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就要有惭愧心

2022-03-18 21:33: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五十四集(三)

 

圆教

(五)六即

1. 理即

2. 名字即

3. 观行即

4. 相似即

5. 分证即

6. 究竟即



图片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五十四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时长:55:51




(五)六即


5. 分证即。

分破无明,分见法性。智者大师说:“分证佛者,初发心住,一发一切发,发一切功德,发一切智慧,发一切境界,不前不后,亦不一时。三智一心中得,得如来妙色身,湛然应一切,开秘密藏,以不住法,即住其中。以普现色身,依众色缘,一音随类,报答诸声,不动真际,群情等悦。应以三轮度者,能八相成道,具佛威仪,以佛音声方便,而度脱之,况九法界三轮耶!初住尚尔,况等觉耶!是名分证佛也。”这是解释分证即佛义。

从初发心住,发一切功德,一切智慧,一切境界,直至等觉,都是分证即位。从初发心住,便能示现八相成道,具佛威仪,示现十法界身,度脱一切。以后每历一位,辗转增胜,直至等觉。

--- 《天台宗纲要》原文





圆教的分证即已经分证佛者,“初发心住,一发一切发,发一切功德,发一切智慧,发一切境界”,这里面就是“三智一心中得,得如来妙色身”,如来的色身、如来的报身、如来的法身都具足的。


“湛然应一切,开秘密藏”,这秘密藏就是法,就是佛的报身。“以不住法,即住其中”,这就是化身。“以普现色身,依众色缘,一音随类,报答诸声,不动真际”,这个真际就是法身。“群情等悦。应以三轮度者,能八相成道”


所以分证即位初发心住的时候,就能示十法界身了,“具佛威仪,示现十法界身,度脱一切”





---

图片
图片





(五)六即


分证即,共有四十一个位次,便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位次的名目,和别教相同,而义大异。

智者大师说:“初发心住发时,三种心发,一缘因善心发,二了因慧心发,三正因理心发......

十番进发无漏,同见中道佛性第一义理,以不住法,从浅至深,住佛三德,及一切佛法,故名十住位。”又:“从十住后,实相真明,不可思议,更十番智断,破十品无明,一行一切行,念念进趣,流入平等法界海,诸波罗蜜,任运生长,自行化他,功德与虚空等,故名十行位也。”又:“十行之后,无功用道,不可思议真明,念念开发,一切法界愿行事理,自然和融,回入平等法界海,更证十番智断,破十品无明,故名回向也。”

又:“十地位者,即是无漏真明,入无功用道,犹如大地,能生一切佛法,荷负法界众生,普入三世佛地,又证十番智断,破十品无明,故名十地位也。”又:“等觉地者,观达无始无明源底,边际智满,毕竟清净,断最后穷源微细无明,登中道山顶,与无明父母别,是名有所断者,名有上士也。”初住三心圆发,断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具佛五眼,成一心三智,初居实报庄严净土,亦复分证常寂光净土,证念不退,与别教初地齐;二住至十住,与别教十地齐;初行,与别教等觉齐;二行,与别教妙觉齐;三行已去,所有智断,别教之人,不知名字。

--- 《天台宗纲要》原文





圆教的初行跟别教的等觉就齐了,二行与别教的妙觉就齐了。妙觉就是佛,分证位,在发心住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示现佛的法、报、化三身了。


我们要去探其源底,是非常烧脑子的。实际上只要仔细去研究天台教法,就会发现祖师给我们罗列得是很清楚的,就像一个商品柜一样,什么东西在哪里是很清楚的,只不过我们还没有明白其中的因果推理,因为我们只是学天台的纲要,对里面的细目还没有深入细致地去学。


这也知道我们自己有很大的不足,惭愧啊!所以平时吃饭,捧着饭碗要惭愧一点。


实际上菩萨也很复杂的,菩萨是因地的菩萨,还是果地的菩萨?因地的菩萨是菩萨,果地的菩萨实际上是佛,只不过示现的是菩萨。请问佛能示现菩萨,佛能不能示现声闻缘觉?佛能不能示现人天?佛能不能示现三恶道?所以佛能示现十法界身。


就是我们刚才读过,“从初发心住,便能示现八相成道,俱佛威仪,示现十法界身,度脱一切”



