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农历九月十八,普陀山就是人山人海。人们吹着习习的海风,听着千步沙的浪潮,心中忆念大悲观世音菩萨。
一晚上念菩萨的圣号或心咒,或者礼拜,这叫坐夜。
唐代由慧锷法师从五台山带去的观音菩萨像,最终“落户”普陀,开启了普陀山的观音道场。我们在五台山,在受了菩萨戒之后,再来过观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尤其明天将有一批新发意菩萨剃度出家。
出家的解脱境
实际上,出家和五戒的内容是相通的,都是求解脱。受菩萨戒也为了求解脱,但解脱的境不一样。五戒和出家的这个“解脱”,破的是粗重的烦恼。
为什么剃除须发、身披法服?就是要破我执、我见。刚强的我执我见,是轮回的创造者、建筑师,它的力量很强大,能建无边无际的轮回世界。要解脱轮回,就要抓住这个“工头”。
出家实际上是出离自私自利,出离“我”这个中心,它尤其重在身见上。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六尘、六识,构成十八界,这变成了粗重的“我”的境,成为我执的一个依靠,形成了“我”这样一个错觉。出家的主要目的就是破这个。
菩提心的智慧
那受菩萨戒,就是在这个知识的认知上,更细腻地、依着更高的菩提心的智慧产生戒体。
俗谛的菩提心,乃至行菩提、愿菩提,里面都有甚深的般若智慧、空性的正见。
在这个见上产生菩萨戒的戒体、戒条和清净的戒法。
菩提心+出家
所以受了菩萨戒,再回过头来谈出家,就很“高级”。一个人只是因为烦恼重,觉得生活没意思,或者无路可走了,才来出家——虽然从古至今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但这不是我们出家伟大的因。
我们在大乘佛国,如果发了菩提心来出家,对“我”、对轮回、对愚痴的执着就容易破。破了这个执着,就会产生一种深信、一种定解。深信,即是甚深信解。就是对般若空性的智慧有很深刻的认知。佛陀讲“汝是当成佛”,你就很坚定地:“是,我是要当成佛的。”
《法华经》里说“是法住法位”,我们住在正觉的位置里,“自知当作佛”。这种执着不再是狭隘的、我执的、偏见愚痴的,而变成了一种智慧的坚守、菩萨的宏愿。所以要在生命中置换,摧毁我执的堡垒,建立起圣法。就像我们祈祷佛一样,叫“第一真圣”,这是究竟了义的、常乐我净的。
——三参法师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平台 | 佛教慧日
福慧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