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惭愧中,提醒自己“禅悦为食”

2025-04-15 06:00:00 发布: 人气:2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读经典读到一个故事——“马麦应供”。佛陀在夏安居的三个月里,接受了一位婆罗门用五百匹马的饲料,来供养佛陀和衪的五百弟子。


佛陀在《大宝积经》里讲出原因,当时因为饮食太好的缘故,有一些弟子烦恼重,证不得圣果,要经过吃马麦的艰苦,才能最终证得阿罗汉果。


这其中还讲到,阿难尊者天天吃着马麦,苦不堪言,看到佛陀也跟着大家吃马麦就更是心痛。佛陀是知道阿难心中所想的,所以,一次吃完饭后,故意在钵里留下一粒,对阿难说:“你吃吃看。”阿难放在嘴里一吃,哇,这么美味!


佛陀的广长舌除了说微妙法,还有一个功德就是“得无上味”。任何下劣的食物到了佛的钵里,都是无上味,这是佛陀福慧圆满的果报。阿难尊者这次亲自尝到了。


同时,佛陀也说,这五百匹马是过去行菩萨道时,因亲近恶知识而堕落的,它们把自己吃的东西供养给佛陀和贤圣僧,就能以此福德脱去马身,从恶趣里解脱。所以,佛陀的一个行为实际上包括了很多利益众生的内涵。


图片


在佛门里,修行好的道场往往是不讲究饮食的,哪有什么可口的饭菜?我们现在对饭菜的讲究,实际上是一种俗气,也是一种习气。


我们吃饭的时候都要念:“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提醒自己“禅悦为食”,要在这上面多下功夫的。


“食存五观”里的每一观都要有惭愧心,我们都是很勉强受食的,要在惭愧中把“禅悦为食”当成一个高标准,让它成为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这样自己也会慢慢受益。


为什么大家都会到寺院供斋?因为知道出家人是信佛的,是修行的,出家人吃了饭有功德,供养的人也会有功德。所以一个真修行的人,一切所需叫“不求而自得”。


图片


把自己修成这世间的福田,对出家人而言是最重要的。但在努力修成福田的同时,我们又要很惭愧。为什么?因为学无止境。不仅福报、智慧没有止境,忏悔业障也是没有止境的。


所以,我们要往好的方面努力,但不要认为我们就是好人;我们努力地成为众生的福田,但还要知道自己的缺陷,要有个惭愧,而且这种惭愧不是装出来的。


我在师父身边的时候,看到一些老弟子听着师父的教导,有的念佛号,有的念往生咒,有的持大悲咒,修行好的不仅仅是日中一食,而是两天吃一顿。


一个人如果特别定,内外世界相融合、无内无外的时候,确实不会有饥饿感。所以,修禅定的人得轻安的时候,饮食对他来说是一种障碍,饱食会昏沉,不吃反而会很舒服、很轻安、很清明。


修行得利的人就会有这样的境界。那我们还在散乱、分别的时候,就不要太计较饭菜好吃不好吃、营养多少的问题了,时时刻刻带着感恩心、惭愧心,“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啊!


图片


学佛进步有三个标志:对三宝越来越恭敬,对众生越来越慈悲,对自己越来越惭愧。如果越来越惭愧,这也代表我们正在进步。


当我们的身口意清净、分别念微薄的时候,当我们跟一句佛号有一点相应的时候,饮食对我们的困扰就会减少,就能真正体会到“禅悦为食”。





经典记述


善男子!共佛受请彼处安居五百比丘,于中乃有四十比丘,多有贪心、不能观察不净行故,若得称意微妙食者悉皆退转。食马麦故不生欲心,过七日已得阿罗汉果。善男子!如来善巧知众生心,故受彼请为度彼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善巧成就如是甚深祕密法教示现之事,若如是知,名为善解如来密教。


—— 《大宝积经·卷二十八》





图片


相关文章
· 玄奘大师传73|宣读序词
· 悟公上人:《心经》修证简要表解
· 【六斋日】菩提心者,犹如正济,令其得离诸邪法故
· 华严四祖清凉澄观国师圆寂日|生历九朝 为七帝师
· 【清明特辑】轮回中的苦难,是不可破的定数吗?
· 清明节|真正利益逝去的亲人,这是最好的方法
· 清明祭祖,这些疑惑你有吗?
· 清凉壁纸|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 佛陀涅槃,是佛死亡了吗?
· 天台九祖荆溪湛然尊者纪念日 | 荆溪不生,圆义将永沉
· 丛林祖制|请职
· 2024年大事记 | 龙腾象驰
· 《龙腾象驰》|古文殊寺2024年大事记
· 正月初五斋天接财神 | 自己就是财神
· 除夕 一起诵双语《吉祥经》,愿全年吉祥!
· 新年,成为生命的胜利者和成功者
· 恭迎华严菩萨圣诞 || 愿华严之光遍照、一切有情吉祥平安
· 在即将来临的新的一年,我们以怎样的生命状态去面对?
· 除夕 || 除掉生命中的负能量,愿来年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六时吉祥
· 今日诵读《心经》,遣除一切违缘,新年平安吉祥!(附讲记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