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同论典讲的不一样?

2022-04-29 00:03: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在唯识里说,声闻乘证人无我,菩萨乘才证法无我;但是在中观里,人无我、法无我,各有其复杂性,各有其深度,在修习声闻乘的时候,实际上也要证法无我;而《大乘起信论》中,人我执是依凡夫位说,法执依声闻缘觉二乘钝根而说。

为什么不同论典,讲述同一个题目时会有差别?


图片


图片


一个修行的人,就只是观呼吸好了,观鼻子跟风之间的关系,就能区别出色法、名法,然后你要超越色法、超越名法,这本身就有法无我的状态。一边依着这个法来剖析五蕴,剖析“我”的实质,但实际上同时也在超越这些法的本体。

所以实际上,声闻乘在破这个粗大的“人我执”的时候,微细的“法我执”也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随遮随破,就是这样子进步的,最后漏尽才会现前,小乘果位才能现前。

般若中观里就体现了这一点,所以说“二执各有浅深,声闻亦除法执”。



图片


但是不管是讲中观的菩萨,还是讲唯识的、讲大乘起信的菩萨,肯定都是实修实证的。祂对众生来讲解这些的时候,来陪伴我们成长,不可能把所有的都讲到很透、很彻底,不可能言无不尽。偏重点在讲某一个问题的时候,有可能其他方面会有说不尽的地方。

所以表面看,不同论典对这一个问题的观点好像有区别,但实际上,纵使是同一个菩萨转世的,祂下次再来讲同样一个题目,还是会不尽相同。

但是,这种不同不是因为见地的差别,不是说讲唯识的不懂得中观的道理,说大乘起信的时候不懂得唯识,祂不是不懂。有可能是因为众生根器、时节因缘的不同。

就像我们现在讲同样一个话题,我今天这样讲,我们听听有道理;明天再讲,又丰富了一点,又补充了一点,听听也有道理。两天讲的怎么不一样呢?这个不一样是更加得丰富,不是自相的矛盾。


图片
图片



在我们佛教界,每个时代都是有菩萨的,对于我们人道来说,要把佛法、要把这宇宙的真相、真理表述给我们听,每个时代的说法有可能也都不一样。

唐代有唐代的说法,宋代有宋代的说法,我们现在就借助了很多现代的语言、科学语境来比喻。

如果你能够理解这个的话,就不会再执着说唯识跟中观不一样,其实没有不一样。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金界桥】通往彼岸的那座桥

图片

八万四千法门只不过为了安你的心

图片

此后,二十载,一步与一生

图片

从僧宝中求真实皈依

图片

愿力不可思议

图片

末法时代靠什么得度?

图片

【法师开示】苦难世界里的一方净土

图片

【法师开示】怎样才能终止轮回呢?

图片

【法师开示】四念处是什么?

图片

【法师开示】保护好自己的清净心

图片

【法师开示】做大智若愚的修行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 行走在繁华街头的僧人
· 【佛教故事】人生究竟是什么——《攀藤食蜜图》
· 体光长老:修行人该怎样用功才会得法受用
· 是什么原因,让生性暴戾的她突然戒杀茹素?
· 春季调畅情志,扫除福德的绊脚石,需要这样的心
· 破我执的简单方法
· 修行,如待酣春
· 妙!这些神秘的纹饰里蕴藏了大智慧!
· 心若觉醒,何妨万物常围绕?
· 佛弟子的功德意义
· 【人天善法】梦受动物屠戮之苦,醒后戒杀茹素
· 轮回的根在哪里
· 好男儿,当有凌云之志~!
· 一个能满愿的咒语
· 疫情之中,幸好还有祖先给我们的荫庇
· 你的修学越如法,护法的力量就越大
· 精选八则:虚云老和尚开示菁华
· 越过了生命的洪流,你就是幸运者
· 【茶香慧日寺】:为什么僧宝是人天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