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学佛千万千万不能钻牛角尖

2022-09-03 06:0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青年是世界的希望,也是佛教的希望。



图片



净慧法师生平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净慧长老,俗姓黄,1933年古历8月27日出生于湖北新洲,圆寂于2013年4月20日6点26分。享年81岁,僧腊67载,戒腊63年。


净慧长老接法于近代大德虚云长老,以中兴佛教为己任,实践人生佛教思想,为后世留下珍贵的禅法智慧。


长老一岁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1951年,赴广东乳源云门山大觉禅寺,于虚云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


1953年,虚老迁江西云居,修复真如禅寺,长老奉虚老之命,留任云门寺监院,时年20岁。


1955年,长老因病前往云居,仍任虚老侍者,并协助当年冬天的云居传戒法会。长老朝夕亲承虚老之耳提面命,获益良多,深得虚老器重。长老承虚老之殷勤付嘱,亦以一身兼承禅宗法脉,为禅宗五家七宗之嗣法传人。


1956年,中国佛学院成立,长老即被虚老送去深造,从本科一直读到研究生,成为中国佛学院首批研究生。


1979年初,长老重返北京,参与中国佛教协会相关政策落实、教制建设、寺院恢复等工作。


1981年《法音》杂志创刊,长老担任主编,直到2002年,他先后当选佛协理事、中佛协常务理事、中佛协副会长。


1988年,长老应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局之邀请,负责筹备组建河北省佛教协会,并当选为会长,同时主持柏林禅寺的重建工作。


1989年,创办国内首家以弘扬禅宗文化为主旨的刊物——《禅》。


1993年,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净慧法师开示


青年是世界的希望,也是佛教的希望。净慧长老一直以来都非常关心青年人的成长,长老于1993年在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发起举办“生活禅夏令营”,2003年又在湖北黄梅四祖寺发起举办“禅文化夏令营”,就是希望通过“夏令营”的方式使青年人有机会走进禅,了解禅文化,以禅的智慧启迪青年人的心灵、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恭录长老在夏令营中的几则开示,供养大众。



图片



“青年需要佛教”


从根本上说,佛教本身就是一个年轻人的宗教。大家知道,释迦牟尼佛就是三十岁成佛的,三十岁他就成了人天教主,就是三界导师,大彻大悟的人。佛的弟子里面,年轻的比丘、比丘尼和年轻的在家男女居士也是相当多的。


佛教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年轻菩萨,就是善财童子,还有一位与他同样著名的女性,就是龙女。这些典型人物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强调了年轻人修行的重要性,强调了佛教年轻化的必要性。所以,我也经常强调说:“青年需要佛教,佛教更需要青年。”



图片
图片



但从“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个意义来说,与其说佛教需要青年,不如说青年更需要佛教。因为年轻人刚刚踏入社会,阅历不深,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这种时候,如能听闻正法,亲近善知识,广修善根,这对我们青年人的成长和将来事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大的一件事。所以,我觉得青年更需要佛教。


“年轻人学佛千万千万不能钻牛角尖”


佛教的精神是积极的,绝不是一种消极的宗教。年轻人学佛千万千万不能钻牛角尖,不要说这也是空的,那也是空的,这也没意思,那也没意思。一切事物,你若用佛心、平等心、慈悲心去看待,都非常有意思。因为没有人能离开这些日常事项。离开日常事项,就无法生活。如果以嫉妒心、贪瞋痴的心去看待这一切,你当然就觉得烦恼重重、无明重重。所以佛看众生都是佛,因为他是以平等心来看大家。


“光阴是无情的”


有时间就意味着有希望。有时间要知道珍惜,如果有时间不知道珍惜,就好像有财富的人一样,有财富的人不知道珍惜,财富很快就没有了。有时间的人,如果不知道珍惜,一切好的机遇会擦肩而过,就抓不住。



图片



年轻人有财富,时间就是财富;年轻人有财富,健康的体魄就是财富;年轻人有财富,智慧就是财富。但是,这些东西是有不稳定性,别以为财富就牢牢掌握在手上,所以,你们一定要非常珍惜,非常爱护,否则的话,这个财富很快就被无情的光阴消耗掉,光阴是无情的。


“青年人要有担当精神”


青年人要有担当精神,要有吃苦精神,要有吃亏精神,要以天下为己任;要把佛家自觉觉他的精神、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道家慈俭的作风,贯之于身心,行之于日用,改变气质,形成习惯,脱离庸俗之气,远离声色犬马之风,养成浩然正气,为天地立心,为大众立命。





图片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修养身心,这8点要做到位


“解铃还须系铃人”,解不解就看你自己了


每一次遇见,都并非是偶然的安排






相关文章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20)
· 菩萨戒的见地有多高?
· 《清凉山志》文殊菩萨显应篇(五)
· 千佛曾是衪的兄弟 | 金刚手菩萨传(一)
· 违犯这些规矩,会影响一生的修行
· 【虚云老和尚】不从有心处用功,难证无心
· 圆瑛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讲义》连载(二)|译者殊胜
· 为何要受菩萨戒?
· 竹窗下,莲池大师写了啥?|第八篇:度众生的菩萨,度不度自己呢?
· 天底下无比殊胜的事
· 耳闻其名,能除障碍 | 除盖障菩萨传(三)
· 佛法再殊胜,也不要忘记这个大方向
· 【佛教故事】善念带来乐果
· 善行必结善果,恶行必结恶果(1) ||《地藏菩萨传》(第35回)
· 净土初祖慧远大师往生日〡他预知时至,感得弥陀现身告慰归期
· 震撼心灵 温情推送 | 如果,我们能听见TA的“呼唤”
· 猫妈的勇气与大乘佛弟子的修行动力
· 连文殊菩萨也不及的辩才 | 除盖障菩萨传(二)
· 在劳苦之间,去深刻地看这颗修行的心
· 【茶香慧日寺】如何理解三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