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圣地求什么,想明白这个很重要

2023-09-06 00:01: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图片



观音菩萨六字大明咒“嗡 嘛尼呗美吽”,这六字就是六道佛光,每一道光能度一道众生——“嗡”度天道,“嘛”度修罗道,“尼”度人道,“呗”度畜生道,“咪”度饿鬼道,“吽”度地狱道。


对于六道里的众生来说,每一道都是非常真实的存在,那一道光明怎么就能把它度了呢?这是我们佛弟子要去思考的。



图片



我们来到五台山,搬过砖头做过义工了,是不是人生从此就飞黄腾达了呢?初学佛的人往往就是这种概念,认为三宝是良福田,我来供养、来奉献了,就可以换取更丰厚的轮回资粮了。

 

但是我们要去想,佛教的出现是让我们执着于轮回、沉溺于轮回的吗?再想一想,这个轮回是真实的吗?佛教既不是让我们沉溺轮回的,如果启迪了智慧,你会发现这轮回也不是真实的。如果我们把它执为实有,这就叫颠倒,颠倒是很苦的。

 

我们现在所感受到的世界,刹那刹那都在变灭,当下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当你看到、听到的时候已经不存在了。从外在环境到我们生命本身都是如此,这就是它的无常性。




图片
图片



没有觉悟的时候,生命就活在这个变灭无常里,这就像一个死亡程序,用中国哲学的话叫“阴”,佛教里称为“生处中阴”,古人也比喻它叫“做梦”。所以,千百年来仁人志士都在说“大梦谁先觉”,觉了,就不在这个阴境、不在梦境状态里了。


佛教讲的“转识成智”就是生命的智慧状态,是无量光无量寿的,这样的生命才是真正地活了。观音菩萨来拯救我们,就是把我们从迷梦的状态里唤醒。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佛陀成道之后初转法轮,就对这个世界宣说“苦谛”。因为一个迷梦中的人拥有任何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的,这是一种幻境。活在虚幻程序里,还以假为真,我们苦就苦在这里。


所以,观音菩萨出于悲悯,才要摄六个觉悟的佛光进入六道来唤醒我们。如果我们是真实的,那菩萨还要唤醒什么呢?如果是真实的,那佛光照过来,我们就不会觉醒了。事实上,一旦觉悟的光明照下来了,你就会知道,“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原来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






自我解构

寻求文殊菩萨菩萨的般若智慧

图片



如果说人生有贵人,佛菩萨才是我们的贵人,人生最奇迹、最宝贵就是觉悟的时刻、生命获得拯救的时刻。佛教里说,“轮回之粪无香味”,沉溺在轮回的“粪坑”里,无论做什么游戏,无论是蝶泳、狗刨,再优美的姿势都没有意义,因为是在“粪坑”里。


所以,我们来到五台山,不是求飞黄腾达的,那只是自欺欺人的一场梦。我们要开智慧,要自我瓦解。既然《心经》里说,“无眼耳鼻舌身意”,那这个“我”是什么?


用小乘的内观来说,色法加名法就是这个“我”。也就是说,一堆物理层面的肉体,再加上一个精神的概念,就构成了这个“我”。


当我们仔细去分析,这个色身没有一个部分可以称为“我”。我的胳膊、我的腿,那是“我的”,而不是“我”。如果这个身体都找不到一个“我”,那概念里就更没有“我”了。这就是真相。如果颠倒迷失了这个真相,我们不仅有“我”,还会有我的贪、嗔、痴。


所以,我们来参学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般若之箭的自我解构力是很强大的,不仅一般的人怕文殊菩萨,连声闻、缘觉都怕的。佛在《金刚经》里说:“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而且得到这种智慧甘露灌顶的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要善根深厚才会自我解构啊,所以我们来寺院,是求轮回的福报,还是求解脱的福报?要想明白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和合了,佛法就现前了

赴一场与文殊菩萨的盛大相约

清凉微漫|包容别人的不完美

何以救亲苦?

他一句话也没说,就熄灭了世间的纷争

甘露醍醐 | 和合一味,才会有对抗魔的免疫力

悟公上人百年诞辰纪念特辑 | 涵养

播种善业,把时光变成功德

蓬莱拾遗 | 一念清净,念念清净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定慧的开发,需要殊胜的福报
· 《甘露法雨》| 一切福慧资粮最究竟的来处
· 修行者怎样面对苦乐
· 我们珍惜这当下, 也是我们珍爱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
· 播种善业,把时光变成功德
· 只要信念坚定,就能自利利他
· 恭敬僧宝,原因就在这里
· 文殊菩萨说“共我无别”,原来人生的模式是可以设定的
· 【七月十五盂兰盆节法会开示特辑】将自己活成朝圣者
· 你的内心有几层楼?
· 如是行者可度世
· 就算身在娑婆世界,你也有办法稳操胜券
· 岁月流金:2020冬至法会回望
· 四生六道之尊胜|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浴佛法会开示
· 法讯 | 古文殊寺浴佛法会吉祥圆满
· 学佛,需要大福报
· 2022冬至法会视频大放送 | 愿你同饮这份“无死甘露”
· 2022年冬至内部法会开示视频|过去世和现在修行的功力,到这个时候就可以知道
· 珍惜这个“忏悔堂”
· 可能这样,你离佛法会更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