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8年夏天,刘洪来到狮吼寺。
她是一位体质敏感的通灵人,后背有一条隐形的通道,上可达天庭,下可通地狱。
无数众生通过这条通道,进入她的身体,讲述前缘。
刘洪的搭档程公,是一位学佛多年的老居士。他善于用佛法的智慧,化解附体众生的怨结。
本文根据二人的真实经历,记录而成。
2018年夏天,战国时期法家的著名人物,来到了狮吼寺。
他通过刘洪的身体说,自己是秦国的大臣,名叫商鞅。生前,他制定了严酷的律法,伤害了许多人命,死后尸体被车裂,神识堕入地狱受苦。
他的故事,要从秦孝公颁布“求贤令”说起……
话说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富国强兵,下了一道命令:无论什么人,只要能使秦国发展强大,可与其共享江山。
商鞅听说后,来求见秦孝公。
他先给秦孝公讲了“帝道”,也就是三皇五帝以无为治国。秦孝公听了直打瞌睡。
他又讲了“王道”,也就是商汤、周武王以礼乐治天下。秦孝公依然没兴趣。
第三次,他讲了“霸道”,就是春秋五霸的“称霸之道”。秦孝公终于产生了兴趣。
最后,商鞅讲了“强国之道”。两人一连交谈数天,意犹未尽。
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在秦国施行“强国之术”。
何谓“强国之术”?
从商鞅及其后学所著的《商君书》上可以看到,“强国之术”就是“驭民”之术。
驭民之术有六:弱民、愚民、疲民、辱民、贫民、虐民。
一、弱民
弱民的办法就是剥夺民财。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天下之利均出自官家,天下之财均由权力掌控,百姓岂能不弱?官家岂能不强?
二、愚民
愚民,就是让百姓归心于农,不知读书,不会独立思考,犹如行尸走肉,只听官家的话,为官府劳作。
“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
商鞅变法对未来百年的秦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愚黔首是愚民,秦律中的“妄言罪”“偶语诗书罪”“非所宜言罪”“以古非今罪”等更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愚民之绳。
三、疲民
疲民,通过重刑少赏,让民疲于奔命,无暇顾及他事。
“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必王。”
修筑长城、驰道、骊山墓地、秦宫、阿房宫,繁重的徭役使民疲力竭;累年的兵役、战火导致伏尸百万,民不聊生。
四、辱民
“民辱则尊官。”
商鞅第一次变法内容就制定了连坐律与告奸律。
连坐律规定: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将百姓十户编成一什,五户编成一伍,相互检举监督,一家犯法,十户连坐治罪,开启株连之恶制。
因为刑罚太严苛,稍一犯错就是丢手丢脚,所以老百姓每天都活得心惊胆战。
五、贫民
“家不积粟”,“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
农民不准买粮食,繁重的苛捐杂税将百姓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六、虐民
虐民,就是“以奸民治善民”。
《商君书·去强》公然宣称: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
如此,岂不是鼓励奸邪,无异于劝奸从恶。
商鞅不知道,即使卑如蝼蚁,也有生命的尊严。无论匹夫还是贵族,都应体解天地大道。
商鞅改造后的秦国,在七国之争里面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暴政之下,江山从此巩固了吗?
秦朝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什伍连坐,轻罪重刑,战陷即全家为奴。”
所以,当刘邦召集秦国老百姓,讲了六个字:“父老苦秦久矣。”
这一句话让秦国的老百姓热泪盈眶。
当一个王朝忽视道统,礼崩乐坏,不把“道”、“德”作为衡量生命的标准,那么这个朝代必将不会长久。
秦朝建立十四年后,迅速灭亡。
“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灭秦的并非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而是其恶法暴政。
一个国家如果只有功利而没有道义,这样的大国真的大吗?这样的强国真的强吗?
有幸的是我们可以看到,但是我们真的能明白吗?
被司马迁评价为“天资刻薄人也”的商鞅,在施行变法的二十年后,被告发谋反。
秦惠文王派人追捕商鞅,最终,商鞅战败而死,尸遭车裂。
经过数千年的反省,商鞅通过刘洪来忏悔。他说,原来天道好还,自作还自受,这都是报应。
(文中人物、寺院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