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佛》第七章 功夫
回头是岸
道
两种大病
—— 常 住
背景:
2005年11月26日(农历十月二十五),悟公上人于岱山极乐寺示寂。
圆寂前,上人多次警策弟子无常迅速,一定要用功修行,精进念佛,求愿往生。言辞恳切,字字珠玑。
我青年时候,会放焰口。
焰口本里有三句话,佛说得非常好:
身常清净,证无上道;
口常清净,证无上道;
意常清净,证无上道。
一个“常”字是最要紧,修行就是不能离开这个“常”字。所以文疏的开头是:南无大乘常住三宝。
“常住”二字,出自《涅槃经》最主要的实相妙言,闻到“常住”两字,能消灭五十劫罪业。
所以用功不难,要有恒常心。要常,常常念,常常修,修行不可停,因果不可错。这是非常要紧的
点击观看视频
修行停不下来的。
“慢慢来好了”,这句话不能讲的。今天功课没有做好,要做!否则拖下去,是没有底的。
早晚两堂功课,是谁发心做的呢?
佛出世的时候,根本没有早晚功课的。到了明朝,莲池大师看到信佛者的数量如汪洋大海,他们却不知如何下手。于是,莲池大师从大藏经典中,辑录出早课、晚课。后来,兴慈老法师又著作了《二课合解》。
功课非常要紧,说起“上课”,你这个人上课是对的,不上课就不对了。上课时不可不及,人不上课,不懂道理,修行不会进步。
所以早晚功课非常要紧。
我们这里有读诵《大乘妙法莲华经》的人。《法华经》里怎么讲啊?无量国中,难得闻《法华经》的名字,听也听不到。
《法华经》里就说:“若坐若经行,除睡常摄心,以是因缘故,能生诸禅定。” 这是佛慈悲告诉我们修行、用功的一个下手处。
我们大家都知道,行住坐卧,禅宗里有“百味具足”这个说法。
过去我们人要讲话,禅宗就让我们参“讲话是谁”。后来,又让我们参“念佛是谁”。我们把这个“谁”字拿掉,就是“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所以莲池大师在世时候,把四句偈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一句弥陀,莫换题目。
修行要每天都修,不是今天勇猛精进,明天就睡懒觉,这样是不会进步的。
修行要每天如是,每天都这样子。
行住及坐卧,要时常念阿弥陀佛。
念阿弥陀佛,就是请佛来:“阿弥陀佛度度我,您广度众生当度我,不能忘记我。”
念佛早上要起早,晚上要睡迟。早晚各一功,这就是功夫。
白天当家,有事情要去做,那么早上和晚上,就是我们自己用功的时间。
什么叫“法轮常转”?
你们出家大僧、二僧、在家居士,早上、晚上做功课,就是转法轮。
早课念的《楞严咒》《十小咒》《大悲咒》《心经》,都是佛亲口所说。佛已经灭度两千五百四十九年了,还有人在讽诵《楞严诸品咒》,这不容易啊!
故所以“上来现前清净众,讽诵楞严诸品咒”。
大殿里还有什么心啊?有的就是这颗清清净净的心。
“回向三宝众龙天,守护伽蓝诸圣众”,
回向给龙天护法,来守护道场。下面:
“国界安宁兵戈消,风调雨顺民安乐。
大众熏修希胜进,十地顿超无难事。
三门清净绝非虞,众等归依增福慧”。
这多少好啦!
这首偈是真歇禅师在普陀山所作,他在普陀山住过茅蓬,在那里教化了很多渔民。他在国清寺也做过方丈。
真歇禅师在生时讲了几句话,
“访道寻师实堪伤,终朝身卧涅槃堂。
健时独为他人忙,病时方知身是苦。
老僧还有安心法,八苦交煎也不妨。”
这个真歇禅师是了不起的。
读经的时候字眼不读错,句子不读破。
要字字分明,自己要听得清清楚楚,而后让人家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你们两堂功课能背得出来,那就是法师。背法本叫诵,这是诵法师。
所以你们做功课要重视起来。
不要想:我不要去做这功课,顶好自己坐坐,佛拜拜,自由自在。而不知做功课的利益相当大,利益相当相当来得大!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