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 《天台宗纲要》第六十五集

2022-03-14 06:03:00 发布: 人气:54

👆点击观看视频


法尚应舍

何况非法

THE VAJRA SUTRA


佛陀在《金刚经》里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非法”本来是要对治的对象,但是对治了非法之后,请问,上了岸还要背着船走吗?不需要的。


本来没有法,是因为有颠倒才有法。颠倒破了,这个法也可以舍,所以不能执着。



图片

三十七道品的功德



道品本身虽然是有为的,但因为这是佛陀赐予的,里面含有戒定慧,这个戒定慧就会产生与涅槃相近或者相应的功德法财。


就像我们受三皈五戒,虽然做的仪式是有漏的、有为的,但通过这些仪式和合所产生的戒体是无漏的。三十七道品也是这样,虽然方法是有为的,但通过这些观修可以产生无漏的戒定慧的功德。


图片
图片


当我们在一个道品中用功的时候,实际上会具足其他三十六个道品。


比如四念处的“观身不净”,这观身不净就是对治法。有了这个对治法,已有的与它不相应的法就能降服,已有的与它相应的法就能增长,未生起的正观可以生起,与它相违的观不令它生。这就具足了四正勤(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灭,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


同样,当观身不净得到更深的受用的时候,就会产生四如意足。当它产生力用的时候,也会产生五根五力。乃至七觉支、八正道的每一个道品的功德,都会在一个“观身不净”里呈现出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前面说过,“嗡阿吽”是以佛的身口意的功德来替换众生的身口意,转我们的身为清净法身、口为圆满报身、意为千百亿化身。那我们能不能念?


如果我们知道这是佛的果地威德,以佛的大悲心的垂赐,我们作为一个法道是可以的。但我们要谦卑,不能念着念着就觉得我是佛了,我的身口意跟佛的身口意无二无别了,这就容易着魔了。


实际上哪怕修得再完美,作为一个人在世间,连佛陀也要示现八十岁涅槃,更不要说别人了。


图片


请问佛的三身有没有圆满?佛有没有把地水火风、五蕴、根、处、界都变成清净?肯定有。但佛照样还在教化众生。明明佛看众生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一切功德,但这不妨碍。因为众生是迷的,佛还是善巧方便地度化。


所以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众生在轮回的时候,明明知道他是错的,是颠倒的,还是得“入乡随俗”。哪怕有所证悟,这个证悟也不是直不笼统、不会拐弯的。


图片

发露作净


图片
图片

图片Repent

图片
图片

戒定慧里,定、慧两门是要隐藏的,修行的境界要保密。所以定、慧可以从高往下说,这没有过失。唯独戒律,要老实说,因为这是出家人的本分,不能谦虚。


出家人半月半月诵戒,发露作净。作净之后,这半个月所做就“归档”了。所以见罪或者疑罪,布萨的时候可以讲,说有功德,不说反而有过失。但是说完、作净完,出了布萨场,就不能再说了。不然犯的人没罪,说的人就有罪了。

图片
图片

过去不再提



就像一块砖,砌的时候,该劈角劈角,该补水泥补水泥,等到砌进墙后,就不会再拆出来说这块砖是破的。所以出家人不能“想当年”,不要随意把过去的事拿出来说,过去就过去了,今天好好修。


所以执事不要把执事的事跟清众说,出家人不要把出家人的事跟居士说,这都是有规矩的。也因为这样,出家人才能少烦恼,才能够修行进步。



图片


图片


图片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轮回?|| 《天台宗纲要》第六十四集
· 具足这五点才能够从空入假||《天台宗纲要》第六十三集
· 定法还是不定法?||《天台宗纲要》第六十二集
· 从假入空,从空入假||《天台宗纲要》第六十一集
· 善巧安心止观 ||《天台宗纲要》第六十集
· 尽快转我们的“见”||《天台宗纲要》第五十九集
· 真正发菩提心||《天台宗纲要》第五十八集
· 修行要成为自觉的行为 || 《天台宗纲要》五十七集
· 为什么把“真”读成直八?||《天台宗纲要》第五十六集
· 佛都是一样的吗?||《天台宗纲要》第五十五集
· 圆教的见是成佛的因 || 《天台宗纲要》第五十四集
· 我们一起发露、忏悔、发愿 || 《天台宗纲要》第五十三集
· 这些罪业都要诚心发露忏悔 || 《天台宗纲要》第五十二集
· 五悔法 || 《天台宗纲要》第五十一集
· 哪一个法门成佛最快? || 《天台宗纲要》第五十集
· 以心印心 || 《天台宗纲要》第四十九集
· 修行中最重要的三点 || 《天台宗纲要》第四十七集
· 我们不知道的这个就是佛性 || 《天台宗纲要》第四十六集
· 一行一切行,一修—切修,一成一切成 ||《 天台宗纲要》第四十五集
· 学佛的快乐在哪里?||《天台宗纲要》第四十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