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12)

2022-06-22 00:00: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宣统三年辛亥(一九一一年)七十二岁


春,传戒期后,结禅七四十九日,提倡坐香、结夏安居一切法式。至九月,武汉革命,传至滇中,地方大乱。宾川县城被围,几肇大祸。予调解之。又统兵官李根源因误会,派兵围鸡足山。予为解释,引兵去,且归依三宝。


【附注】


师口述年谱中,只此寥寥数语,编者曾阅滇南纪事,记载甚详,可见师之德量也。别记如下:

公于滇中弘法度生外,有数事弭巨患于无形者,略举如次:


(一)


宣统末年,宾川县知县张某,长沙人,精悍喜事。宾川多盗,张穷治之,杀戮甚众,而焰益张,且结党会。士绅为保家计,时挂名会籍,求免,张亦穷治之。鸡山僧不法者,亦系捕数十人,独于公加以敬礼。辛亥革命事起,宾川先响应,群攻县署。张坚守,无外援,度必死。公下山诣县,围者见公来,曰:“此张某恶极矣,公诱之出,杀之,以平众忿。”公唯唯。及见群众中魁首,语如前。公曰:“杀张某不难,但边地谣传,大事未安。汝等围城戕官,倘有一枝救兵来,汝等齑粉矣!”魁曰:“奈何?”公曰:“吾闻大理距此仅二日程,前四川布政使王公衔命至彼。汝等往诉其罪,则张死于法,而汝等亦无罪。”魁韪之,顿兵署外。公入署,见张佩枪,将出应敌,见公,握手曰:“吾赴义,将以遗骸累公,为我于鸡足山覆一抔土足矣!”公曰:“毋然!此间士绅以张静轩得人望,请来。”静轩至议竟,群众果退。静轩诣大理晤王公,以兵至,围遂解。张去县,滇已独立。蔡锷任滇都督。张子某,为外交司长,锷同学也。事后,张以缄告公,谢曰:“公非独救吾生,且造福宾川。不然,杀父之仇,吾子能不报哉!”此一事也。


(二)


民国成立,西藏王公活佛恃险远,不肯易帜。中央命滇出兵二师讨之,以殷叔桓为总司令,前锋已达宾川。公以边衅一启,祸无宁日,乃偕前锋同至大理,晤殷公,曰:“藏人素信佛法,盍遣一明佛理者往说之,不劳兵也。”殷以为然,乃请公为宣慰法师。公曰:“某汉人也,往恐无功。此去丽川喇嘛东保者,腊高有德,藏人敬信,曾授四宝法王。彼往,事必有成。”殷乃备文派员陪公谒东保。保始以衰老辞,公曰:“赵尔丰用兵之祸,藏人至今寒心。公宁惜三寸舌,而残数千万人生命财产乎?”保起立,谢曰:“我去!我去!”保受命,以老僧法悟副之,入藏,要约而还,滇遂罢兵,民国成统一之局。频岁康藏间互相龃龉,苦战不休,经此沟通,三十年相安无事。


图片


(三)


公迎藏经回滇,恭敬布化,地方官吏士民日益钦仰,贩夫妇孺莫不知有虚云老和尚者。辛亥革命,清帝逊位,各省逐僧毁寺,风动一时。时滇省掌新军兵柄者为协统李根源,恶诸方僧徒不守戒律,将亲督队伍赴诸山,逐僧拆寺;又忖公以一穷和尚,何以得民心如此其盛,必有怪事,指名捕之。祸将不测,诸寺僧皆逃窜,即公寺内僧百余人,亦皆惶惧。

有劝公避者,公曰:“诸君欲去则去耳。如属业报,避何益?以身殉佛耳!”众遂不去。


数日后,协统李根源果率兵入山,驻军悉檀寺,毁金顶鸡足大王铜像,及佛殿、诸天殿。公以事急矣,乃独自下山,诣军门,出名刺请谒。守兵及阍者识公,告以速逃,祸将及,抵死不为通。公不顾,迳入,见李根源与前四川布政使赵藩同坐殿内。公前致礼,李不顾。赵与公有旧,劳之,问公从来,公陈述惟谨。


时李怒形于色,厉声问曰:“佛教何用?有何益?”

公曰:“圣人设教,总以济世利民,语其初基,则为善去恶。……从古政教并行,政以齐民,教以化民。…… 佛教教人治心。心为万物之本,本得其正,万物得以宁,而天下太平。”

李色稍霁,又问曰:“要这泥塑木雕作么?空费钱财!

”公曰:“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于法不张,令人起敬畏之心耳。人心若无敬畏,将无恶不作;无恶不作,祸乱以成。即以世俗言,尼山塑圣,丁兰刻木,中国各宗族祠堂,以及东西各国之铜像等,亦不过令人心有所归,及起其敬信之忱,功效不可思议。语其极则,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李略现悦容,呼左右具茶点来。李又曰:“奚如和尚勿能作好事,反作许多怪事,成为国家废物。”

公曰:“和尚是通称,有圣凡之别,不能见一二不肖僧,而弃全僧。岂因一二不肖秀才,而骂孔子?即今先生统领兵弁,虽军纪严明,其亦一一皆如先生之聪明正直乎?海不弃鱼虾,所以为大。佛法以性为海,无所不容。僧秉佛化,护持三宝,潜移默化,其用弥彰,非全废物也。”李色喜,与公再谈,俄而笑逐频开,俄而俯首致敬。


于是留公晚斋,秉烛深谈,由因果分明,说到业网交织,由业果因缘,说到世界相续,众生相续,言愈畅而理愈深。

李时以温语接公,时以容貌礼公,卒乃喟然太息曰:“佛法广大如此,吾已杀僧毁寺,业重矣。奈何!”

