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谐音“忙种”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
芒种表明一切作物
都在此时“忙种”了
有芒的麦子快收
有芒的稻子可种
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习俗
■煮青梅
芒种前后是梅子初熟的季节,但青梅口感酸涩,且带有轻微毒素,不宜生食,通常采用“煮梅”和“烟熏”的加工方式。
烟熏过的青梅果被称为“乌梅”(《本草纲目》: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而乌梅便是制作夏日酸梅汤的主材之一。
徐凌霄在《旧都百话》中那一碗酸梅汤便足以令人口舌生津:
“昔年京朝大老,贵客雅流,有闲工夫,常常要到琉璃厂逛逛书铺,品品骨董,考考版本,消磨长昼。天热口干,辄以信远斋梅汤为解渴之需。
信远斋铺面很小……他的酸梅汤的成功秘诀,是冰糖多、梅汁稠、水少,所以味浓而酽。
上口冰凉,甜酸适度,含在嘴里如品纯醪,舍不得下咽。很少人能站在那里喝那一小碗而不再喝一碗的。
抗战胜利还乡,我带孩子到信远斋,我准许他们能喝多少碗都可以。他们连尽七碗方始罢休。我每次去喝,不是为解渴,是为解馋。”
■送花神
在煮梅外,芒种时节古人还会进行“送花神”的仪式。
芒种过后,于夏日间众花皆谢,因此人们于此时节送别花神。
芒种健康养生三要点
■衣衫要勤洗
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
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饮食宜清淡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季的饮食宜清补。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
吃甜食过多,易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
■提防热伤风
夏天易患感冒,中医称为“热伤风”,流涕、鼻塞、打喷嚏,有时还出现发热、头痛等,有的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在饮食上可饮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芦根花以清热解暑。同时忌食油腻、黏滞、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饭、油炸食品、甜食。
慎用补品,发热时不要吃人参及冬虫夏草等温性补品。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患者和虚寒性胃痛患者等,除了注意以上事项外,在饮食上还要忌过度食用冷饮,最好不食冷饮。
大愿法师芒种养生方
芒种时正值南方梅雨季节的到来,很潮热,易发霉。此时心血不足的人,可以借助芒种这把“天之大火”来点亮心火;心脏功能不太好的人,可以借助芒种这个节气,让心脏功能旺起来。
四物汤,是千古的补心血名方。
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用水煎服。一日三次,早中晚空腹时服用。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只吃一副就好了,并且能够帮助我们延缓衰老。心脏功能比较弱的人就可以多吃几天,在这个节气里面吃都可以。
芒种忙种,佛陀也耕种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芒种”二字谐音,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一“收”一“种”,道出了芒种的节气内涵,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人生大事,不过种和收;有种才有收,才能收好。
佛陀在世的时代,曾经有在家耕种者不理解佛陀游化讲法,对佛陀说:“我有得吃,是因为我耕种了田地,你也应耕种。只有劳动后,才有饭吃。”
“我也耕田种地,只有劳动后,我才享受饭食。”佛陀回答道。
“你说你是一个耕种者,但是,我们并没有看见尊者你的犁具、牛轭、耕牛及牛鞭。”婆罗门迷惑不解地说道,“请告诉我们,你到底怎样耕田种地?”
佛陀回答道:“信为种子,戒为雨水,慧为牛轭,中道为犁具,意志为缰绳,静念为牛鞭。言行谨慎,饭食适量,以真诚去除杂草,以禅定达到圆满的解脱。精进为载物大白牛车,载至苦尽乐生的涅槃之境。如此耕种好了的田地,定会结出不死之果,获得彻底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