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五十五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时长:39:44
《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五十五集
圆教
(五)六即
1. 理即
2. 名字即
3. 观行即
4. 相似即
5. 分证即
6. 究竟即
(五)六即
初住三心圆发,断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具佛五眼,成一心三智,初居实报庄严净土,亦复分证常寂光净土,证念不退,与别教初地齐;二住至十住,与别教十地齐;初行,与别教等觉齐;二行,与别教妙觉齐;三行已去,所有智断,别教之人,不知名字。
--- 《天台宗纲要》原文
我们学着学着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难道佛还不一样吗?佛果也有不同吗?这个表就粗略地列了一下,从藏、通、别、圆,一览无余。
在《天台宗纲要》的序品里,我们实际上就已经读过。如果不学藏通别圆,就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只能看到佛的丈六金身,有的人却可以知道佛的如须弥山身,有的人见到佛的微尘相好身,有的人就可以证佛的等真法界。从涅槃上也是这样的,虽然从理性上说,涅槃是不生不灭,但对凡夫来说,就是有生有灭。这不是因为佛不同,而是众生的福报、智慧不同。
通过学习,慢慢我们就知道了。现在佛陀在不在?佛陀以什么身在?以法身在。佛的报身在不在?在的。这个报身是不是微尘相好身?是的。法身也一样,等真法界,都在的。只有智慧的眼睛才可以看到,普通人是看不到的。
佛日清凉
藏教的根性是三界内钝根的人,他眼中的佛就是丈六金身佛,从兜率天下降到净饭王的王宫,一生教化,八十涅槃,佛陀成道就是在菩提树下,坐在吉祥草上,这属于凡圣同居土的境界,佛陀在藏教里是生灭的。
通教的根性是三界利根的人,以通教的智慧,看到的佛是很高大的,如通须弥山,佛成道的时候,也是在菩提树下,菩提树下有七宝座,于七宝庄严的光明中成佛,这属于方便有余土的境界,佛在通教里就是思议不生灭。
别教是界外钝根的人,以别教的智慧看佛,佛不仅仅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丈六金身,还是微尘相好身,于色究竟天放大光明而成道,这属于实报庄严土的境界,佛在别教就是不思议生灭。
圆教是界外利根的人,用圆教的智慧看,佛是等真法界,遍一切时、处、境,无不圆满,这属于常寂光土的境界,佛是不思议不生灭的。《金刚经》也讲,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不也,世尊,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才是彻见。
所以众生的根基有限,所看到的佛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一个庐山,但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就是这个道理。
扩展学习资料
尔时,诸佛各伸右手,摩法慧菩萨顶。摩其顶已,即从定起,告众菩萨言:“诸佛子!菩萨种性甚深广大与法界虚空等,一切菩萨从三世诸佛种性中生。诸佛子!菩萨摩诃萨十住行,去、来、现在诸佛所说。何等为十?一名初发心,二名治地,三名修行,四名生贵,五名方便具足,六名正心,七名不退,八名童真,九名法王子,十名灌顶。诸佛子!是名菩萨十住,去、来、现在诸佛所说。
…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过万佛世界尘数刹外,有十佛刹微尘数等诸大菩萨充满十方,来诣此土,说如是言:“善哉!善哉!佛子善说是法,我等诸人,同名法慧;所从来国,同名法云;彼诸如来,同号妙法;我等佛所,亦说十住。大众眷属名味句身,等无有异。是故,佛子!我等承佛神力,来诣此土,为汝作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八
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
