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小孔雀,我们好像也跟着长翅膀了。这两天下大雨、刮台风,孔雀妈妈也正在孵化它的蛋。这个妈妈我们怎么评判它呢?
当三个小孔雀破壳之后,还有两个蛋它就不管了,就带着三个小孔雀溜达去了。还有两个没破壳怎么办呢?这可把我们人急坏了,恨不得自己去抱窝啊,但是我们也代替不了孔雀妈妈。
这几天我在想,孔雀妈妈到底该怎么选择呢?是不管这三个小孔雀,继续孵另外两个蛋?还是带三个破壳的小孔雀去溜达呢?这是一个问题啊。
《地藏经》里就有这个嘛,地藏菩萨往昔和另一位菩萨一起发愿,那位菩萨说,我早成佛道,广度众生。地藏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成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经典记述
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地藏经》
小乘解脱道,是自己先跑,他的“无我”,真是无我啊,照见五蕴皆空,证得无我之后就出三界了。
大乘的“无我”就不一样了,他是在“有我”中无我。将此身心奉尘刹,把全部的身心在为佛法、为众生的奉献中去体验无我。
所以《金刚经》中的“无我”,我们读读简单,但还真不敢说啊。大乘菩萨云何安住,云何降伏其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哪敢讲啊,一个也不敢讲。
歌词里唱的,我愿变成一座桥梁,载众生渡过生死的河流到达彼岸,但是我却不把自己当作桥梁,我没有桥的执着。这样才能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啊。你没有在奉献中,说“无我”的资格都没有。
一位大乘菩萨,他是把整个“我”奉献给众生、奉献给世界,在这个“大我”中去实现“无我”。他是在普度众生中,说“没有众生相”;在为众生的奉献中,说“三轮体空”。如果我们奉献都不奉献,无所作为,啥三轮体空?
大乘的“无我”,恰恰是让这个“我”去行一切善。佛陀的“三轮体空”,是福慧两足尊的三轮体空。
所以,这个孔雀妈妈不好选择啊,一个菩萨也不好选择。我们大乘佛教,你看绕佛的时候,方丈和尚穿着红袈裟走在最后。意思是,大家从三界火宅中先撤,他殿后。
殿后了之后,刚一圆寂,又给他写了四个大字——“乘愿再来!”还没休息一会呢,又呼唤他了:“菩萨啊,赶快回来啊,乘愿再来、倒驾慈航啊。”
别人都是往三界外走,菩萨是走入三界火宅,做生死苦海的逆行者。他是这样在为世间奉献。如果我们懂了这个,也就知道佛教在人间存在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