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味地向世界索取,最后会把自己“贪”到哪里去?

2022-06-17 06:00:00 发布: 人气:12
图片


图片



贪无处不在

吃到肚子里真的算自己的吗?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财、对人、对名,对很多东西都有一种过度的贪欲,人与人之间很多时候是一种贪心的关系。


现在的人起心动念都跟利益挂钩,贪心萦绕在心头,贪无处不在,这已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乃至于吃自助餐,为了一些蝇头小利都可以将人性的贪婪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


自己带着塑料袋去自助餐厅连吃带拿,这种新闻已经屡见不鲜。我们所有人看到都一片哗然。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贪心,这种新闻只不过是把这个贪心通过聚焦放大了,让看的人知道,原来贪心的影响真的很严重。



图片




图片



我们常常在去吃自助餐的时候,都会开玩笑地说,“幸亏早晨没吃饭,不然去吃自助餐就亏了。”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这个心态吧?只不过贪的大小不一样。好像不但要把本钱吃回来,还要把别人前世欠他的钱都吃回来,像讨债一样的。这都不是吃自助餐吃得够不够本的问题了。这实际上是人性的贪婪。



我们很多人从小到大接受到的教育是,“吃到肚子里才算是自己的。” 但是仔细地去想一下,吃到肚子里真的算自己的吗?如果我们有了一点点智慧后会发现:一个人真正获得什么,并不是他赚取了什么、拥有了什么,而是因为他奉献了什么、给予了什么。宇宙最高级的法则是“给予”。一个人能给予这个世界,实际上才是宇宙的一个良性法则。


如果一味地向世界索取,用贪嗔痴来面对这个宇宙的话,就会掉入贪嗔痴这个黑洞的陷阱里。贪无边际,贪到最后,只会把自己贪到地狱中去。


贪嗔痴是迷失众生“病态”的表现


贪嗔痴的果报是很严重的。比如众生的贪,在《天台宗纲要》里就讲到,有自贪、他贪、遍计贪三种。我们不单贪自己,还贪别人,不单贪人,还贪物。既有对身体的贪,也有对我的执念的贪。贪几乎遍于一切处。所以它既有身根的物理属性,也有精神属性,甚至也关系到我们的愚痴与否。


既然贪在根本上是错的,那我们为什么还会执着在错里呢,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愚昧。所以这个贪,现象是表现在贪里,但它会延伸出嗔恨,也延伸出愚痴,然后相互作用,轮回的三缸发动机就这样被带动起来了。


图片



在轮回图里,贪、嗔、痴分别由鸡、蛇、猪来表示。鸡追着蛇的尾巴,蛇追着猪的尾巴,猪又追着鸡的尾巴。我们观察一下就知道了,鸡是很傲慢的,天一亮,就开始唱歌自我表现,还时不时在扒东西吃,没事还常常用嘴啄着理毛。这些都是贪的表现。


所谓贪嗔痴,其实是迷失众生一个“病态”的表现。就像一滴醋抹在健康的皮肤上是不会痒的,但如果抹到生病的皮肤上,就痒得钻心。这种痒到要去抓的欲望,实际上就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健康皮肤是不会痒的,就像健康的、圆满的、正觉的生命,是不会起贪嗔痴的。


图片
图片

有人问虚云老和尚:您这么长寿,有什么秘诀呢?

老和尚说:在我看来,一百年只是一天而已。


这句话就代表了老和尚的定境:自五十六岁大彻大悟之后,他就一直保任在这种光明中。也正因为这样,他才显现了那么多人性的高贵品格,建刹安僧毫无执着,真正地是“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这种出尘的、不受尘染的、光明的境界。




而对于我们凡夫来说,我们每个人的业力、贪嗔痴,让我们无量劫来轮回流转。学佛,就是学习认识什么是轮回的过患,什么是陷我们于轮回的业力,什么可以超拔,什么可以超脱轮回。


佛教是智慧和理性的教育,佛是生命达到圆满的智者。在佛的教育下开启智慧,获得正能量的财富,把生命贪嗔痴的漏洞堵起来,然后,告别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让生命彰显出智慧的正能量,这就是修行。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五月,把握修行好时机
· 送你一份增寿指南
· 佛陀的告诫,记住一点受用不尽
· 虚云老和尚:元珪禅师实例证明“德重鬼神钦”
· 这里的一切,只为成就你一人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都有这个优势
· 以心灵,装藏时光;用充实,温暖人生
· 天空之镜|在时空中,每一个生命的业都会留下痕迹
· 提升维度
· 菩提道上不断增上
· 【茶香慧日寺】树戒幢庄严佛法
· 地藏24岁,带着一条狗艰难跋涉到中国 ||《地藏菩萨传》(第24回)
· 隋代佛教造像的巅峰之作:波士顿博物馆藏石雕观音立像
· 因为佛,我来这里了,你也来这里了
· 濮存昕:饰演弘一法师影响我一生 | 电影《一轮明月》
· 学佛,为安心
·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档案,它的轨迹取决于什么?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10)
· 【涅槃之光】听闻这两字,生生世世不堕三恶道
· 与佛,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