比如禅宗喻示修心的《牧牛图》也是这样的,从最初的寻牛,到找到了牛,实际上,牧牛者就是善知识。牧童见到牛的时候,牛浑身是黑的。浑身黑代表什么?代表我们刚见道的人浑身都是业障,通过慢慢净化,牛的头就开始变白了,就有点头绪了,再慢慢地身体也一部分变白了,实际上是我们进步了。
牛比喻道,道还有黑白吗?没有的。我们没有办法全见道体,是因为我们有业障、烦恼障和所知障。
在藏教和通教的时候,讲二谛,到别和圆的时候,就是三谛了,这时候就可以上通密续的部分了。相对于藏教的人来说,甚至连通教都是藏教的秘密;对于修通教根器的人来说,别教是他的秘密;对于别教根性的众生来说,圆教又是他的秘密。对于圆教,理是圆的,事也是圆的;但是对于理是圆的根器来说,事事无碍又是他的秘密。实际上,这一层一层就建立起来了。
在《法华经》里,实际上就把原理彰显出来了,甚至最玄妙的、激励着我们去思考的,就是文殊菩萨所教化的,“但以妙法教化众生”。比如在龙宫里面,那么多龙子龙孙,结果派一个八岁的龙女来,听了妙法之后,当下成佛。实际上这是一个大公案,含藏着妙法里面“妙”的一个玄机在里面。在《药王菩萨本事品》中,也是隐含着修法在里面的。在事上怎么燃烧?实际上也是文殊菩萨的智慧火在燃烧。
妙法的“妙”字有好几个点,但是都语焉不详,反而《楞严经》讲得详细一点。我们汉传佛教一般都认为,楞严是开智,但实际上,这里面理讲得也很透。从教体上来说,有智的一部分,理的一部分,理和智不是一回事。智生起来的时候,就是东方阿閦佛,体性是金刚体性;理是西方阿弥陀佛,莲花部这个才是理。
所以按照修行来说,“修证了义”在《楞严经》里面是更加详尽。既然是修证了义,当然就要有通达修证了义的人来讲。不了义的人说了义经,还是不了义;了义的人说不了义,就变了义。
所以不是说佛果不一样,只是不同根器的人看到的佛不一样。就像摸大象一样,摸象的人不一样,有的人摸到腿,有的人摸到耳朵,有的人摸到肚子,有的摸到象牙。当睁开眼睛的时候,还是那头大象。
佛实际上是圆满的。藏教的极顶位有没有佛?有的。像泰国缅甸一些小乘国家,他们也承认佛,但在他们眼里,佛就是阿罗汉,因为他们最高就只证到阿罗汉,是没有佛的具体内容的,没有这方面的教法。
连中观也是的,抉择中观究竟的见的时候,也有偏空的见、中观的见,中观里面在微细上还可以再分,是自续还是应成,是他空还是自空。有的祖师也说,实际上那是佛菩萨才能明白的事,我们能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就很好了,甚至说,最大加持的法就是无常。
实际上对于修行人来说,这是一种方便设立。俗谛上的安立接引,比较实用。但是对于圆满的教法,比如说智者大师,他还是把佛陀的一代时教,通过藏、通、别、圆、化仪、化法、渐、顿、秘密、不定,非常清晰地帮我们理出来。
扩展学习资料
佛子。当承佛神力广说妙法。时彼诸佛。即与功德林菩萨无障碍法。与安住法。与无师法。与无痴法。与不杂乱法。与清净法。与无量法。与最胜法。与无垢法。与不退法。何以故。彼三昧力故。尔时诸佛各申右手。摩功德林菩萨顶。摩其顶已。即从定起。告众菩萨言。诸佛子。菩萨行业不可思议。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学三世诸佛所行法故。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行。菩萨有十行。三世诸佛之所宣说。何等为十。一者欢喜行。二者饶益行。三者无恚恨行。四者无尽行。五者离痴乱行。六者善现行。七者无著行。八者尊重行。九者善法行。十者真实行。是为十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一
东晋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
FORIQINGLIANG
所以藏通别圆所见到的佛是不一样的,一个是见佛的外身,一个是见佛的意地。见佛的意地也有满和不满之分。到圆教就是遍见诸佛的圆满的境界,别教只能见佛陀八分满的状态,也见到意地了,但是没有圆满,所以别有通圆的部分。要想圆满地见到佛,就要有圆教的智慧。
就像佛塔一样,佛塔也包括了佛的身、口、意、功德、事业。绕佛塔就能净化我们的业障,这就是佛陀的事业;众生见到佛塔就可以解脱,这就是佛的功德。不懂的人有只看到佛塔这个建筑,懂的人就知道佛塔里还包括了地水火风的完美次第,金刚地际、风轮,塔刹的部分是火,宝盖代表风,日月代表佛的胜义菩提心,佛的圆满的见地、佛的身口意都在里面了,佛所讲的这个宇宙的真相,众生、五阴、国土都在一座塔里。
扩展学习资料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