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佛说这样做最幸福

2022-05-01 06:09: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图片



今天是国际劳动节,

祝所有的劳动者节日快乐!

勤劳的中华民族


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有诗为证: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崔道融《田上》



图片


佛门中的劳动: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佛法传入中国后,禅宗祖师、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禅师根据中国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开启了佛教的农禅并重的禅门习惯,并有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


他们身体力行的劳动不仅让道场得以延续,也让僧众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从而为佛教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普及大江南北做出了重要奉献,直至现在仍旧有着重要的影响。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


图片


这是五代时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在种田插秧时的感悟。对于一个佛教修行人而言,劈柴担水,无非妙道,行住坐卧,皆在道场。


现代世间中依旧有很多大乘佛弟子,他们效仿诸佛菩萨、善知识无私付出的慈悲精神,默默无相布施中不求回报地践行诸佛悲愿,并真修实干地勇猛精进修行。


在世间不同的领域中也有佛教义工、佛教志愿者乃至默默无名佛弟子的身影,他们用实际的行动给世人做出了榜样,处处彰显人间佛教的菩萨精神。


“扫地扫地扫心地”


唐代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上记载有当年“世尊在逝多林,见地不净,欲令彼乐福众生,于胜田中植净业故,即自执彗(扫帚)扫林中。时舍利子、大目犍连、大迦叶波、阿难陀等诸大声闻,见是事已,悉皆执彗共扫园林。”


据说那次将逝多林打扫干净后,释迦牟尼佛就在法堂中告诸弟子说,凡扫地的人有五种功德:“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心清净,三者令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义,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


图片



也由于这一道理,僧人们对扫地就格外重视了。所以一般说来,寺院的洒扫比起世俗人们来更为勤快,寺院内外也就能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耕种福田


《长膝经》中,一位在家弟子请教佛陀:一个俗务缠身、享受欲乐的在家人要怎样才能获得今生及来世的幸福快乐?


佛陀传授了四种方法,第一种就是“勤劳具足”,指的就是希望在家人能够勤劳工作,从事农业、经商、或在国家中担任一定职务,或用任何一种正当的技能来维持生计,能够勤劳、不懈怠。


劳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体力劳动也有脑力劳动。有些人误解劳动仅仅为体力劳动,在佛陀在世的时代,曾经有在家耕种者不理解佛陀游化讲法,对佛陀说:“我有得吃,是因为我耕种了田地,你也应耕种。只有劳动后,才有饭吃。”


“我也耕田种地,只有劳动后,我才享受饭食。”佛陀回答道。

“你说你是一个耕种者,但是,我们并没有看见尊者你的犁具、牛轭、耕牛及牛鞭。”婆罗门迷惑不解地说道,“请告诉我们,你到底怎样耕田种地?”


图片



佛陀回答道:“信为种子,戒为雨水,慧为牛轭,中道为犁具,意志为缰绳,静念为牛鞭。言行谨慎,饭食适量,以真诚去除杂草,以禅定达到圆满的解脱。精进为载物大白牛车,载至苦尽乐生的涅槃之境。如此耕种好了的田地,定会结出不死之果,获得彻底的自在。”


听佛陀如此一说,婆罗门马上盛了满满一钵饭,恭恭敬敬地送到佛陀跟前,说道:“请佛陀食用我的米饭。佛陀是耕农,您的耕种可以结出不死之果。”


但是,佛陀拒绝接受,说:“当你心悦诚服地相信,圣者确实已从烦恼中解脱,获证寂静,再行供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认识到圣者是收获功德的福田,此供养才是真供养。”


佛陀一生不辞艰辛,游化各地为众生讲述宇宙真理四十九年,让众生从烦恼中解脱,为众生种下正见、未来解脱的种子。佛陀为教化众生所付出的劳动体现的价值,是世间不觉悟者的劳动无法比拟的,是无上珍贵的法宝。

图片

三参法师开示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天道酬勤”,佛教的八十八佛里也有一位“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勤劳、精进,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是众生还是佛陀,都将其视作很重要的精神品质。


 一个勤劳的人,无论在哪里都容易被人接受。劳动是很美的,能让我们少打妄想,与其四体不动胡思乱想,不如背起锄头走向山野。尤其品性走偏的人,闲了容易闯祸,导致害人害己。从这一点上说,劳动又是神圣的。


图片



对修行而言,劳作也是苦行中的一种,很多修行人就是在劳作当中成就的。学习佛法同时不离生活,在与家人同事的相处中,展现一个正知正觉的人的光彩,展现一个佛弟子特有的勤劳、忍让与奉献,以这样的展现来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人。


佛教是中华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把国家的文化守护、推广、代代相传,这就是工作。劝人为善,弘扬佛陀的真理,改变人的命运,甚至改变社会与时代的命运,这是一种至为重要的劳动,这也是出家人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出家人把几千年文明蕴积的力量延续至今,再来跟有缘人分享,这一劳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而且这价值是无价的。

在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们作为佛弟子更要坚定信心修学正法,学习诸佛菩萨、善知识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自觉觉他,真修实干不空谈,勤劳刻苦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你心生惭愧的样子,其实也很美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2)
· 五一特辑〡有一种劳动,是在自己精神的良田里耕耘
· 五一旅游攻略:还有比网红打卡地更值得一去的圣地?
· 如何达到古人说的“寿”?
· 五一劳动节的思考:不受时代之病,不受流行之业
· 【茶香慧日寺】:传承中华文化的圣贤精神
· 藕益大师:有出格见地 方有千古品格
· “你既然已经知道苦了,为何不把苦卖掉呢?”
· 拿什么拯救你,脆弱的“玻璃心”?
· 今日日偏食 | 修法积资好时机
· 世出世间的成就,先从哪里下手最好?
· “五一”将至 | 这篇文章,供养每一位辛勤的劳动者
· 修行,不要抬杠
· 倘遇明师良友,不问圣凡,但具正见
· 2022年的第一次日偏食,从六字大明咒开启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呈现
· 一道简单零失败的快手菜,粉丝娃娃菜
·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地藏菩萨传》(第19回)
· 说好的“一路向上”,但路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