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杖的甚深意义

2022-10-31 21:30: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图片





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


——《华严经·净行品》


 上拉阅读

佛说得道梯隥锡杖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皆应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诸佛执持锡杖。未来诸佛执持锡杖。现在诸佛亦执是杖。如我今日成佛世尊亦执如是应持之杖。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教诸弟子。亦执锡杖。是以我今成佛世尊。如诸佛法。以教于汝。汝等今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是锡杖者。名为智杖。亦名德杖。彰显圣智故。名智杖。行功德本故曰德杖。如是杖者。圣人之表式。贤士之明记。趣道法之正幢。建念义之志。是故汝等咸持如法。尔时尊者迦叶从坐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胡跪。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锡杖。云何而受持。唯然世尊。愿敷演说。我等奉行。佛告迦叶。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所言锡杖者。锡者轻也。依倚是杖。得除烦恼。出于三界。故曰轻也。锡者明也。持杖之人。得智慧明。故曰明也。锡言不回。持是杖者。能出三有。不复染著。故曰不回。锡言惺也。持是杖者。惺悟苦空三界结使。明了四谛十二缘起。故曰惺也。锡言不慢。持是杖者。除断慢业。故曰不慢。锡者言疏。持此杖者。与五欲疏。断贪爱结。散坏诸阴。远离五盖。志趣涅槃。疏有为业。故曰疏也。锡言采取。持是杖者。采取诸佛戒定慧宝。获得解脱。故曰采取。锡者成也。持是杖者。成就诸佛法藏。如说修行。不令缺减。悉具成就。故曰成也。佛告迦叶。如是锡字。其义广多。不可具陈。汝今且当如是受持。迦叶白佛言。世尊。是锡杖者。其义如是。云何智杖。乃至建念义之志。唯然世尊。愿为敷演。佛言。是锡杖者。为修智士。广修多闻。解世出世。分别善恶。有为无为。有漏无漏。了智无碍。智慧成就。故曰智杖。为持禁戒忍辱禅定。一心不乱。常修福业。无时懈怠。如救头然。故曰德杖。摄持是杖。如斯之人。内具十六行。谓四谛。苦集灭道。四等慈悲喜舍。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无色定。空处识处不用处非想非非想处。复具三十七行。谓三十七助道法。于是法中。了了分别。自身作证。不随音声。于是法中。而自遨戏。入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自在无难。名之为圣。内有是德。外执锡杖。表式此人。必有圣德。戒定忍慧。三明六通。及八解脱。皆悉具有。以记此人。望表生敬。故曰圣人之表式也。贤士之明记者。内有智性。故曰贤士明记。此人内有智性。习功德本。于法增进。善心成办。故曰贤士明记。此人不久之间。智慧成就。入无为处。寂然宴静。涅槃安乐。第一义道。故曰趣道之法幢。建念义之志者。是杖有三鬲。见三鬲重。则念三涂苦恼。则修戒定慧。念三灾老病死。则除三毒贪嗔痴。念三界之无常。则信重于三宝。除三恶。断三漏。净三业。欲具三明。入三解脱得三念处。通三达智。故立三鬲。以相重也。复有四钻者。用断四生。念四谛。修四等。入四禅。净四空。明四念处。坚四正勤。得四神足。故立四楞。通中鬲五。用断五道苦恼轮回。修五根。具五力。除五盖。散五阴。得五分法身。故立五也。十二环者。用念十二因缘。通达无碍。修行十二门禅令心无患。三重四楞合数成七。以念如来七觉意法。成就七圣财。通鬲钻八用念八正道。得八解脱。除灭八难。故用八也。略说锡杖其义如是。汝当善持。迦叶白佛。如是世尊。如圣法教。

  尔时迦叶复白佛言。世尊。三世诸佛法同是也。佛言。有杖是同。若用不同。或有四钴。或有二钴。环数无别。但我今日四钴十二环用是之教。二钴者迦叶如来之所制立。令诸众生记念二谛。世谛第一义谛。以立其义。尔时世尊。说此法已。尊者迦叶。千二百众。及诸大会。皆悉欢喜。顶戴奉行。




《锡杖经》是佛陀为第一代祖师迦叶尊者说的,现在我们听到了,就像佛陀亲自跟我们讲一样。


佛法为什么可以传承?因为佛法是真理。跟第一个人说和跟最后一个人说是一样的,所以佛陀跟迦叶说,也就是跟我们说是一模一样的。



是锡杖者。名为智杖。亦名德杖。彰显圣智故。名智杖。行功德本故曰德杖。如是杖者。圣人之表式。贤士之明记。趣道法之正幢。建德义之志。


——《得道梯橙锡杖经》



图片



图片

锡杖的八种意义:



经云:“锡杖者,名为智杖,亦名德杖”。“智杖”,智慧的智,也名“德杖”,道德的德。“彰显圣智”,它是圣人所持有的一个标志物,“故曰智杖”。“行功德本”,无论走到哪里,它都代表文明的一种高度,佛陀八万四千法门的功德全部融在这里。


