀的愿力加被
· 世出世间的表率
· 佛源长老 | 若在笔杆子上寻到佛法来,那是笑话!
· 朝圣的见地很重要
· 蕅益大师:真念佛
· 一位吃素81年的老人的故事……
· “地藏”的特殊含义||《地藏菩萨传》(第38回)
· 让每一天都掷地有声,留下功德的足迹
· 两代祖师的“解与缚”〡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圆寂纪念日
· 文殊菩萨传 | 我为法来,不为食来
· 这样,就能了欲!——竹窗随笔(莲池大师)
· 秋收季,你的生命之果成熟了吗?
· 金声玉振
· “只问见地,不问行履”是什么意思?
· 【茶香慧日寺】这样态度学功德就会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