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怎么样会得三皈依,得皈依体。其中有一段问话,就是,如果先不念佛宝,先念法宝,可不可以得?他说“这不能得”。他又说除非这个人他自己没有知识,自己也稀里糊涂的,他就念,也不知道自己念错了,他说这可以的。
这几天我也想,为什么呢?他就说:因为如果以分别心的话,你先念皈依法宝,你就知道你自己在颠倒念,这样念的话,跟着你念的人是不得三皈依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很细啊,非常地细。因为什么呢?皈依三宝是一种态度,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虽然我们知道法很重要,法是诸佛之母,一切诸佛从法中生,但是实际上我们能学到法,还是来自于佛陀,还是来自于历代的祖师代代相传。所以这个是态度啊,态度端正就会得三皈体。
尤其这段时间看到,全国各地,大江南北,民间信仰开始恢复了,(几年前国家就正式把民间信仰合法化了)。还有弘扬传统文化的,儒家的,道家的,弘扬中医的,太极的,甚至也有一些讲佛教的道理的。他会讲道理,甚至也会讲到法,讲《坛经》啊,《金刚经》啊,《法华经》啊,甚至讲到修法,更甚至看到有修观音法门,耳根圆通的。这个时候就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对于皈依这个问题,他们不讲的。那些人他弘扬法,但是他不会来跟你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这个区别就出来了,就是:我们哪怕懵懵懂懂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大家跟着一起念,也会得三皈依的,也是佛弟子。世间哪怕很聪明的人,也讲文化,甚至也讲法门、传法门,但是他有三皈依吗?实际上是没有的。
皈
依
也就是作为佛教徒跟外道的区别就分开了。以前只是说佛教徒跟外道主要的区别就是三皈依,而我这两天就真的再次领会到了这一点,真是这样。你看,每一天里,我们早课也要三皈依,晚课也要三皈依,做任何的仪轨都要三皈依。
甚至念一句佛号都要“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是皈依。这个很奇特,你不要看这两个字啊,这两字加上去,“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功德力就很大。有的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觉得省力。“阿弥陀佛”,那是你自己在修法,但“南无”这有虔诚皈依的意思。我们的“得度”是因为皈依而得度的,不是因为你修法你修得多厉害而得度。所以“南无”里面他是有信、有愿的,持名多少,持名的功夫高下,这个只不过决定了其他的,往生与否是由于信愿而决定的。
在这里,把我这几天对这个的思考,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