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法海”,很多人一下子会联想到影视剧中那个不讨喜儿的角色,历史上确实有法海禅师与白蛇的相关记述,但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
《金山志》记载:“蟒洞,右锋之侧,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伏。”记述的是法海禅师驱伏伤人白蟒,将白蟒赶入江中的事迹。
历史上的法海禅师,俗名裴文德,是唐朝宰相裴修之子,沩山灵佑禅师弟子,金山禅寺的开山初祖。
1、状元郎被令出家
法海禅师之父裴休,是唐朝一代名相,字公美,唐代济源地方裴村人。进士出身,官至宰相,虔信佛法,尤好参禅。他与沩山灵祐禅师同门,精通《华严》教旨与禅宗心要。
裴休在宰相任上,操守严正,著述颇丰,被宣宗称誉为“真儒者”。裴休在任“宽惠仁厚、屏息贪欲,更不贪恋钱财、不弄权术、不食荤腥”,常散私财用于施舍、兴学、修寺等善行。
裴休宰相所处年代正是佛教衰微之时,唐武宗发难佛教,休挺身而出,以重臣之身出而翼护,不数年间竟能恢复元气,故佛教史上称述“懋绩巨勋,不可及也”。其身后《新唐书》、《旧唐书》都曾为他立传。
(法海禅师之父裴休
唐朝中晚期名相、书法家)
裴休送子出家的因缘是由于皇子重病,看尽天下名医均不奏效,有高僧点拨:远离红尘,可得性命。裴休闻知,便决定让自己的儿子代皇子出家,一来解皇上之忧,尽臣子之忠;二来可使自己的孩子解脱红尘之苦;三来也了却自身入佛门修行之愿。
对此举动,皇上大为感动,以重礼相待。裴休亲自送子入住沩山密印寺。住持灵祐禅师闻讯大喜,曰:“宰相之子代皇子出家,功德无量,出家敝寺,为山门大壮颜色。”遂赐号“法海”。
裴文德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被封为翰林学士。但裴休不希望儿子少年得志,便用代皇子出家的机缘送子出家,并作了《警策箴》,劝勉其精勤向道,莫荒废出家修道的大好机缘。
汝及出家须立志,求师学道莫容易。
烧香换水要殷勒,佛殿僧堂勤扫拭。
莫闲游,莫嬉戏,出入分明说处去。
三朝五日不归家,妙法何曾闻一句。
敬师兄,训师弟,莫在空门争闲气。
上恭下敬要谦和,莫轻他人自逞势。
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
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
荣华止在紫罗袍,有道何须黄金贵。
解三空,明四智,要超初果至十地。
礼观音,持势至,别人睡时你休睡。
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
点明灯,换净水,礼拜如来求智慧。
报答爹娘养育恩,天龙八部生欢喜。
2、初出家的状元郎
法海禅师出家之初,灵祐禅师为磨炼他的心性,安排他为常住服务,做运水搬柴之类的苦行,起初,他还记着父亲的教诲,虽然劳作辛苦,还能忍受。但是经年累月地挑水砍柴,渐渐生起了烦恼。
一次,他大汗淋漓地担着水桶自语:“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师父灵祐禅师知道他心有怨怼,于是趁他每日来身边小参时,对他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
法海禅师听后大为惭愧,从此收摄身心,心甘情愿为大众做各种劳役。
在灵祐禅师的耳提面命下,他学修并进,深悟禅法精髓。多年苦修结束后,法海禅师开始了三年的闭关修行。各类劳作外缘均通身放下,一心参禅。三年圆满时,不开关门,灵祐禅师亲自到关门外直呼“法海”之名。禅师在关中应声而出,关房门窗毫无损坏,是圆满得道的标志。
一时间,寺内外僧俗大众皆来亲近问道,为避俗讳,乃受师命,游历江西庐山等地,终至江苏镇江氏浮山的一片荒林中驻锡禅修。
3、燃指立誓 修复古刹
禅师得知自己的驻地曾建过道场,在荒烟蔓草间居然寻获到已被毁坏的残佛。46岁的禅师燃烧一节指,跪在残佛前发誓修复古寺,为众生树立伽蓝。于是开山挖田,刻苦劳作,渐渐赢得当地民众支持,开始建设寺院。
一次,法海禅师挖土修庙时意外挖到一批黄金,但他不为金钱所动,将其上交
当时的镇江太守李琦。李琦上奏皇上,唐宣宗深为感动,赦令将黄金发给法海禅师修复庙宇,并赐名金山寺。
在寺院完工以前,禅师一直在金山寺侧的一个山洞中禅修,后来成为远近闻名的禅窟,就是后来颇有影响的法海禅师禅修洞。经过漫长的艰苦创建,金山禅寺最后圆满建成,成为江南地区佛教界最大的禅宗丛林,名震古今。法海禅师也被称作金山寺的“开山裴祖”。在金山寺建成后不久,他便悄悄离开了这里。《金山寺志》中有“重兴殿宇,功成而不知所至”的记载。
关于法海禅师在金山苦行修寺的事迹,《金山寺志·裴头陀》中记载如下:
“唐裴头陀,生而颖异,胎素不群,乃河东裴相国休公之子也,因作文送出家,行头陀行,精炼形神,清斋一食,六时危坐。后来金山塔旁岩洞中,每入禅观,降龙断臂,重兴殿宇,功成而不知所至。宋相张商英题云:‘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山中留下老头陀。’”
历史上,法海禅师是苦行得道、受到民众敬仰的开山祖师,与影视剧中刻画的不近人情,棒打鸳鸯的杜撰截然不同,一代高僧被戏说、被抹黑,实在是颠倒,谨以此文,纪念祖师,以正视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