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华民族的心学创始人,是人文始祖伏羲帝。伏羲画八卦,就从物理空间上,把我们个体生命跟地球、跟宇宙连在一起了。五行,就是从时间维度上把我们跟大宇宙连在一起了。
我们现在讲“大数据”,实际上早在上古时期,伏羲帝就已经把大数据精炼的高智慧呈现在这片土地上了,只是我们不懂。不懂,不是因为它不值得去懂,而是实在是太高了。
什么叫“一阴一阳之谓道”?什么叫“阴阳”?你能体察阴阳吗?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
宇宙的信息量是庞杂的,我们人类的信息量也是庞杂的,再加上这个时代还有一个网络的、处理器里的世界。所以现在一个人有“三重人格”:个人人格、社会人格,还有一个网络人格,这里面的信息量都是很庞大的。所以一个人工智能的模型就要用到上万台的处理器。
这个时代,虚拟的机器越来越多,对我们来说是个考验。你要活在真实世界,还是活在虚拟世界?一定要抱住这个真实世界,不要被淘汰到虚拟世界去。
活在现实世界里,等到百年之后,至少有个坟,子孙去扫墓,还能纪念到你。如果活在虚拟世界,百年后灵魂在虚拟空间里飘荡,那到哪里给你上坟?谁能救你?
前几年有一部科幻片叫《盗梦空间》,影片里的男主角和妻子一家都是梦的研究者。梦是一层又一层的,如果进入到深层次的梦里,那就很难出来。
影片里,丈夫入到很深层的梦里去拯救迷失在虚拟梦境里的妻子,唯一证明是虚拟空间还是真实空间的,只有那个陀螺。在真实空间里,旋转的陀螺是会停下来的,而虚拟空间是永动的,陀螺是不会停的。但是影片最后,陀螺也没有停下来。
这部影片的目的,就是告诉我们:如今的人类就面临着选择,是活在真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
活在如果在虚拟世界里,那谁也捞不回你的。就像小孩子沉溺在游戏空间里,只有父母才知道捞他的那种痛苦,还没开口就已经痛哭流涕了。旁观者没办法体会这种划过心尖的痛。所以人要增加同理心,同理心的换位思考就是一种佛性的苏醒。
2023/10/10
我们虽然坐在寺院里,但我们就是醒着的吗?我们正处在四生六道的虚拟空间里,我们自己知道吗?人的身体是业报身,这业报是永恒法还是无常法?是有漏法还是无漏法?我们能克服这个熵增定律吗?
爱因斯坦在临死前给出一个判断:“牛顿力学可以被证伪,相对论也可能在被证伪,但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最不可能被证伪,是最高定律。”
他告诉我们,人是熵增的,这个世界是熵增的。为什么是熵增的?因为这是虚拟的。只要是虚拟的,就要给它提供能量,这个能量总会使用完的。
所以佛菩萨才来拯救我们,救苦救难。这个话题就上升到了宗教话题,哲学已经够不到了。只有佛的普照的智慧才能对我们产生拯救的功能。如果佛救不了我们,那我们整体就沦陷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被熵增规律毫不留情地碾压着。
这个碾压是没有情绪的。大道下,我们的生老病死也是一个自然规律,老庄的哲学只能到这里了。但在佛教眼里,这个“自然”是要打双引号的,只有佛教才会谈到超越生老病死的话题。
——三参法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