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月特辑|在报恩月,点起一盏不灭的灯

2025-09-19 00:02:00 发布: 人气:34
图片
图片

 


地藏月这个报恩月,

是非常丰富的。


众生深重的苦难是鞭策我们修行的动力。我们如果有一些福德,确实可以帮助很多很多众生。



图片




为什么说“一子出家,九玄七祖尽超生”?“出家”这两个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剃个头、穿个僧衣。我们听经闻法、听生命的大道理,这种行为都相应于出家的德。


对于出家人来说,身心都现出家相,这叫“声闻相”。地藏菩萨在人间示现的就是出家人的形象。但对于大乘菩萨而言,哪怕一个人留着头发、没穿僧衣,当他发起菩提心时,这也叫“出家”。


这就是声闻僧跟菩萨僧的区别。声闻僧剃除须发、身披法服、受声闻戒;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发愿令众生超出三界、拯救众生出离苦海,这是大乘菩萨,哪怕现在家带发之形像,也可以入大乘僧团之数。


图片


发菩提心

也可以忏悔业障


如果以发菩提心的功德来自我忏悔、替众生忏悔,那功德多少大!一个发菩提心的人,修忏悔都是替一切众生忏悔。这个心一发,震天动地,佛菩萨都会知道。


佛陀经典里有一个故事:一个贫女想要在佛前供灯,却穷到连买一碗油的钱都没有。卖油的老板得知她买油的意图,怜悯她便给了她足以做成一盏灯的油。贫女在佛前供了这盏灯,发愿未来能得大智慧,破除一切众生无明黑暗。


第二天天亮了,目犍连尊者去收灯,却发现其他灯都灭了,只有贫女的灯没灭,还跟新燃的灯一样,而且怎么也吹不灭。佛陀看见了,说:“这是一位发了菩提心的老奶奶点的,以你这个声闻的力量是灭不掉的。她将在未来成佛,号灯光如来。”




图片




图片

贫女供灯


有一位名叫难陀的贫穷孤女,平时以乞讨为生。一日,她见人们有财物供养佛陀和僧众,很是悲伤,悔恨自己没有福报无物可供,便四处乞讨,希望能求得微薄的资粮来供养佛陀。


难陀整日乞讨,终于乞得一钱,于是拿着这个钱到油店买油供灯。一枚钱实在不够买一盏灯的油,但店主知道她的发心后,心生怜悯,给了她增倍的油,刚好够做一盏灯。


难陀非常高兴,将这盏灯供在佛前众灯之中,并发下誓愿:“我是个贫穷的人,只能以这盏小灯来供养佛,愿以此功德,令我来世得智慧光明,灭除一切众生的尘垢及黑暗!”贫女发完誓愿后,便礼佛离去。


隔日天亮时,所有供灯都已熄灭,只有难陀供养的油灯依然明亮。尊者目犍连当值,见天亮准备收拾灯具,看到唯独贫女供的那盏油灯光明不减,灯油、灯芯完好无缺,就如同刚刚供上去的一样。尊者心想:“白天不需要燃灯,想先将它熄灭,等晚上再重新供上。”但是无论他用手或用衣服想把这盏灯搧灭,都无法将灯搧灭。


佛陀看到这个情况,便对目犍连尊者说:“这盏灯,不是你们声闻弟子的神通所能灭掉的,纵使你们用四大海水来灌注,用猛烈的强风吹袭它,也无法将其熄灭。因为这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所布施供养的灯!”佛陀说法后,贫女难陀来到佛陀的面前礼拜依止。这时,释迦牟尼佛授记难陀,将于未来世中成佛,佛号“灯光如来”。


——出自《贤愚经·贫女难陀品》



图片




所以,我们听经闻法,应当像《论语》中孔夫子与学生们所呈现的那样,通过小事厘清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体会人性的温暖与君子之气。我们带着这种品格来读佛经,就处处可以感受到佛陀对我们的启迪。


这些人类的高贵品质,乃至声闻、菩萨、佛的品质,确实不是国界能够界定的,也不是古今能够限制的。它们的光辉在我们人类的文明中,不分过去、现在、未来,也不分东西南北。



图片




图片

报父母恩咒


南无密栗多

哆婆曳娑诃

(na mo mi li duo duo po ye suo he)






每天49遍只需1-2分钟,非常简单易行。


请大家在农历七月孝亲报恩月这段时间,多诵持《地藏经》《心经》《药师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报父母恩咒》与《普贤行愿品》,并多放生,以报现世及累世父母恩德。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真正的学佛,从“理性”开始
· 学佛,这个错误不能犯
· 把根尘转为妙用,这就是菩萨道
· 般若的光明,超越时空
· 真正的和平,不在外面,在你心里
· 《佛说盂兰盆经》中的戏剧性
· 盂兰盆节 | 以此兰盆供善根 报答父母劬劳恩
· 盂兰盆节、佛欢喜日,念诵《佛说盂兰盆经》,以报父母长养之恩
· 《佛说盂兰盆经》|短短八百字里,佛陀再三强调的救苦良方
· 为什么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也要依靠僧团的力量?
· 七月十三,大势至菩萨圣诞 | 摄念佛人归净土,此恩永劫莫能忘
· 修行遇到违缘时,别忘了祈祷这位菩萨
· 谁是地藏菩萨?
· 狮子奋迅,成佛的序幕从此拉开
· 观音菩萨为什么能广度众生?
· 《地藏经》能不能晚上念?
· 农历七月,孝亲报恩正当时!
· 【七月初一 | 地藏月】这些事,每年都要重复做
· 农历七月,不要错过利益宗亲的最佳时机
· 菩萨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