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抑心不违教法

2021-03-13 22:00: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佛典故事连载系列之

《抑心不违教法》








     过去,有一位宰相过世时,儿子年纪还很小;宰相去世后,家中没有任何收入,所留下的家产很快就花用殆尽。坐吃山空的宰相之子,过着孤苦无依的生活,又没有人能为他引荐觐见国王,因此生活穷困潦倒。


     宰相子日渐长大,颇有其父之风,才智过人,拥有治理民众、决断事情的能力,足以担任辅佐国王的宰相。及至壮年,体型勇猛强健、相貌端正庄严,力大无穷且具备种种才艺。他想:「我现在这麽贫穷,能做些什麽事呢?因为父亲的名望,我并不适合从事卑贱的工作。虽然拥有种种才艺,但因为没有福报,所以无法一展所长。我也想找个工作好好过活,但我并非出生在低下的种姓,不能去做那些卑贱的工作,真是令人苦恼啊!」


     宰相子又思惟:「因为业力的牵引,让我如此地穷困,即使有父母的尊贵家业,却苦无施展运用之处。低贱的工作很容易找到,但我却不能去做。既然如此,我干脆去当个盗贼,反正私下偷偷地做,别人也不会知道。只要作些表面功夫,在腰上系上二个箭筒,再佩把刀剑,看起来既威武又庄重,就像狮子儿般,勇敢而无所畏惧。」

图片
图片


     宰相子决定当盗贼后,又思惟:「如果去偷一般百姓的家,会让他们贫穷无依,于心不忍。国王拥有无数珍宝,少一点无关紧要,还是到王宫去偷东西吧!」于是,他便前往王宫,进到国王养息的地方。国王发觉盗贼闯入,静默不敢出声。宰相子偷了国王的衣服和璎珞后,先放在国王的床头旁。当时床头旁有一盆水,旁边堆积了一些灰尘。宰相子又饥又渴,以为灰尘是麨粉,便以水和着喝了起来。当他喝完了后,才发现那是灰尘,恍然大悟:「灰尘都可以吃了,何况其他东西?肚子饿了,大不了吃草果腹,又何必当贼呢?这种败坏道德的事,家父是绝不会去做的。」


     于是,宰相子便将原本要偷的财物放下,空手返回家中。国王发现盗贼竟然什麽都没偷就离开,觉得惊奇,命人找到宰相之子,询问他:「你冒着生命的危险入宫偷窃,偷到东西了,为何又放回原处,空手而回呢?」

图片
图片


     宰相子回答:「大王!小民当时觉得饥渴,误喝了灰尘水来止饥渴,却也因此而灭除了盗心。因为在喝了灰尘水后,知道要止息饥渴并不困难,对于自己偷盗的行为感到十分惭愧忏悔,因此发愿不再造作恶业。大王!小民并非庶民百姓,而是前宰相的儿子,因为家道中落,才潜入宫中作违法的事。从今日起,我即使喝灰尘水、吃草来果腹,也不会去当违背良心的盗贼。我的父母教导我礼义、家训,我宁愿饿死,也不违背父母的教诲。」


     国王听了宰相子诚心的忏悔后,认为宰相子虽有过错但知悔改,欢喜赞叹:「贫穷会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耐力和惭愧心,无羞耻心的恶人,会为了追求物欲而造作种种恶业。你能够以惭愧心约束自己,转化自己的贪念,让自己不违家法,不致误入歧途。这是贤者的作为,也承袭了你父亲的良善品德,以教礼、道德规范自己,而不被追求物欲的愚痴心所惑。我已经亲见你的行为,不需要再花时间去观察了。你是一个意志坚定,勇健又有智慧的人,而且心地真诚、善良,今日所见实属难得,我决定让你担任宰相,相信你一定能成就比父亲更伟大的功业!」



--- 典故摘自《大庄严论经 ‧ 卷六》





省思

佛法提到有二种健儿:一者自不作恶,二者作已能悔。由此可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错之后,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过错,勇于改过向善,且誓不再犯,重新出发,就是真正的有力、有勇之人。

由于坚固的执著、习气,身、口、意三业极易随顺习气而有所违犯。除了藉由持戒来防非止恶,还要透过反省、检讨,省察自己的身、口、意有没有过失?有没有不圆满的地方?有,马上改过、修正。如是不仅能改变积习,还能收摄身心、沉淀妄想。在不断的反省、检讨中,烦恼习气愈来愈淡化,这念心愈来愈能作主,就是在向上提升,定能成就一切功德与事业。


(此评论仅用于引导,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声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当请与我们联络

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虚云老和尚:初用心难——偷心不死
· 【意大利语配音首发】公益短片《生机》:餐桌上的年年有“鱼”
· 甘露醍醐 | 能找回这颗心,是一种福报
· 他是六祖大师预言中踏杀天下人的传奇高僧,创丛林,建道场,门下龙象辈出
· 【意大利语配音首发】公益短片《生机》:餐桌上的年年有“鱼”
· 敦煌本《六祖坛经》·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坛经(一)
· 修行,这条底线一定要守住
· 【佛典故事】钱财乃五家所共有
· 不要因为喝不完整片大海,就拒绝尝这一滴海水
· 修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 甘露醍醐 | 我们打佛七,文殊菩萨会知道吗?
·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 | 示念佛法门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
· 一个“阿”字,原来这么不可思议
· 【佛典故事】守道不忘即奉法
· 这些规矩,不能不懂
· 【中日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找到自己的智慧体
· 净土圣贤录 | 莲宗初祖慧远大师
· 佛七开示 | 如何念佛?
· 甘露醍醐 | 念佛没有念到自然而然、不念而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