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学佛修行的一大障碍!

2020-05-11 00:01: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

八难者,八处障难也。《长阿含》卷九、《中阿含》卷二十九等经典记载,八难者,即︰地狱、畜生、饿鬼、长寿天、边地、盲聋喑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




“世智”与“佛智”的区别

聪明不是般若智慧,是“世智”。“世智”与“佛智”的本质区别在于:“世智”是夹杂有染的;而“佛智”是清净无染的;“世智”是躁动有欲的;而“佛智”是清净无欲的。


一切烦恼皆因“我执”而起,凡夫喜欢执“我” :我的观点、我的想法。然而假合之身的“我”,本身就是虚妄的。佛说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要我们放下“我、法”二执,去妄归真,知道放下的,是智者,执着不放的是愚者。




图片



做大智若愚的修行人

学佛的人哪怕没读过书,佛教的经典也听不懂,但是只要能遇到善知识,很虔诚地念佛,他的信仰也是正法。敲开信仰的门,或者说世界上的真理,有两种方法:一个靠辩证的逻辑思惟,还有一个靠身体的实践、直观的感受。


有很多做技术工种的技术人员是科班毕业的,技校毕业的。但是也有的技术人员是连图纸也看不懂的,手艺却非常好。只要跟他一说一比划,他马上就能给你做出来,这也是技术员,这种技术员叫实干家。


佛教里说,不能看不起老太太、老大爷,那些不识字的。他们很虔诚的,不能说他们不是正信,而且我们有时候修行还要向他们学习。印光大师说,修行要如愚夫愚妇。因为他们的心很专一、很虔诚。佛教这条路,有时候是靠虔诚才能进去的,心诚则灵。


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修,同时一个大学教授也修,两个人谁先成就,说不定的,有可能一个字不识的老太太先成就。我们识字,有文化又有知识,但是不要认为有文化、有知识就会更优越。佛教还要靠虔诚,因为佛的智慧是远远超过我们的经验积累的。我们知识经验的积累叫刻舟求剑,我们的思惟方式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式的,但是真理的长河是川流不息的,生命也是如河流一般不舍昼夜。


所以我们现在还要与时俱进,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的智慧更要超越过去读的书、所获得的文凭。如果不超越,有时候它们还可能会成为我们追求真理的障碍。所以说我们在学佛的路上,追求真理的路上,既需要辩证思惟,同时又要超越自己,要提高我们的直觉感受,最终突破狭隘的自我,所谓“茅塞顿开”,融入佛光。


摘录自传喜法师开示



图片



印光大师开示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若虚空。语其浅近,凡夫皆可与知与能。语其深远,圣人有所不知不能。世间聪明人若有涵养阅历,便可入道。否则必以小慧自负,遂致妄以己见,毁谤佛法。


以故世智辩聪,佛列于八难之中。其所警诫者,深且切矣。


其病由于以凡夫知见,测度佛菩萨之境界。使知佛菩萨之境界,决非凡夫所能测度。则可废然止矣。勿道佛菩萨境界,非彼所能测度。即彼从生至死,起心动念之主人翁,彼又何尝稍能知见。若能亲知亲见自己之主人翁,便可渐知佛菩萨之境界矣。


彼小慧自负者,譬如盲人不见天日,遂谓为无。群盲听之,赞为识见高超,的确无谬。而不知其为自误误人之邪说。岂不大可哀哉。是故古今凡出格大通家,莫不以佛法为淑世善民,穷理尽性之本。


其建大功,立大业,发挥圣贤不传之妙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以聪明自负者,何足知此。病夫知医,浪子怜客,不禁感慨悲歌,陈此忠告。倘能嘉纳,则幸甚幸甚。


摘录自《印光大师文钞》





END


图片

更多内容

关注五台山古文殊寺




相关文章
· 母亲节|读一位高僧写给母亲的信
· 母亲节|这是出家人给妈妈最珍贵的礼物
· 凡夫恶业重烦恼丝毫未断,为什么念佛能往生极乐世界?
· 想去极乐世界,当下应该怎么做呢?
· 妈妈在,你永远都是宝贝
· 【母亲节特辑】她心中的莲花是菩提道场的金刚座
· 【清凉梵音】佛曲《处世梵》的甚深义
· 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 ——慧日禅寺进入结夏安居
· 居家隔离一个月就憋不住了?这里却每年都有三个月的“关门节”|走进佛教的“夏安居”
· 为什么偏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病根
· 一切佛和净土,法性功德平等,为什么偏求西方一佛一净土?
· 结夏安居,是佛陀给予修行人的一个大福报
· 教你如何在寺院用斋|寺院过堂仪轨图解
· 出生三个月就修行,一个瞌睡萌倒众生,泰国小和尚第二波来啦
· 联合国卫塞节〡佛吉祥日 来自全世界的共同感念
· 结夏安居 I 出家人的夏季生活方式,你了解吗?
· 诸法体空,本来无生,何又求生?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 悟公上人:念佛要注意这些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