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人的故事

2025-08-21 06:02:00 发布: 人气:46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早上,孔子的学生子贡在院中打扫,一个穿着绿衣、两鬓斑白的中年人来找孔子。中年人说:“我听说夫子学识渊博,想来问问一年有几个季节?”


子贡笑道:“自然是春夏秋冬四季。”中年人却反驳:“不对!我认为只有春夏秋三季。”两人争执不休,从清晨到日中,仍没争出结果。


这时孔子从里面出来,子贡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孔子先是不答,观察过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中年人哈哈大笑,开心离去。


子贡不解:“一年明明有四季,老师为何说三季?”孔子解释说:“那人一身绿衣,像是田间蚱蜢。蚱蜢春生秋亡,一生只经历三季,从没见过冬季,你和他争再久也没用。”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图片


这个故事或许并不真实,只是一个比喻吧,对于一个只能活三季的人来说,他没办法理解四季。庄子在《逍遥游》里更是用微生物来比喻,“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菌芝朝生暮死,它想象不到月有盈亏;夏蝉只活一季,它不知道有春秋。


生命在时间维度上是有局限性的。我们也一样,对我们只有几十年寿命的人讲“无量光无量寿”,说极乐世界寿命无量,我们怎么理解?怎么可能寿命“无量”呢?我们现在人都能坐飞机、坐火箭了,说佛菩萨的神通威力,也没办法理解的。不要说佛菩萨了,有些不明飞行物,现在的科学知识也没办法解释。

 

所以,一个修行证明了的人,他的难题就是怎么让别人相信?就像一个看到过成果的人,怎么跟一个没看过的人表述?中国文化里,描述这个难题时就说,“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对于夏天的虫子,你说冬天的冰雪,这怎么说呢?


所以,学习佛法先是要信,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修行可以了生脱死,这是我们的理性、我们的信念。然后还要带着一份欢喜去修,精勤地去耕耘,修到后来自己可以证明。虽然过程漫长,但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春满园,秋天就会有硕果累累的收获。




经典记述


【子贡问时】

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



【《庄子·逍遥游》】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庄子·外篇·秋水》】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图片


相关文章
· 不论走出有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 盛夏安好,有妙招!
· 阿育王和他的阿罗汉师父
· 在古代,这三个地方消业最快
· 在普陀山的奇遇经历
· 一个最圆满的儿子
· 摩耶夫人福德无量,为何诞下佛陀七日便离开人间?
· 佛陀教国王的减肥妙招,别说我没告诉你!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贫穷布施也不难
· 听虚云老和尚讲因果故事
· 师父点点滴滴的德行都留在我心里 | 听净旻法师讲师公的神奇故事
· 听师父讲故事|梦中的脚印
· 如何能变美丽富贵?看看这个故事
· 今天,致敬每一个“她”
· 在家女众学佛的榜样——胜鬘夫人
· 济公活佛圣诞| 一睹为快:悟公上人讲济公活佛的传奇故事
· 今天二月二,龙抬头
· 二月二,“龙女成佛”是《法华经》的精华所在
· 二月二 龙抬头|说说龙的“来龙去脉”
· 弥勒慈心 | 上人与弟子净仁法师的弥勒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