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忙忙碌碌,生命的精力是否用对了地方?

2025-04-28 06:00:00 发布: 人气:36
图片


Yue Ming Tian Xin  




无论身处冬有严寒、夏有酷暑的地方,还是四季如春、温暖宜人的地方,我们都一样需要佛法。即便美如人间天堂,实际上,每个人还是离不开佛法。


这些都是外在的环境,叫依报,我们每个生命自身还有生老病死,这叫正报。一个人活得越无明,越会受身心内外的变动所影响。而学佛就是增加我们的觉醒、智慧、正觉,这样的生命受这些影响就比较少。 



图片





图片




有了三宝——自性佛宝、自性法宝、自性僧宝,就有了脚跟,就不会皈依正报的生老病死和情绪烦恼,也不会皈依外在依报的环境变换,身心不会迷失在这个境界里。念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正觉可以依靠,还是可以把握得住的。



生命在经历老病死时,除了三宝,其他东西都是浮云。我们依三宝而修行,这种正觉的思惟在我们生命里的记忆是很深刻的。




图片
图片





为什么佛法是人生宇宙的真理呢?


因为它是不动不摇的,是很深刻的。


我们常说:“皈依佛,体解大道。”



佛陀所讲的大道,我们怎么次第修学、上求佛道?从我们师父这些贤圣僧宝现前的代表身上,就可以看得到他们从小慢慢修行,从生命里所呈现出来的功德。 



传承是什么?就是你自己修行的时候,没办法看到结果,但是你从一个传承者身上可以看到结果,可以看到灯灯相传的模范。他从有信仰到开始修行,然后积累功德资粮,慢慢地得佛法受用,这个果就会现出来。因为我们在修因的时候,果是不现前的,所以,修因要集果,因地的资粮要慢慢地积累,到一定份上了,这个果才能现出来。




图片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闻思?



闻思能令我们定向思考。闻思是为了明理,知道方向了,这个理论就能指导我们去实践。



比如说,从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有佛性,我们从理上明白了佛性之后,依理而修,显发我们的佛性,然后皈依佛性,净念相继,把它保持住,这就叫功夫了。理上明了,才有事可修。理属于性德,我们自性本具;修叫修德,我们依这个理去起修,就可以修证,就可以去实现。



所以,明理了,又能实践了,人生几十年修下来,那还了得呀!自己都可以想象的。如果既不明这个理,也不明这个事,那就是迷茫的人生,目标也不具有真理性,甚至有时还因小失大。



图片




为什么佛教说世智辩聪是“八难”呢?


世智辩聪的人有可能在短期目标上很明确,也很努力,最终也实现了,但是因小而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为他不知道人生苦短,应当要做大事啊!




图片


●●●





《兰亭序》里说:“死生亦大矣。”


师父悟公上人也常讲这句话:“除了生死事大外,其它都是好商量。”


世智辩聪的人把生命的精力都用在了小目标上,忽略了人生大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人生的成功其实是一种失败。



古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甚至讲“大智若愚”,大事不糊涂,小事随缘过,不要占领身心太多的精力。


对于一个有志的人,一定不能停留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事上,应当把精力用在做大事上啊!












图片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相关文章
· 佛说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 习恶知识,坏佛法僧三宝
· 到哪里,都要做好事
· 世界地球日 || 是众生的心声,也是世界的共识
· 谷雨 | 莫负人间谷雨天
· 2023年蒙山超荐法会完整视频(附《大蒙山施食仪轨》全文)
· 在惭愧中,提醒自己“禅悦为食”
· 玄奘大师传73|宣读序词
· 悟公上人:《心经》修证简要表解
· 【六斋日】菩提心者,犹如正济,令其得离诸邪法故
· 华严四祖清凉澄观国师圆寂日|生历九朝 为七帝师
· 【清明特辑】轮回中的苦难,是不可破的定数吗?
· 清明节|真正利益逝去的亲人,这是最好的方法
· 清明祭祖,这些疑惑你有吗?
· 清凉壁纸|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 佛陀涅槃,是佛死亡了吗?
· 天台九祖荆溪湛然尊者纪念日 | 荆溪不生,圆义将永沉
· 丛林祖制|请职
· 2024年大事记 | 龙腾象驰
· 《龙腾象驰》|古文殊寺2024年大事记
· 正月初五斋天接财神 | 自己就是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