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解决时空的困惑?
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说过,科学的唯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举个例子,以前人们来五台山只能靠步行,后来变成骑毛驴来,再后来可以坐马车来,之后人们可以骑自行车来,现在可以开车来,以后可能会有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但这些只是改变了方式,减轻了空间对人类的束缚,并没有从根本上解除人类自身的空间限制。所谓的科技进步,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空间的局限,时间的困惑。
我们每个人的收入、拥有的财富、享受的社会资源不尽相同,受到的肯定度、认同度也不一样,但是我们每个人在时间面前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在面对时间问题时也是平等的,在承受时间的困惑上也同样是平等的。千万年来人类对时间的诉求,对寿命的渴望,没有办法用世间的方式来实现。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探索,从文学、哲学、历史,到艺术、科学乃至医学,在各个领域都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而佛教很简单地,不经意地就回答了这个深刻的话题。
2.
神奇的“观自在”
《心经》第一句的前几个字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观自在菩萨”里的“观自在”三个字就是答案。我们通常只会注意这个“观”字观了什么内容,却没发现“观”的本体就是不生不死的。这个 “观”本身就是“自在”的,这三个字就回答了所有人类的问题,从文学到哲学,从科学到医学,所有科技解决不了的问题,佛教里 “观自在”三个字就回答了。没事要多念“观自在、观自在”,这是特别有加持的,这是了不得的。
所以“观自在”就是菩萨,这是《心经》告诉我们的真理,并且他还有物理属性,还能拯救我们。观音菩萨手上有眼能看,不仅能看还能扶危济困,他既具有智慧属性,同时又具有物理属性。你相信不相信你被观音菩萨救度过?被观音菩萨千眼照见,千手护持过?
在《千手观音》那段四分多钟的表演里,为什么全场以及看直播的人泪点那么多、共鸣那么多啊?那是对千手观音灵魂深处的一种感恩呐!观音菩萨救过我们多少次了,无法计算啊。在中央电视台春晚的那四分多钟里面,天下就有无数生命被观音菩萨同时救度啊!这种感动是灵魂的震撼,就像失足的孩子、迷路的羔羊遇到了妈妈一样的那种莫名的感情。
每一个生命被菩萨拯救过不知多少次,如今我们能得人身,此时此刻能坐在这里,你以为是你修来的吗?我们这一生能读书,能拥有一些世间的成就都是菩萨加持的啊!为什么感恩是天地间极其伟大的一种情感呢?赵朴初居士在其基础上又加了几个字,叫“知恩报恩”。感恩之前要先知恩,我们若不知道恩德的来源,就像蒙受了别人的恩惠,却蒙在鼓里,毫不知情。
3.
为什么要来圣山?
我们为什么要来圣山,要来礼敬佛菩萨?这是我们灵魂深处的一种召唤,这也是我们大脑皮层的一种苏醒。为什么我们可以参可以悟,可以茅塞顿开?我们跟佛之间的这种链接是超越逻辑的,在生命的直觉里面,在生命的当下就会爆发出碰撞,产生回应。
来到五台山,你相不相信这是文殊菩萨的圣地?在我们的生命里,是用色身还是用思想,去跟文殊菩萨的圣地交融呢?最主要的还是心灵的交融。但文殊菩萨也发了这样的愿,即凡夫身也可以踏入五台圣地。天地间的很多空间具有这种清净,其他清净的圣地,我们普通的凡夫是踏足不了的。唯独五台山文殊菩萨发了这个愿:凡人都能到我的圣地来。你看,这是一座多么奇妙的圣山呀,它启迪着我们的生命呀!
安贫乐道 回头如意
我们在这个时代能够理性地享受寂静,是一种奢侈。学会寂静变成了现代人的一种生命技术、技巧。掌握这种技术的人,拥有自我寂静能力的人,就不会寂寞,不会难熬。作为中华的文化传统,一个能自我安适的人,他会把物质的需求放得极低,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安贫乐道”。我们老祖先几千年来形成的这种人生价值和道德观念,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取向。
一个安贫乐道的人是不会抱怨的,越是安贫乐道,他每天就越活在感恩里,其生命内在的精神世界是清澈、澄澈的状态,是那种灵性的喜悦的状态。这是我们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核心,是中国人活得幸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支撑中华文明传承到今天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相续力量,也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治。为什么叫无为?因为观自在,因为我们是具足灵性的,我们的生命跟天地是不隔毫厘的。
我们跟天地的关系是不需要物质的。地球是属于宇宙的,既然是宇宙的,也就是我们的。我们有使用宇宙的权利,在这一点上谁也不需要高傲,谁也不用自卑。谁能剥夺生命的喜悦呢?除非我们自己不想喜悦。喜悦需要金钱吗?喜悦跟物质有关系吗?没有啊。所以慧日寺门口有一副对联,写的就是:幸福乃精神范畴,智慧是生命精华。我们此生生命的意义就是要了知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价值是多少钱?无价。使每一个生命回归到本位,让每一个灵魂有所安止,这是非常重要的。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需要智慧。
文殊菩萨是中国人的本尊,这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菩萨、佛法就是拯救我们的良医、良药,如果没有把文殊菩萨当成一位好的医生,没有把佛法当成灵丹妙药,我们就像浪子、流浪者,家就在面前却不知道。但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所以文殊菩萨手里拿了一个“指示牌”——如意,特别简洁地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意是弯过来的,叫回头如意,回头就是家。这一条回家之路我们走得那么疲惫,越走离家越远,所以菩萨教导我们要回头,回头就如意了。我师父曾对我说:“日日向东走,回头便是西。”浪子要回头就是这么简单,在真理面前就是这么纯粹。所以我们特别需要来追随文殊菩萨,特别需要仰仗这座智慧的圣山。
——三参法师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