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 || 思考一下,要赋予劳动什么样的内涵?

2024-05-01 06:01:00 发布: 人气:14
图片



五一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劳动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古今中外,对劳动的赞美数不胜数。

 

儒家鼓励“耕读传家”,认为一边悠闲地读书,一边默默地劳动,民风自然纯朴,社会自然安定;墨家是一个格外推崇劳动的学术流派,墨子常常在农田边讲学,门徒手扶劳动工具,拥簇耕牛,他们反对不劳而获,主张自食其力;先秦《尚书》中便有“天道酬勤”的告诫,《史记》中也有“舜耕历山”的记载,颂扬古圣贤以身作则、勤于劳作的高尚品德;诸多文学作品,通过描绘劳动人民的喜悦与美好来赞颂劳动。

 

在世界其他地方,关于劳动的赞美也不少见。希腊人认为“人们真正的财富是劳动的本领”;意大利人认为“通向荣誉的道路是由劳动铺设的”;法国人认为“劳动可以使人摆脱寂寞、恶心和贫困”。

 

在佛教中,佛陀以洞悉宇宙真相的大智慧教导在家弟子,如何获得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勤劳具足。而且佛陀自身也在身体力行,唐代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便记载了佛陀扫地一事:“世尊在逝多林,见地不净,欲令彼乐福众生,于胜田中植净业故,即自执彗(扫帚)扫林中”。

 

佛陀看到门前木头做的横楣坏了,自己动手去修补,弟子生病没人照应时,也曾将患病弟子的大小便种种污秽,洗濯得干干净净。所以弘一法师也有开示,“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唯我们寻常出家人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

 

佛法传到中国,禅宗祖师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禅师根据中国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开启了佛教的农禅并重的禅门习惯,并有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他们身体力行的劳动不仅让道场得以延续,也让僧众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从而让佛教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

 

古往今来,对劳动的歌颂与赞美比比皆是。为什么劳动值得人尊敬呢?因为劳动可以创造财富。但同时,我们的每一个行为,也都会在时空中留下业的痕迹,我们想想,我们的劳动产生的是什么业?

 

佛教告诉我们,业分善业、恶业、无记业。善业就是对自他、对宇宙、对自然有利的,对祖先、对子孙有利的,恶业与之相反。还有一种叫无记业,不善也不恶,是一种混沌无知的、愚昧的状态。

 

前段时间有人讲,他有一次濒临死亡的经验,阎王对他审判的时候说:“你这一辈子啊,善业没有多少,恶业很多,尤其是无记业。”他就问了:“无记业也算恶业吗?”阎王爷说:“算啊,这么宝贵的人身却无功用,白白被你浪费,难道不是恶业吗?”

 

请问浪费时间算不算恶业?算啊,更何况还是我们宝贵人身的时间。此生我们能得到人身,我们是具有思悟大道的能力的,如果放弃了对大道的思悟,放弃了人的尊严,是对人身资源的浪费啊,甚至是有罪的。

 

图片


这个劳动节,我们在佛门里来一趟,要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想想看,在我们的人生里,善业、恶业、无记业是怎样的?我们的劳动产生的是善业吗?

 

如果加上佛法,佛法的业叫无漏业,是功德法财。而世间的业往往是有漏业,就是说,此时的业力又制造了下一次轮回,这个业力是轮回苦海当中的一个推动,是绵延轮回的业力。

 

纵使我们所谓的做好人、修十善业,哪怕是升天,在佛教里说,升天也是轮回之因。实际上,天人如果轮回起来,比我们人更加严重,因为他有能力把自己所有的福禄寿全部提取掉。所以天人如果死亡,马上就会去三恶道,会下地狱的。

 

一只狗、一只猪死了,不一定下地狱的,因为它没有能力把自己生生世世的福报都耗尽。你叫它去造恶业,它也造不了什么恶业的。那相比起来,我们人造恶业的能力要百千万亿倍地超过它们。

 

所以,我们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人本身就“猛于虎”啊,这种无明愚痴的洪荒之力,制造着我们无边的轮回。也是因此,我们不能依着无知愚昧而活,我们要进入佛门来精炼自己,开发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智慧,然后理性地活着。

 

我们的行为、语言和思想要入圣贤的准则,要跟诸佛形成一种契约的关系。佛门的戒律是什么?就是向佛陀的承诺,就是向圣贤的契约。我们要把自己纳入到这种文明的契约序列里去,最终完成转凡成圣。这才是伟大的人生。

 

佛法的业是无漏业,可以使我们从轮回里跳出来,好比古人说的“鲤鱼跳龙门”,跳过龙门就变成龙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也是如此,一个火凤凰要在光明灿烂的火焰里完成生命的升华。

 

所以文殊菩萨举起烈焰的智慧宝剑来淬炼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在智慧火中去粗存精、转染成净,从而改变人生。这就叫修炼。

 

劳动节,我们来思考一下,要赋予劳动什么样的内涵。有的是产生恶业的劳动,有的是产生善业的劳动;有的是世间轮回业力的劳动,有的是出世间的劳动;有的甚至不仅自己出世间,还广度一切众生出离苦海,这就是圣贤所做的事。

 

但是往往越是高贵的、高尚的、高深的智慧,越不被普通人所理解,所以一个修行者,不能期待世间人都理解你,而且还要保证自己在世间的误解中,还能坚持不改初心。

 

“不忘初心”,就是文殊菩萨对修行者的鼓励。无论你要帮助的人,如何冤枉你、诽谤你、误解你,甚至侮辱你、陷害你,你对众生的那份善良,还能坚持吗?你还记得当初的选择吗?当初的善念不要忘失、不要丢弃、不要中断,有始有终地坚持,这就叫“方得始终”。

 

所以别人总结我师父的一生时说:“一个人一天做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不容易呀!”佛门里,一代一代的修行者,就是从选择信仰的那天开始,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在理性的智慧之道上,坚持在慈悲的情怀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国世界你感受到了吗?

图片

就靠念佛了...


图片


相关文章
· 来到圣地,如何遇见文殊菩萨?
· “五一”劳动节 | 这是人生路上最有意义的劳动
· 这个五一,聊一聊 “劳动产生业力”的内涵
· “五一”特辑 || 修行人也是劳动者
· 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套娃”
· 去寺院体验生活要注意什么
· 修行人是在福田上耕耘的人
· 信佛,是这样信的
· 如何与菩萨相应、与大道相应
· 趋吉,避凶
· 看到他们、想到他们,就知道佛陀的悲心愿力从来没有离开
· 训练我们的虔诚心
· 空心,才有希望
· 修行如果能了生脱死,还愁啥?
· 相信吗?到了这里,有后悔药可以吃
· 学会,向佛菩萨“借贷”
· 祖先文化里蕴藏的大智慧
· 怎样保护别人的善根?
· 出家人怎么看待亲人离世
· 在这里,打下人生的“底稿”