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父在一起才能知道的学佛细节

2020-03-22 00:04: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传喜法师回忆恩师

我想,与一个人的交往,比如说你拜师父很多年了,但实际你跟师父在一 起的日子还是很少的,哪一天你回忆起师徒间的零碎片段,如果哪个片段能够植入你的生命中,你很清晰地记得,那个片段可能就是你生命中的永恒。



对于我来说,就是那个冬至,定格了师父的慈悲微笑。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冬至, 我们嘴里吃着清脆的萝卜,听师父给我们讲吃萝卜的科学。这样一个情非情境, 有可能就成为我们,解脱到极乐世界去的一个通道。在他老人家身边十几年, 他留给我的每一个片段,都是我们解脱的因缘。



图片


1

目标

信众问:极乐和涅槃,就是死亡吗?

师父说:我们的生命,不单有物质的一面,也有精神的一面,我们大多数人很注重物质的一面,精神的一面却忽略掉。


从佛法更甚深的空性来说,既然我们“能度一切苦厄”,那么,我们一定不应该仅仅只局限于享受到快乐的生活,我们甚至可以享受到无上“极乐”。


“极乐”是什么意思?有人说到“极乐”就想到“涅槃”,“涅槃”不是死了吗?那我不要,我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呢。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


涅槃极乐,就是让轮回停止下来,让痛苦停止下来,让生死永远结束,让我们的生命从轮回的状态寂灭,从而显发“不生不灭”的佛性。


说“般若”可以,说“定光”也可以,说“真如”、“法界”都可以,名称可以很多。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都是佛的三无漏学,我们的生命能够于当下,就得到快乐。


轮回是分分秒秒没有停止过死亡,所以,我们的生命应当追求终极的目标。


图片


2

发心

信众问:小乘和大乘的主要区别?

师父说:小乘和大乘的分别主要是发心上面区别,法并没有区别。小乘就是说为了自己的解脱而修学,哪怕是学大乘法的,哪怕他是学更高的,有可能他也落在一种小乘的境界里。


如果一个人学的是小乘法,但是他发的是大乘的心,他也属于大乘。我们持五戒,五条戒严格来说它属于小乘的,但是当我们持这五戒为了一切众生而去受持的时候,那就变成大乘法了。所以大乘小乘的不在法,是在发心、动机,他的心的量的大小。


图片


3

安放

信众问:已经模糊不清或损毁的护身符或经书该怎么处理?

师父说:比如说一段时间了,如果没有损毁很严重,装藏是可以的,还有别人造塔,可以放在塔里面。比如敦煌莫高窟出土的那么多经书,莫高窟里面有些洞被打开后,里面有很多残缺的经书,所以有人说这是藏经洞,也有可能是过去一些不完整的经书放在里面。


古人也会把残缺的经书放在塔里,或者是放在洞里面。实在没办法,才用火烧掉,但烧掉后留下的灰要处理好。


图片


4

超越

信众问:平时积功累德,能否帮助超越死亡之苦?

师父说:福德很厚重的人,法身慧命的功德体就彰显得越有力量,能超越病痛与死亡。功德体越来越大,越能超越自身。当你自身衰败的时候,你甚至可以知道自己哪一天,这个身体就用完了。至少在病痛来临时,你能超越在它之上,而不被肉体的牢狱紧紧地桎梏。


所以说,修功德就很重要。功德,是带着你超越苦难的载体。到底是走在狭隘的小路上,还是走在光明的高速公路上,生命的抉择很重要。


所以学佛就是积累资粮,让自己走在高速公路上。虽然死亡终将来临,你却成为死亡的欣赏者,甚至可以做到坐脱立亡。


图片


5

平衡

信众问:没办法常来共修,上班和做义工该怎么平衡?

师父说:你既然体验过共修好,今天有共修会你想来参加,但是你却要上班,那你怎么办?那你上班的时候你要想:今天有很多人在修功德,我就随喜。不要一边上班,一边愁眉苦脸。


上班要高高兴兴上班,我又上班又能够随喜多好啊,打两份工。比如说今天我有空,我来参加这么好的法会,法喜充满。那你要想,这世界上有多少人才能来做这些功德啊,大多数的人都迷失在苦海当中啊,所以我一边在做义工,一边要为天边无际的沉沦苦海的如母众生,我要替他们来打这份工,做这个功德。


所以你就是在做义工,也不要忘了众生,就是你没时间来,你也不要忘了随喜。


图片


6

无常

信众问:修行人怎样看待死亡?

师父说:大家都知道,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不信佛的人,一般都非常恐惧死亡。作为佛弟子,思考得最多的反而是了生脱死。佛弟子的修行课题,就是修死亡之前的死亡。


印光大师说,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死,则道业必成。生死问题是头等大事,修行人不但不回避死亡,甚至直面生死,勤修戒定慧三无漏学,志于体验到生命不生不灭的境界。


莲池大师讲:“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句弥陀,莫换题目。”


图片


7

真相

信众问: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师父说:佛陀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全部都展示给我们,这其中就包括死亡的真相。人,生而必死。只要你生,就代表着将迎接死亡的来临。但如果知晓生死如换房一般,你还会感到恐惧吗?打个比方说,原本你住的房子只有60平米,当财富积累到能买300平方的别墅,你认为这样的乔迁,是悲还是喜?


同样的道理,对于学佛的人而言,通过清净身口意积功累德,欣厌具足,低级生命结束时,正是乔迁极乐世界之际。所以佛子称死亡为“往生”,死恰恰是生。


从这个概念上反观,稀里糊涂的低级生命,虽然活着实则已经处于死亡的状态,佛教里称为“中阴”。


我们作梦是一种“中阴”,禅定是一种“中阴”,孩子住在妈妈胎里也是一种“中阴”。


生死,是非常严肃的话题,每个人都无法回避。惟有佛,帮助我们找到生命的本来面目,帮助我们超越牢不可破的生死轮回密闭箱。




END


图片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相关文章
· 诵经也是一种修法
· 佛法有声书:龙女献珠
· 世界森林日 | 三部高分森林纪录片 陪你云吸氧
· 这样做就会有福报、有威德力
· 佛法有声书:药王菩萨 难行苦行(下)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第十八集
· 命不好,怎么破解?
· 震撼!看完它,可以救世界,还可以救自己!
· 佛门耆宿,人天永怀 | 温州市妙果寺法主上达下崇长老安详示寂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第十七集
· 你的佛缘,究竟从何而来
· 吴京亲身经历|2020年上映,一座寺庙震撼全国的血腥事件被拍成电影!!
· 佛法有声书:药王菩萨 难行苦行(上)
· 三月最积功德之事,转载就积德了
· 【修行窍诀】贤善的人格是修行的基础
· 与清修者们的心灵分享 | 念佛怎么观想、怎么摄心?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净旻法师标点版(下)
· 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纪念日 〡他,是阿弥陀佛在人间的化现
· 不能观无常,修行就不会精进
· 佛法有声书:生存中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