图片
图片




# 扩展学习资料 #



向上滑动阅览


云何菩萨缘起相应增上慧住 谓诸菩萨先于诸谛相应增上慧住 已得十种法平等性 当知文词如经广说 如是十种法平等性 成上品故极圆满故 超过前住得入此住 成上品故极圆满故 超过前住得入此住 谓于一切法 由有胜义自性义相 平等性故 言说造作影像无相 平等性故 即由此相自然不生 平等性故 因亦不生平等性故 自然与因皆不生故 毕竟本寂 平等性故 现有体事 能取正智 离诸戏论 平等性故 远离一切 取舍造作 平等性故 即此烦恼 众苦杂离系难脱 平等性故 分别所执 境界自性如幻化等 平等性故 无分别智 所行自性有无无二 平等性故 当知是名 此中十种法平等性 略分别义 如是菩萨 住此住中于诸有情 增长悲愍 于大菩提 生起猛利 欲乐悕求 于诸世间 合散生灭 以一切种 缘起正观 观察瞭知 依缘起智 能引发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 由是因缘 所有自他 作者受者 有无等想 皆不复转 菩萨如是 善于胜义 顾念有情 如理通达 烦恼系故 缘和合故 有为诸法 自性赢劣 离我我所 无量过失 污染而转 非离一切 烦恼系缚 众缘和合  是故我今 为自防护 应令一切 烦恼系缚 众缘和合 皆悉断坏 为益有情 不应永灭 一切有为 如是菩萨 住此住中 智悲随逐 多无著智现前 般若波罗蜜多住现前 由此住故 于一切世间 行无染而行 又即此住 有猛利忍 于第七地有加行 行边际菩萨忍 当知是彼 随顺忍摄 又此无著智现前 般若波罗蜜多住现前 能引能引菩提众缘 于诸世间 有为诸行 住而不住 虽于寂灭 见寂静德 而亦不住 如是菩萨 方便般若 智所随逐 能入空三摩地 令十百千上首 三摩地门皆现在前 如空三摩地如是 无原无相三摩地当知亦尔 由此上首三摩地门现在前故 意乐不坏 于一切种诸佛聖教 一切外道及诸魔军 聖教怨敌 不能引夺 余如前说 此差别者 谓如世间 善巧工匠 以所炼金 作荘严具 琉璃宝珠 瑩饰厕钿 一切余金 不能映夺 如是此中菩萨 善根清净殊胜 如先所说 不能映夺 又如月光 于有情身 能令悦豫 非四风轮 所能断坏 如是此中 菩萨慧光 一切有情 烦恼鬱蒸 皆能息灭 一切外道 摩军怨敌不能断 受生多作 妙化天王 曾化有情 令余一切 增上慢等 所有威力当知此中说百千俱胝数 当知是名 略说菩萨缘起相应增上慧住 谓十法平等性成满得入故 觉悟缘起生解脱门故 一切邪想不现行故 方便摄受生死故 无著智现前 般若波罗蜜多住现在前故 证得无量三摩地故 证得不坏意乐故 于佛聖教不可引夺 广见诸佛善根清净故 受生故威力故 若广宣说故如十地经现前地说 由此地说 无著智现前 般若般罗蜜多住现在前故 名现前地 观无量佛境界 起无间无缺 精勤修学 一切威仪行住作意 一切分位 不远离道 彼于一一心刹那中 十波罗蜜多而为上首 一切菩提分法圆满殊胜 诸余下住 则不如是 谓于第一极欢喜 正以大愿 为胜所缘 于第二住 正能除遣 毁犯戒垢 于第三住 正愿增长 得法光明 于第四住 正趣入道 于第五住 正入一切世间事 于第六住 正入甚深缘起道理今即 于此第七住中 俱足发起 一切佛法 觉支圆满 此住菩萨加行 行圆满所摄故 妙智神通 行清净能入第八住故 由是菩萨 此住无间 能入第八 极清净住 彼第八住 一向清净 此第七住 犹名为杂 与清净住 为前导故 当言此住 名不染污 犹未得故 当言此住 堕杂染污 今此住中 一切贪等 上首烦恼 皆悉除断 当知此住 非有烦恼 非离烦恼 一切烦恼 不现行故 悕求佛智 犹未得故 如是行者 增上意乐 已得清净 无量身语 意业随转 于诸如来 所赞毁业 如前广说 于第五住 所引世间 工巧业智 转得圆满 三千世界 共许为师 唯除安住 上住菩萨 及诸如来 