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 | 地藏月】这些事,每年都要重复做

2025-08-23 00:04:00 发布: 人气:112
图片
图片


图片









地藏月




孝亲报恩月





图片




农历七月,我们佛教称为“地藏月”。每年都有“地藏月”,每年这个月我们都要念诵《地藏经》,学习《地藏经》,以此来回向历代祖先、历生父母。


有的人就会想了,每年都这样重复做,有必要吗?为这个事,还真的有人问过佛陀。佛陀就举了一个例子,祂说有一个人,穷困潦倒,什么好事都没有能力成办,什么原因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过去世的子孙没有回向功德给他。


那我们就知道,人不仅去世了之后要为他超度,为他做功德,就算他投胎了,乃至投胎为人了,如果他前世的亲人还能继续超荐他,为他修福的话,对他还是会有用的。




向上滑动阅览佛典故事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经常供养佛陀的人,他的小儿子做生意屡遭失败,吃穿都很匮乏。这个小儿子便去请教佛陀,自己前世到底造何恶业,有此苦果。佛陀告诉他,凡是众生皆有苦,并答应帮助他。


佛陀发现这个人的前世是婆罗门,于是托钵到这户婆罗门家。婆罗门一家人见到一位出家人前来化缘,马上向他请教:我们每年都为已逝的父亲举办超度法会,历时已三十年,是否可以不再续办超度?


释迦牟尼佛开示道:不但不可中断超度,每年还要多次请出家众做大超度,并要时时大供养、大布施来为已逝父亲消除业障,即使他已投胎转世,仍可获得极大功德。


后来,这位婆罗门转世的小儿子,果然得到超度功德,生意兴隆,家庭和谐,智慧大开,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尤其《地藏经》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佛陀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之前,就感得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及天龙鬼神都聚集到了忉利天宫。这些圣众的数量,文殊菩萨以神力难以测度,佛陀以佛眼也难知其数。他们都是地藏菩萨久远劫度化以来,已成就的、当成就的、未成就的。


所以地藏菩萨施行救度,把众生从苦海中、轮回里救脱出来,培养他们成菩萨,最后证得佛果,是有这样无量无边成功的案例的。






轮回唯一的意义




就是让我们厌离轮回






图片


“地藏”,这心地的宝藏是指诸佛法身的状态。法身周遍的体性不仅有物理性,还有人格化,祂是圣人的人格化,充满了无尽的大愿。众生哪怕不觉,诸佛法身的觉的功能和愿力,都会呈现在众生身上。正因如此,我们众生、这个世界,才充满了希望。


我们人,只要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而能随顺自己本性的清净,这本性的清净也会像电梯一样把我们带向解脱。因为这个本性的清净里就具有诸佛的这种大愿。这个“心地宝藏”不仅诸佛证得了,也是通于一切未觉悟的众生的心地。众生不觉则已,觉则解脱。



我们学佛,特别学大乘佛教,越学到后来就越有信心。“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这一句话,就会让我们对自他二利,度自己度众生,充满了信心。“众生”只是名字上是“众生”,不是本性上是“众生”。


所以《地藏经》的道理要年年讲,甚至作为修行人要天天去忆念,要以这个知见去修持。


图片


在这个娑婆世界,如果众生能知道苦,能理性地避免苦,积极地为自己制造快乐,这是众生在娑婆世界可以修行的因,也是诸佛菩萨愿意来娑婆世界广行度化的重要理由。


每天我们回向,也是充满一种信心。因为今天回向,今天的众生根器和昨天的不一样,跟明天的也不一样,今天的就是今天的。今天听明白的众生,他觉醒了,那今天就可以解脱了。


我每天在回向的时候心里都有潜台词:你都亲历了娑婆世界,都亲历了轮回,甚至都亲证了这个三恶道的苦,你不皈依三宝,谁皈依三宝?你不皈依解脱,还皈依啥?你还皈依轮回吗?


轮回唯一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厌离轮回。娑婆的苦难如果有一点积极意义,就是能鞭策我们修行,让我们因为畏惧苦难而寻求出离苦难的道路,早日觉了自性。





报父母恩咒


南无密栗多

哆婆曳娑诃

(na mo mi li duo duo po ye suo he)






诵咒回向文:


愿此报恩咒功德,

普及父母与一切,

四生六道与含灵,

皆共同登圣觉岸。




每天49遍只需1-2分钟,非常简单易行。


请大家在农历七月孝亲报恩月这段时间,多诵持《地藏经》《心经》《药师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报父母恩咒》与《普贤行愿品》,并多放生,以报现世及累世父母恩德。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农历七月,不要错过利益宗亲的最佳时机
· 菩萨的抉择
· 走出人生困境,需要高维智慧的指引
· 龙女成佛:佛门里的“归零”智慧
· 八岁龙女,为什么成佛这么快?
· 观音菩萨的悲心,就在这二百六十个字里
· 般若智慧,是超越时空的金刚座
· 对境考验面前,如何善护其心?
·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最重要的修法
· 佛在这里,说了心里话
· 学佛最重要的是什么?
· 菩萨的选择
· 如何拥有真正的三皈体?
· 佛说法,是源于对众生的悲悯
· 遨游在药王菩萨的功德海
· 打扫厕所的三重境界,看你到哪一重?
· 信,修行最难的一关
· 有时候,法的传承无话可说
· 念头很重要
· 护国护民,佛教有方法 || 护国的佛法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