佛陀又跟迦叶尊者说:“如是杖者,圣人之表式,贤士之明记,趣道法之正幢。如果总持佛法的标志物在,佛陀正法的法幢就在。


“建德义之志向”,这也是我们每个人要趋向的一个高目标,也是无边的佛法用一个有形的标志物立在我们面前。戒定慧三学、三乘的智慧,全部在这一个锡杖里面。



图片


图片


第一、“锡者轻也。依倚是杖。得除烦恼。出于三界。故曰轻也。为什么会轻?如果我们秉着这个杖行持的话,能减轻我们的烦恼,会让深重的轮回越来越轻薄。


第二、“锡者明也。持杖之人。得智慧明。故曰明也。”依止着这个标准,就会明是非、明善恶。


第三、“锡言不回。持是杖者。能出三有。不复染着。故曰不回。 ”“回”是回头的回。拿着这个杖,保持着觉醒,怎么还会糊涂呢?稍微糊涂一点,就摇摇锡杖提醒一下自己。


第四、“锡言惺也。持是杖者。惺悟苦空三界结使。明了四谛十二缘起。故曰惺也。”明白了十二因缘了,就觉醒了。


第五、“ 锡言不慢。持是杖者。除断慢业。故曰不慢。”为持仗之人能除我慢,烦恼,能谦下慈悲。一个持此真理的人会降伏我执,我执都降伏了,烦恼哪里生呢?所以持锡杖可以去除傲慢、烦恼,也叫不慢。一个持锡杖的人就是持真理的人,自己不会偏失真理的。


第六、“锡者言疏。持此杖者。与五欲疏。断贪爱结。散坏诸阴。远离五盖。志趣涅槃。疏有为业。故曰疏也。”比较低级的、生死轮回的业,这叫有为业。为什么要疏远它?因为这种苦空是无常之法,我们要把这无常的特性变成积极的建设。


对于不觉悟的人,无常就是“生死大鬼”;对于觉悟的人,无常是好的。他可以用无常的规律去给生命做一种新的建设。如果不是因为无常,我们怎么跳出这个凡夫身?怎么能做菩萨?所以,我们每天的成长,都要感谢无常没有把我们牢牢地捆绑住,让我们还有机会往好处去变化。佛法是不定法,无常也是不定法。


第七、“锡言采取。持是杖者。采取诸佛戒定慧宝。获得解脱。故曰采取。持着锡杖,就是持着戒定慧宝一样,能够获得真正的解脱。


第八、“锡者成也。持是杖者。成就诸佛法藏。如说修行。不令缺减。悉具成就。故曰成也。”


图片


图片


“佛告迦叶。如是锡字。其义广多。不可具陈。”这个“锡”的意义是多么广大,佛陀在这里只是略说。



图片
图片

“是杖有三鬲。”这个杖里有三个环叠在一起,叫三鬲。“见三鬲重。则念三涂苦恼。则修戒定慧”,要念三途是苦的,地狱、饿鬼、畜生叠加在一起,都是苦的。应当修戒定慧三学,“念三灾老病死”,每个人都具有三灾,要老、要病、要死。所以要“则除三毒贪嗔痴。念三界之无常。则信重于三宝。除三恶。断三漏。净三业。具三明。入三解脱得三念处。通三德智。故立三鬲,以相重也。”“三”代表多的意思。


“复有四钴者。用断四生。念四谛。修四等。入四禅。净四空。明四念处。坚四正勤。得四神足。故立四钴。通中鬲五。”这四个钴都通到当中这个,算当中一个,就五个了,“用断五道苦恼轮回。修五根。具五力。除五盖。散五阴。得五分法身。故立五也”,五台山五方五佛五分法身,就是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知见法身和解脱知见法身,五分法身就代表这个。


“十二环者。用念十二因缘。通达无碍”,三个錞叠在一起总共有四个,这十二也可以代表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众生轮回就是这个原理,这就把所有轮回苦海的原理都说透了。


图片



我们自己要出生死,要救众生出生死,关键靠什么?要皈依三宝,亲近善知识,开智慧,灭无明,就证得涅槃了。


所以,持着锡杖,明白生死轮回的道理也是它,出生死轮回的道理也是它。锡杖能扶着你走上菩提之道。你持着它,它提醒着你,它就是你的皈依处。



图片
图片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不储蓄僧伽梨衣、钵盂、锡杖,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塞戒经》)


我们受菩萨戒的弟子要储备锡杖,不是为了拥有它,而是为了供养有德的出家人。但在没供养出去的时候,供在家里也是为了提醒自己。


受菩萨戒的优婆塞、优婆夷,应当蓄僧用僧伽梨衣服。出家人的衣服也要准备好,可以随时供养。菩萨护持三宝第一个就是护持僧,因为三宝住世要靠僧,僧就靠我们在家菩萨护持。


图片


出家人就是住持佛法,只要世间有佛法,道德就有标准,文明就有高度,地球也可以成为解脱场,极乐世界通道就常常保持通畅状态。


僧众不仅是人天的福田,也是我们忏悔业障的对境,也是我们请教智慧的处所,是所有一切功德之生处。如果僧宝这个“发射平台”没有了,大家都“星际迷航”了,也就没解脱了,也没有忏罪的对象了,也没有修福田的处所了。


所以,在家菩萨受完菩萨戒,始终要保持着护法的状态,准备僧伽梨衣、钵、锡杖,随时准备着供养出家师父,始终保持着护持出家人的状态。这样子的话,连吃饭、睡觉都是有功德的。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图片


相关文章
· 梦参老和尚:念念不忘三宝
· 秋风萧瑟天气凉|他们的故事,温暖了你我和世界……
· 当下就成为观自在菩萨
· 疫情下,寻找生命的安全出口
· 十月初七〡恭逢唐密传持三祖善无畏三藏大师圣诞纪念日
· 戒体加身,就是最好的护身符
· 这部经,是我们的成佛指南
· 义成王子广行布施(三)
· 衪是忏罪非常重要的对境和怙主
· 良好家风是一个家庭运势福气的宝藏
· 闻法不容易,我们要惜法缘
· 苦海无边,我们还要继续做“老油条”吗?
· 此非众生过,此乃烦恼过——日诵净行品89愿
· 实修实证的功德力
· 大乘戒律的两个重点
· 义成王子广行布施(二)
· 去看一看外面的天空有多大
· 印光大师:如何得念佛三昧
· 放生、不杀生,就是从地狱中自救 (上)||《地藏菩萨传》(第41回)
· 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