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二月十五,是我们汉传佛教佛陀入般涅槃的纪念日。
佛陀来人间示现八相成道,涅槃是最后一相。佛陀为什么要示现涅槃呢?
世间的人,生老病死是一种常态。每天医院里都有新生儿降生,每天殡仪馆都有死亡者火化,但是处在中间的人不知不觉,只是把生命的流失当成一种社会的常态,当成一个茶余饭后的话题,有时候甚至都避免谈到这个话题。
但实际上,人生几十年很快,非常快。普通人的去世往往不为人所知,就像他没来过这世间一样。稍微有一点名声的人,他的死亡会从很多人的心里划过一下。只有极少极少人的死亡,才会被人类纪念。
但是对于这样的圣者,祂们入灭就犹如世间的明灯熄灭了一样,会震撼我们的心灵,乃至对祂入灭的纪念,都会成为众生证悟真理的一个因缘。
我们普通人叫死亡,我们平时说“百年之后”,也是客气委婉的讲法,有的也用“千古”“千秋”“仙逝”“驾鹤”来称呼。但佛陀的入灭有一个特别的名称——涅槃。
为什么我们普通人叫死亡,而佛陀的入灭是涅槃?
我师父悟公上人常常把涅槃跟念佛划等号,说“一句佛号就是不生不灭法,即是涅槃,涅槃即是不生不灭”。师父也经常引用《大般涅槃经》的法语,“若人得闻‘常住’二字,是人生生不堕恶趣”。
佛陀说,如果佛弟子能悟得“常住”二字,能悟得佛身是常住的,这个人不堕落三恶道。反过来,若是人说佛陀涅槃等于灭亡,是生命的结束,那这个人不懂佛法,不名佛子。
这也是师父他老人家一生修行所证悟的,所以他讲了之后,我就会一直记住。
《大般涅槃经》,是佛住世时所说的最后一部经典。这是大乘佛法的根本经典之一,阐述了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的大乘思想。
佛陀在《大般涅槃经》里着重讲“常”,若有众生听闻“常住”,就不会堕三恶道。作为佛弟子,如果认为佛陀涅槃,就是死了、不存在了,那就连三皈依都没有了。
若有能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或闻‘常住’二字音声。若一经耳即生天上,后解脱时乃能证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大般涅槃经》第七卷
“常住之法无名无色,虚空常故无名无色,如来亦尔,无名无色,是故为常。常住之法无因无果,虚空常故无因无果,如来亦尔,无因无果,是故为常。常住之法,三世不摄,如来亦尔,三世不摄,是故为常。”
——《大般涅槃经》第二十二卷
“迦葉,诸善男子、善女人,常当系心修此二字,佛是常住。迦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修此二字,当知是人随我所行,至我至处。善男子,若有修习如是二字为灭相者,当知如来则于其人为般涅槃。善男子,涅槃义者,即是诸佛之法性也。”
——《大般涅槃经》第三卷
“善男子,如来亦尔,其性常住是不变异,无智慧眼不能得见,如彼闇中不见树影。凡夫之人,于佛灭后说言如来是无常法,亦复如是。若言如来异法、僧者,则不能成三归依处,如汝父母,各各异故,故使无常。”
——《大般涅槃经》第三卷
Manjusri Temple
当我们在佛陀涅槃日来纪念佛陀的时候,实际上要更好地去思惟这个法,思惟佛陀的真身是什么,这就是佛陀正法的标志。
既然佛的法身不灭,那就没有所谓的前际、后际,就没有正法、像法、末法之分。那我们佛子都能够忆佛念佛、现前见佛,开眼闭眼都能够笃见,现前就会知道佛陀的身在哪儿。
我们的戒来自于佛陀的身体,我们读的法来自于佛陀的音声,我们的祖师、善知识阐释着佛陀的真实义。这说明佛的身口意都是住世的。
所以这两天我们要多忆念,佛陀为什么要示现涅槃?
佛陀如果常住不灭,众生就会放逸,就会觉得佛陀住不住世跟我没关系。佛陀的示现就是在鞭策我们,圣人、佛尚在我们眼前如光明一闪而过,我们这些沉迷于轮回、熟睡于生死的众生,生命无常,要有一种紧迫感,同时也要珍惜我们所遇到的光明。
佛陀示现的涅槃,实际上也是佛陀的威德,也是佛陀的大悲心愿,当我们去追随、去思惟、去修习的时候,我们会和这个光明永远在一起。
——三参法师于佛陀涅槃日前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