公曰:“此一时风气使然,非公之过。愿以后极力保护,则功德莫大矣。”

李公大悦,翌日,即移住祝圣寺,随公杂众僧中,蔬食数日。是时,山中忽大现金光,自山顶至山麓,草木皆作黄金色。相传,山中有三种光:一佛光,二银光,三金光。佛光连年皆有,银光与金光则自开山以来,仅数现耳。李益感动,执弟子礼,请公为鸡山总住持,乃引兵去。


临走前,李(根源)赋诗一首,书以赠虚公,曰:

芦飞清昼雨,石响夜藤风。

残书千万卷,古迹墨濛濛。


虚公亦赋诗回赠,诗云:

三界无安是火宅,更于何处可安居?

如来示我真实义,魔也如如佛也如。


李根源下山后,曾有诗记此次本欲上山毁佛,结果却与虚公结下不可思议方外之缘的奇遇。诗云:

曾侍樾师鸡足游,担当大错杳难求。

老僧导我登金顶,竟做山中十日游。


是役也,非公至道苦行,岂易转其念于刹那间哉!


无何,沪上佛教会以新定章制,略与诸方抵触,公北行至沪,与寄禅、冶开。诸公斡旋,于南京晤孙中山先生,商改订会章。事毕,复与寄禅同往北京晤袁世凯。寄禅坐脱于法源寺,公为料理,及护榇南归。回滇后,晤蔡锷,组织滇黔佛教会支部,又办佛学院,施医布教,种种事业,皆李为之周旋赞助。后此四十年中,李根源为法门外护,用力至多,说教谈禅,时有妙谛,今居然一老居士矣。


岁冬,上海佛教大同会与佛教会有所争辩,电至滇,促予往。至沪,晤普常、太虚、仁山、谛闲诸师,协商妥善,在静安寺设立佛教总会。予与寄禅和尚同到北京,住法源寺。寄公忽病,坐脱。予为料理丧事,扶柩至沪。在静安寺开佛教总会成立大会,及寄公追悼会毕,予领滇黔两省分会公文,及滇藏支会公文,准备回滇。李公印泉(根源)广书介绍函,与蔡松坡诸公,共为护法。


【附注】


民国元年(1912),佛教会与大同会分立沪宁,各自所立规章制度多相互抵牾。诸山僧众对此两会也不承认。应僧众电请,虚劳抵沪,与寄禅和尚斡旋两会对峙之隙。随之,又赴南京谒孙中山先生,共商改订佛教会会章,取消以往各地自立之诸名目。另于上海静安寺筹组中华佛教总会。十月,北京政府有清查寺产、销毁佛像之议。为拯救佛教,经中华佛教总会(筹)决议,年底虚老随寄禅晋京。寄禅和尚坐脱于北京法源寺。次年(1913)元月,虚老晤袁世凯后,即扶寄禅灵柩返沪。抵护后,闻北京政府内务部核准《中华佛教总会章程》施行。四月,虚老作为云南僧伽代表,出席中华佛教总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参加寄禅和尚追悼会。会毕,携中华佛教会滇、黔、藏诸省公文回云南。抵昆明后,即于文昌宫成立滇省佛教分会,亲襄会务。又为佛教学校、布道团及医院的成立,多方筹划。

【是年大事】八月十九日(十月十日),民军首义于武昌,十一月下南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梦参老和尚:文殊菩萨一直在五台山,你看见了吗?


图片

虚云老和尚:初用心的难易


图片

虚云老和尚:这个色壳子,你越把它看重,它便越作怪


图片

虚云老和尚:“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都逃不了的


图片

虚云长老圆寂纪念日 —— 一位120岁老和尚的传奇一生


图片

梦参老和尚:读完了经,为什么一定要回向?


图片

【广钦老和尚开示】参学是在参什么?


图片

星云大师:信佛,到底信的是什么?


图片

虚云老和尚:如何谓之“修道”?


图片

虚云老和尚:居士成就再大,也要懂得敬僧!


图片

虚云老和尚:三界七趣  无非幻妄所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妙手得钵 | 文殊菩萨传(四)
· 修行,要给自己制造顺缘
· 微信公众平台
· 夏日专属【杨梅荔枝饮】,好喝又解暑!
· 夏至已至,祝大家炎炎夏日身心清凉
· 如果自己是那桶水,能不能让水宁静下来?
· 当生命的质感提升时,从此收获和分享更深广的法喜
· 记住这一分钟的开示
· 从此吃素,从此念佛
· 竹窗下,莲池大师写了啥?| 第十一篇:一念平等心,亡魂得超度
· 修行,离不开佛菩萨的陪伴
· 没有边际的心
· 夏至 | 修善积资的好时节
· 佛法入心,才能得受用
· 【绍云老和尚】什么叫明心见性(二)
· 看书需要注意的几点,一定要提前知道
· 身心炎热,请服用一剂提神醒脑汤
· 身心炎热,请服用一剂提神醒脑汤
· 依着金刚体性,从迷惑走向觉悟
· 修行路上,有个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