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众生缘
让众生生欢喜
FORIQINGLIANG
FRQL
谦卑的品格
作为佛弟子,我们要去承载并传递佛陀伟大的品格、高尚的智慧,去感染别人,要谦下其心,去拯救如母众生。所以不论是出家人,还是居士,谦卑的品格都是我们佛弟子的一种铺垫,一种暖场。
从自利上来说,谦卑、低调可以避免麻烦,可以使自己更有空间;从大乘利他上来说,谦卑、低调是在结众生缘,让众生生欢喜,让他们因为接受我而去接受我身后的佛教。
世间也是这样,真正的英雄知道自己的份量了,必然不会嚣张或者争意气。有一句话叫“自珍自爱”,如果知道自己的价值了,就不会在无谓的事情上耗费生命的精力。
FRQL
坦荡荡的人生
作为中国人,祖先也给我们总结了这样的道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风平浪静、海阔天空是理性的结果,鲁莽的人就不会这样,这就是“小人常戚戚”的原因,因为小人常把自己置身于很尴尬的境地。君子为什么坦荡荡?这种不与人争、坦荡荡的心胸,是他的智慧争取来的必然结果。
这是有因果关系的。小人无肚量,所以他的境遇就是常戚戚的;而君子有肚量,所以就获得坦荡荡的人生。
我们佛弟子要想利乐众生,要使伟大的佛法被人尊重、认可,就必须好好表现自己。所以从自利上来讲,这是一种自我修养,从利他上来讲,这是利乐有情的一种表现,属于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FRQL
自他皆到彼岸
在大乘的六度里,我是布施者,你是受者,这样的缘分结下来之后,以布施的缘故令自他都能到达彼岸。在忍辱方面,当我们遇到忍辱的对境时,忍辱者和忍的对境都能到达彼岸。以忍辱为度,可以利益众生。所以六度里的每一度都能令自他到达彼岸。
在小乘的六度里,布施是为了破自己的悭贪。而大乘的布施是利乐有情,不仅能令对方破悭贪,令他生惭愧、生欢喜,亦能量子纠缠地共享空性智慧。
菩萨的六度都有智慧的成分,所以才能三轮体空。三轮体空的本身就是智慧的境界,既有智慧的高度,又有菩提心。因为菩提心的缘故,所以大乘六度里的每一度都能度众生。
大乘六度里就有尸波罗蜜,尸波罗蜜就是戒。持戒不仅能令持戒者庄严,也能令见闻者到达彼岸。
FRQL
具足一切
世间的人大多数都喜欢高贵的人品,也有人不喜欢这样,认为太拘谨了,喜欢解脱、自在、潇洒。佛的弟子各有不同,马胜比丘就是威仪具足,弥勒菩萨,即阿逸多尊者,就很洒脱。有人供养佛金缕袈裟,佛表法不穿,大家都不敢要。而阿逸多尊者不但敢要,还穿着这身金缕袈裟托钵上街乞食,他就是这样地自在。
总的来说,佛陀具足一切,既有威仪,又有解脱自在;既有能仁,又有寂默。佛陀就是这样圆满,没有缺陷,不论众生喜欢什么类型的人,看到佛陀都会产生无上的尊敬。
Being perfected with all virtues and merits
佛陀示现在人间,
众生看见就得加持,
即使现在佛陀隐没了,
佛陀的威德依然能加被我们。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