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是以善财童子为典型,为修行的模范。第一位遇到文殊菩萨,然后一位一位参学,百城烟雨跟那么多师父,最后遇到第五十三位——普贤菩萨。
在我们佛教很多大乘经典里,普贤菩萨是很少出来的。为什么?从一开始遇到善知识,让你心开意解,让你解悟,让你有一个入处开智慧,这个是善知识的工作,但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文殊菩萨教化了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开了根本智,然后文殊菩萨教他,你学谁,你看别人开了根本智在做什么。然后善财童子一个一个去参学,一直参学到第五十三位菩萨,才遇到普贤菩萨。菩萨有五十三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个就五十位了,等觉、妙觉,这个功德海就是诸佛如来的。
为什么峨眉山叫大光明山?这是代表诸佛的大光明藏。这个大光明宝藏,不是简单可以看到的,这要自己积累广大资粮,用心眼用智慧的眼才可以看得到的。
《普贤行愿品》是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本经非常特殊,是释迦佛陀于菩提道场,成等正觉之后的内在的境界。所以不是祂对着谁说的,完全就是成佛的境界。一成佛了之后,过去现在未来一片大光明海,觉性的大光明海。所以这个“大”是佛的觉性,也是代表我们众生佛性。所以大方广,不单单形体上大,大方广是我们的心,也是佛的心,叫体、相和用。体是大,“方”也可以代表着这个佛性的本体、佛性的相貌、佛性的作用。
所以大方广佛,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是这样,我们一切众生都是这样,所以佛陀说“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德相就是指的这个。那我们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后面,“华严”这两个字。
佛陀说“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就是因为不能证得,所以我们被无明所控制着、把持着,然后又妄想执着。什么叫凡夫众生呢?就好像我们有一套大方广的新房子,三百平方花园式的,我们没装修,不知道是自己的,还把它给污染掉了;所有诸佛、菩萨、果地的圣人的这个房子都是装潢好的,知道这个房子就是我的。所以佛是大方广华严,我们众生是大方广污染。“华”是觉悟的意思,“严”是用所有的功德去庄严它。我们是不觉,然后染污它,差别就在这里。
所以佛陀来救我们,比给我们一亿美金还重要,在轮回路上给你再多钱,你也用得掉的,金山银山会吃空的。但是如果让我们知道成佛之道,这将受用不尽。真正人生是往上走的,人往高处的,乃至究竟能够圆满菩提而成佛的。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