意乐加行 无与等者 于一切静虑等菩提分法皆能现前 由修行相 现在前故 非由安住异熟分 如第八住 此诸菩萨如是方 能善思择诸三摩地 引发菩萨 三摩地上 首十百千种 三摩地门 由得如是 三摩地故 超过一切 声闻独觉 三摩地境 菩萨如是 一切烦恼 皆悉远离 难可瞭知 一切分别 现行随逐 身语意业 皆悉安住 而不舍离 寻求胜进 勇猛加行 顾念有情 为大菩提 速圆满故 离一切相 无量身语 意业随转 妙善修治 无生法忍之所显 于此住中 由自觉慧境界故 超过一切 声闻独觉境界 余六住中 但由佛法 增上所缘故 超过一切 声闻独觉境 又诸菩萨 第六住中 所入灭定 今此住中 念念能入 然此菩萨 甚希奇业 不可思议 谓常安住 实际住中 而于寂灭 能不作证 彼由如是 妙方便智 之所引发 增上力故 能行一切 有情不共 菩萨妙行 虽与世间 相似显现 而非彼性 如经广说 此中总义 谓依福业事 摄受种种 亲属徒众 求生差别 发起胜进 三解脱住 信解劣乘 方便调伏 受用诸欲 求欲差别转 诸外道随他心转 随大众转 余如前说 此差别者 谓如世间 善巧工匠 以所炼金 作荘严具 诸末尼宝 瑩饰厕钿 甚为光丽 余瞻部洲 一切金宝 不能映夺 如是此中 菩萨善根 转复清净 一切声闻 独觉善根 及余下住 菩萨善根 不能映夺 又如日光 多分干竭 赡部洲中 所有秽湿 余一切光 不能映夺 如是此中 菩萨慧光 多分干竭 一切有情 烦恼诸毒 如前所说 诸声闻等 所有智光 不能映夺  受生多作 他化自在天王 于能授与一切声闻独觉 现观方便善七所有威力 当知此说 俱胝百千数 当知是名 略说菩萨 有加行 有功用 无相住 谓妙方便慧 所引世间 进道胜行成满得入故 通达如来佛境界 起无间无缺勤加行故 一一刹那 圆证一切 菩提分法故 安立染污不染污故 有加行行圆满摄故 依于意乐清净业 转一切世间 工巧业等 皆圆满故 逮得无量 不共一切 声闻独觉 三摩地故 刹那刹那 入灭定故 现行一切 有情不共 世间行故 善根清净故 受生故 威力故 若广宣说 如十地经 远行地说 此地菩萨 有加行行圆满摄 名远行地 即由此义 当知亦名 有加行 有功用 无相住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八

弥勒菩萨说 玄奘法师奉诏译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修行莫高攀大法 要从基础次第而修
· 先让心出家 |【文化释说 • 连载 • 英文有声书】第五篇(二)中
· 什么对我们的根基?
· 佛法怎么学?挑对机的学
· 【超高清3D4K】防疫动画片 | 金刚葫芦娃炼成记
· 佛学上的这些名目是要去研究透彻的
· 此生要给自己找一个好的开始
· 3D动画防疫宝典《金刚葫芦娃》上线
· 【恭迎佛陀涅槃日】忆念佛陀 秉承遗教至彼岸
· 三种专属智慧,你值得拥有 【中法双语】
· 恭迎佛陀涅槃纪念日〡余荫千载,祂从未离开,来听最后的叮咛
· 防疫宝典《金刚葫芦娃》,来自中华文化的千年智慧〡今日首发
· 【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我们,都在佛陀的陪伴里
· 智炬传承 ——净友法师在悟公上人百岁诞辰图片展上的开示
· 圆教的见,是成佛的因
·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佛的涅槃之光永远垂护着现在、未来每一位有缘弟子
· 常念三皈依
· 身心体会 ,那份欢喜与清凉
· 到底哪一种忏悔方法好呢?
· 无明,能不能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